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 2006年5月14日, 一家人穿山過海, 遠赴北邊塔門, 聽海吹風看牛放紙鳶, 摸黑才回到家, 歡快的一天就這麽過去了。
一大早起來, 原打算到香港的北極 ˉ 東坪洲瀟灑走一回, 但大女兒一聽到東坪洲便皺起了眉頭, 反提議到塔門輕鬆一日遊, 心想很久沒去塔門了, 今天天朗氣清, 也不妨走走, 於是一家大小和嶽母共五人, “浩浩蕩蕩” 乘車到西貢轉94路巴士往黃石碼頭, 再乘船去塔門。
從西貢市區到黃石碼頭, 要穿過多個行山熱點, 途經長山太墩, 北潭湧鯽魚湖北潭凹大灘等地, 沿途可見兩旁山巒起伏, 行山人士熙熙攘攘, 穿山越嶺半個多小時後抵達黃石碼頭, 這是一個集燒烤垂釣和水上運動的郊遊熱點。藍天碧水, 窄窄的海灣裏這時輕帆穿梭不已, 樹林中爐火點點, 令小小的碼頭地帶也頗有生機, 站在碼頭遠望高流灣, 盼著班輪早點到來, 陣陣海風, 沁人心脾, 我雖臨海而居, 推窗見海, 但一到黃石碼頭仍有種新鮮、爽快的感覺, 連呼吸也覺得暢快了許多。也許這是一塊寶地, 碼頭正在擴建。
11:30搭上翠華船務的班輪駛向塔門, 單程每人港幣12大元, 每隔一小時一班船,下午六點鍾最後一班從塔門開出。三幾點的白頭浪已被船頭掀起的浪花蓋過, 幾艘對駛過的船蘋也拉出長長的浪花, 吸引著女兒拿著相機從船頭追到船尾, 不停地拍照。青山兩岸相對看, 右邊的東龍二 牢牢地托著蚺蛇尖直插藍天, 高流灣一彎向外海伸出的白色漁村小屋好像在向過往的人們招手, 若從這裏下船可到蚺蛇灣賞千溪海岸或攀北脊上蚺蛇尖。
塔門是香港北麵的一個小島, 最高的茅平山海拔也隻有125米, 以疊石、龍頸筋和弓洲的獅子滾球等景點而著名。航行不消半個小時, 我們便登上塔門碼頭, 出乎意料的是擺攤叫賣的多了, 討價還價的行人就更多了, 我抱著不到18個月大的睿兒幾乎是貼著人才擠過這段本來就狹窄的小街道, 權且也叫街道吧, 因為兩旁小餐廳也多了, 士多也多了, 比起一年半前登陸此地時可謂繁榮得多了。
先拜天後古廟, 便出後山, 經警署來到山坡避雨亭, 這裏是遊塔門的主要駐足點之一, 此時也人頭湧湧, 不少人昂頭扯線, 陶醉於放紙鳶。
遠景∶海天一色,大鵬灣後的山嶺若隱若現;
中景∶蚺蛇尖米粉頂綿延伸向短咀入海;
近景∶一灣石灘, 兩頭亂石, 三行白浪, 浪聲風聲嬉語聲聲聲入耳。
今天大女兒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放風箏了, 中學會考考剩最後一科的她, 兩個多月以來第一次出門放鬆一下。
香港人稱風箏為 “紙鳶”, 倒是很形象。由於啟德機場的緣故, 市區是不準放紙鳶的, 港人隻有到偏遠的地方才可一償“飛翔” 的自由, 諸如元朗天水圍, 清水灣龍蝦灣, 大美督船灣大壩等地, 現在機場榮遷已經九年了, 不知市區的開敞地方是否可放紙鳶了?
我們走到巷尾的最後一家小店, 才留意到門邊掛著兩個紙鳶, 一位老人家坐在一旁不大睬人, 一蘋紙鳶二十大元, 塑膠布加竹枝, 還有一卷線圈, 一包全套, 交了錢自取。
山坡上風大, 女兒一鬆手順勢拉扯幾下, 三尺寬的紙鳶就展翅飛起來, 扶搖直上, 樂得她見牙不見眼, 放盡長線足有百多二百米, 是全場放得最遠最高的, 看她那得意的模樣, 心中隻有這蘋 “大鳶” 了, 想要她飛得高飛得遠, 又要拉住她, 惟恐她就此飛走了, 拉一下鬆一下, 人生不也就是這麽鬆鬆緊緊、拉扯地過日子嗎?
“爸, 今天放風箏怎麽這麽容易, 飛得這麽高啊!”
“是奶有過不容易的經曆才感到今天容易的呀, 記得奶第一次放風箏的事嗎?”
