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誰拜明師了這個心 - 從東湧到石壁水塘

(2006-08-30 02:12:21) 下一個


誰拜明師了這個心 - 在網上很早就看到這幅尊容, 這次上路就提醒女兒在地塘仔附近有尊佛像, 走到麵前還是女兒先看到, 過去至少曾三次經過這裏而不遇, 怪哉怪哉......

原想帶女兒征服香港第二高山 - 鳳凰山, 這是她啟程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天, 難得藍天萬裏, 還是頂著烈日上路了。

在東湧消防局門口下了車, 走向逸東邨, 這是東湧新市鎮的一部分, 高耸的大廈, 寬敞的馬路, 卻也不失為一個安居樂業之地, 但每次走到這裏, 都會看到路旁東倒西歪, 七零八落, 或殘或新的單車群落, 廢墟一般, 不知這裏的居民如何不心疼他們的單車, 不知這屋邨為何沒有妥善放置單車的地方, 讓這些單車如此風吹日曬雨淋, 和這裏明潔的大廈實在格格不入。    

??

過了天橋, 鳳凰山和彌勒山便耸立在左右, 先沿大馬路走一小段便側入小道過橋穿過石門甲邨, 在羅漢寺旁拾道上山, 中午時分, 沒想到進了山還異常的悶熱, 女兒走得氣喘噓噓, 沒幾步便要停下來喘息喝水, 原以為她今年參加會考缺少鍛鏈, 可沒多久, 便出現氣急嘔吐, 吐完了早餐吃的東西, 接連把剛喝下的水也嘔出來, 看上去十分疲乏, 有點中璁的樣子, 隻好走走停停, 邊歇邊走, 有一位獨行的花甲老人已超越了我們。

不過女兒還是挺有意誌的, 堅持繼續上路, 半路上切入石澗大休, 山泉蹦蹦跳跳落入小潭裏, 潭水清澈見底, 我們坐在大石上, 麵對清潭, 一邊閑聊, 一邊啃着麵包, 幾口冰水下肚, 真是連心都涼透了。補充食物後, 女兒很快就恢複了元氣, 精神抖擻, 在大石上跳來跳去。不幸的是, 我掛在小樹上的背包和上衣一下子就被上千蘋螞蟻包圍, 原來小樹根部有一窩螞蟻, 隻好把衣服扔到水裏, 逐一清除螞蟻, 折騰了好一陣子, 其間不斷有行人下到潭邊洗臉納涼, 看來這裏確是一個很好的歇腳地點。

一個多小時後, 我們繼續上路, 合計着如果上不了鳳凰山, 也要到昂平。很快就來到地塘仔, 這裏有好幾座小寺庙, 不少都空置了, 看上去沒甚麽香火, 冷冷清清, 不見和尚也不見尼姑, 頹敗的竹林裏倒是蚊蟲成群, 竹竿上密密麻麻的小蟲子更令人毛骨悚然。

為了女兒不致於太累, 我們一路慢悠悠地閑逛着, 尋找着網上見過的那尊佛像。當接近十方道場時, 我轉身和女兒說話, 她順手指着我後麵問這是不是所要找的佛像, 我扭頭一看, 驚訝地發現就是他! 就立在悟明大師墓的左側, 我曾三四次經過這裏, 卻沒看見, 豈不怪哉! 上有“誰拜明師了這個心”, 不知要了的是甚麽心?

十方道場內靜悄悄的, 門戶緊閉, 隻有經堂裏傳出陣陣念經聲, 我們在前庭逛了一圈便繼續上路, 我特別留意分叉路口, 終於找到了通往羅漢塔小徑, 這是下次上鳳凰上的路線, 前兩三次都沒找到。

到了南天福地, 穿過東山法門, 算是到了昂平了, 盡管離大佛還有一段距離, 我們取道心經簡林, 自以為天生遲鈍, 心窍難開, 故這次隻坐在林前長櫈上大休充電, 這個方向正對着鳳凰山西坡的石河和峭壁, 看着高耸的山嶺, 女兒對登頂並趕在天黑前下山信心不足, 隻好作罷。至於登頂, 來日方長。安全第一, 量力而行, 方為上策。  

??

放棄登頂, 取道貝納奇徑下走石壁水塘, 此經約五公裏, 需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 途經三四道石澗, 可俯瞰石壁水塘及對出海景, 仰望西狗牙和中狗牙險峻要塞, 山光水色, 賞心悅目。路麵時窄時寬, 有高林蔽蔭, 有鬆果滿路, 又有澗水潺潺。已是下午五點鍾, 仍有不少行友上山, 佩服之意, 油然而生。上回我獨自下山, 時間還更早一點, 一個人影也不見。

??

??

最後三百多級台階下得山來, 過引水渠小橋, 出嶼南道往石壁水塘, 遠處大佛獨坐風中, 倍顯孤寂, 鳳凰雙峰、中、西狗牙狼狽為奸, 猙獰畢露。

??

鳳凰山, 名好聽, 山雄奇, 道艱險, 從東湧經昂平到石壁水塘隻是一條易走的路線, 我曾隻身經中狗牙闖一線生機上鳳凰雙峰, 下次上山的第二條路線便是走西狗牙再破 王壁了!

九日山人
2006年8月30日補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