上周在深屈道口因聞烏鴉淒鳴而撤出鳳凰徑,這個星期天便從這裏再次切入,連走鳳凰徑第五第六段,登觀音山上羗山,跨靈會山過萬丈布,訪龍仔悟園下良屋村,再由南湧村信步新長堤賞半邊大澳風光,穿行於山嶺高原,暮歸於鹽田水鄉,路程不長,時間不短,約十一公裏卻前後花了六小時,還不算在巴士上所消耗的三個多小時。
第二程車從東湧到深屈道路口,上車時已有好幾個人站着,我隻好站在司機邊上,在彎彎曲曲的東湧道上左晃右晃,一點也不輕鬆,四五十分鍾的下來手腳都有點僵硬了,不過卻令我想起在閩西上山下鄉時攔坐運木頭車回村或回家的情形,當時的車和路都比現差得多,晃悠得更劇烈,有車坐就謝天謝地了。
下車後從營地接入鳳凰徑,一條山石砌起的可以說是寬敞的山徑繞着觀音山徐徐向上,我不時回過頭來看看遠方的鳳凰雙嶺,除了公路上傳來的交通塵嚣外,還隱約聽到頌經的聲音,隨着升高遠離公路,頌經聲越來越清楚,幾乎回蕩整個山穀,不知是發自山下的觀音廟,還是山穀對麵的靈隱寺或延慶寺,抑或是三寺或更多的寺院共鳴,發出的這“時代”的梵音,誓要蕩滌世人的心靈,已經搞不清楚是佛的召喚,善的引領,還是人性的回歸,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
在觀音坳偏離鳳徑上觀音山頂,海拔434公尺,麵對好像拉近了鳯凰山狗牙嶺和獅山,隻可惜煙霞太重,就連相機都難以對焦西狗牙山脈,最近香港的天色怎麽都是這麽差!環顧四周,山氣氤氳,山路公路縱橫,以前是從對麵看過來,今天位置對換,看着走過的山脈,幾分熟悉又幾分生疏,別有一番滋味。山頂上有彩蝶飛舞,為了抓拍幾個鏡頭花了不少時間。
觀音伴鳳凰
豹紋蝶乎?
退下觀音山後重新走上鳳徑,直下山坳,難得上山前有一片綠茵,白花盛開,選一對“黑金剛”補趣,再狠狠地蹬上羗山,誤以為第一個山峰就是羗山,衝上去後發現連支標高柱也沒有,隻有石壁水塘赤裸地躺在你的腳下,大壩下的石壁監獄不時傳來歡呼聲,應該是探監活動的高潮,剛才有不少人在石壁監獄站下車探監。大鴉洲和小鴉洲在蒼茫的海麵顯得特別遙遠,別無去路,隻好原路回到鳳徑,
蝶醉風來遲
繞個大彎上了前麵另一個山峰,也不比前一個高,卻是立着標高柱,“羗山,高度459公尺”,何不立到前一個山峰去!大小鴉洲組成的索罟群島仍然深藏不露,隻有幾艘快艇劃破海麵,挑起三兩行細長的白浪,引人注目,山下仍然路漫漫而修遠兮。
下了羗山,岔路多了但路標也很明確,一路上風景沒甚麽變化,路長草短,連棵蔽蔭的大樹都沒有,走了三公裏才見到一棵斜歪在路邊的相思樹可以大休,從這裏可循路標指示直插萬丈布僅一公裏,也可以循鳳徑繞走靈會山到萬丈布約四公裏,大休後逕奔靈會山,轉過幾道彎又過了幾道梁,路漸寬草漸長,乍黃還青,惹得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
風吹草低見牛羊
到後來滿山坡的掃帚草隨風搖曳,金光閃閃,莾莾草浪夾道送我上了靈會山,海拔490公尺,較大休的位置不過130米的高差,卻已是這片連綿山脈中的最高點,標高柱已不翼而飛了,隻留下底座伏在山頭空悲切。