“那是在天水圍草坪上, 和熱熱鬧鬧一起放舅公從北京捎來的鳳凰風箏, 好不容易才飛上天, 自己還跌破了膝蓋, 好沒勁!”
“今天奶就有經驗了, 天也助奶一把, 好風送佳人啊!”
接著媽媽和媽媽的媽媽都來過過癮, 輪流扯著線, 嶽母大人這輩子可是第一次放紙鳶, 看她也給樂得合不攏嘴!
小女兒當然也 “唔執輸”, 在媽媽教導下煞有其事地握著線圈往媽媽懷裏揣, 一家人開開心心, 烈日下忘了炎熱, 隻感到溫暖, 小小的紙鳶, 魅力無窮。
放風箏說易也不易, 說難也不太難, 但在無風的日子就難上加難了。你看, 還有幾位仁兄在擺弄著紙鳶, 卻怎麽扯也飛不起來, 有的索性就扔在一旁, 氣極不玩了。其實基本要領就是 “見風駛舵”。
有幾位遊客在一旁看得饒有興趣, 女兒就把紙鳶讓給他們玩, 個個都顯得很認真, 又很開心。記得小時候在大陸我也放風箏, 那都是和小夥伴們自己動手紮的紙風箏, 有時再加上天真的塗鴉, 倒也不失童趣, 已經是文革前的事了, 那時個個天真無邪, 快樂得無憂無慮┅┅經曆文革後心也麻木了, 思想也沉重了, 人也變得複雜了, 多麽希望在香港出生的下一代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一船船的遊客相繼來到山坡, 有導遊帶隊的, 時間性都比較強, 來的來, 走的走, 一時熱鬧一時清靜, 最小的還不到兩個月, 年長的看上去也古來稀了, 他們到這涼亭歇歇腳, 山坡上吹吹風, 再到疊石景點看看山, 聽聽海, 也就有了莫大的滿足, 哪裏來哪裏去, 人人看上去都露出輕鬆和靄的表情, 比起在中環上下班所看到的一張張緊繃著的麵孔, 截然不同, 彷佛是兩個世界的人。(待續)
“快啲來睇, 嗰邊有牛打交” 不知是誰大喊了一聲, 不遠處兩蘋公牛正相互頂撞, 還有一些膽大的人在一旁觀看。塔門的黃牛至少有兩大群, 每群約十幾蘋, 大大小小, 形體好像比在西貢或大帽山所見到的要小一點, 但膽子卻大得多, 這些野牛對人毫不畏懼, 小牛更是如此, 初生牛犢虎都不怕, 還怕你人麽。不管走得多近, 它們還是悠然地低頭吃草, 隻可憐草太短了!再加上這裏現在人來人往, 它們的生活雖然自由但也難得自在, 女兒走得很近, 拍下不少牛照, 下次再來時, 不知可否再見到它們。
這次攜老帶幼的, 不能像上次一樣上山下海一探龍頸筋和獅子滾球, 就沿郊遊徑朝南走, 坡頂上有幾張靠背椅, 麵向大海和米粉咀, 往北還可看到半截東坪洲, 是歇腳的好地方, 雖沒有海浪聲繞耳, 卻也令人心曠神怡。
再往前便是著名景點疊石, 一方形傾斜石柱, 像被快刀攔腰橫劈成兩截, 疊成 “呂” 字形, 臨風而立, 雷打不慟, 麵前是一塊不小的平台, 被海浪拍打得傷痕累累, 仍不時掀起驚人而又迷人的浪花, 側麵遠看又像將軍點兵, 那兵就是右邊的亂石灘, 一排排湧浪匯成千萬個水泡, 像濃濃的牛奶洋溢在石灘上, 又慢慢地退下去, 頑石剛剛齊齊探出頭來, 斑斑點點, 這邊又白花花的了, 瞬息萬變, 隻有遠處那高流灣和蚺蛇尖靜靜地橫臥在那裏, 一動也不動。
我帶著小女兒, 小心翼翼地穿過牛群吃草的陡坡, 下到石台上, 讓還不到一歲半的她體驗一下 “驚濤拍岸” 波瀾起伏的景觀, 沒想到她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 執意要在猙獰龜裂的石台上行走跳躍, 甚至探頭看石台下的湧浪, 每一投足都會令我心跳不己, 但願她長大後仍會記得這次 “曆險”。
回到山坡上, 繼續南行往漁民新村, 這時路上己沒有其他遊客了, 漁民新村也隻有三倆個人在收拾蝦幹魚幹, 冷冷清清, 現在這裏的漁民看來養魚多過捕魚, 叫賣的海產也多為外地進口的了。
大約五點十分回到碼頭, 五點鍾開的班輪居然還停在那, 我們一上船就啟航了, 原來是警察巡查耽誤了一點時間, 連差佬都助我登上這一班船回航, 真係好嘢!
九日山人 200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