下一站就是萬丈布,這是一個蠻有名氣的地方,單看名字就很有氣勢,岔路上兩個路標分別指明經水澇漕往萬丈布和經慈興寺往萬丈布,路程和所需時間都一樣,為了一睹著名的慈興寺和飛龍的風采,擇後者打算一訪慈興寺,表現得好象有文化一點。可惜飛龍隻能遠看,這小小的一尊龍也被標識在地圖上,不知有甚麽來頭;慈興寺也落在半山腰,按圖索驥也找不到上山的小路,估計在壩頭見到的一條小荒徑可通往慈興寺,隻好下次再探。
右上角的黃點便是一條龍,這小龍也被標識在地圖上,可見還有點來曆
一直走到去龍仔悟園的分支路口才發現怎麽這麽簡單就過了萬丈布,不禁生疑,回頭走了一小段,翻出地圖看了半天也沒甚麽新發現,好生納悶,正好一群人走上來,他們是經水澇漕而來,也沒看見甚麽瀑布大潭,走了兩回都“ 咩吔好睇”,有趣的是聽他們說看到一蘋約六尺長的蛇在水裏,身上一圈圈黑色黃色相間,也不知道是甚麽蛇,可惜沒拍下半張相片,這等好事也沒讓我碰上。還好剛才在拍了幾張相信是水澇漕源頭之一的小流作為萬丈布的留念,隻好怏怏打消再探萬丈布的念頭。
到龍仔悟園要經過一段白千層的梯級,悟園遠近聞名,已空置多時,跨澗而入,內有果園假山,朽木橫陳;有曲徑長廊,廊壁上有遊客須知和悟園記兩塊刻石,四邊嵌着小插圖;還有修竹靜室,神台佛像;更有亭台樓榭,集澗水於一荷池,池上九曲橋橫,雖殘破不堪,似風燭殘年,仍可端見當時主人家的大氣大富風範,不知如何沒落了,落得個如此淒淒慘慘戚戚。不過好像還有人在這裏看園,池邊燒垃圾把樹都烤焦了三兩棵,長廊地上放着一部收音機,音量開得賊大,整個園子都聽得到,如此放肆,就像在這老園子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要是主人健在,又何至於如此!
從大門走出龍仔悟園,一位自稱在此做事的中年人搗鼓着門口一橫置的廢雪櫃,雪櫃裏裝着好多種飲料,泡着澗水,門上貼着一張紙,各式飲品售價八元,和其它地方相比也尚算合理。走出幽穀回望悟園,仍可見到青瓦白牆,坐擁於蒼鬱的懷抱之中,似藏龍伏虎。
悟園早己是大嶼山的地標之一,隻欠交通,政府何不找找園主的後裔,把悟園修建成一個旅遊和教育景點,揚善抑惡,和大嶼山的寺院共鳴,與大澳水鄉相輝映,可蘊山水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養人間之正氣。一舉多得,也不失為一項善舉。
鳳凰徑第五段止於悟園,第六段便從悟園的小水壩開始,先平緩後急下,直指良屋村。路上有小澗一支,踏石幾塊,水沒多少,但行人都會在這裏洗手洗臉,清爽一下自己。途中可遠望鳳凰雙嶺,近看上、下羗山和觀音寺,還可穿過樹葉的空檔先窺大澳水鄉鹽田老厝新宅。
出了良屋村,若不續走十來公裏的鳳徑第七段,可沿兒童遊樂場走出公路到大澳巴士總站,亦可經南湧村步上才建好一年多長堤往大澳車站。我原已踏上公路,看到長堤剪影,便馬上調頭穿過南湧村,走上大堤,精神一振,又拍了好多相片,這條長堤為大澳增添了一條亮麗的風景,也不失為一個談情說愛的好去處,即使黃昏,還有不少遊人剛下車到長堤來瀟灑浪漫一番,我不過是個匆匆的夕陽過客......
南湧村的新屋
大澳來過好幾次了,賞罷長堤夕陽,跳上就要開的公車回東湧,結束這次嶼南之行。
九日山人?急就
2006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