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06 (83)
2007 (337)
2008 (647)
2009 (373)
2010 (261)
2011 (647)
2012 (511)
2013 (560)
2014 (342)
2015 (25)
2016 (2)
秋葉前來問好!
親愛的貝卡:好久好久沒有你的音信,你和家人都好嗎?...
親愛的貝卡,祝你們闔家聖誕快樂,很想念你和葉子姐姐...
林貝卡哪裏去了?還好吧。
貝卡春安!
她,可以忘。 Rebecca 科夫可忘不了 ;) 2018新年...
很久沒見到貝卡了,你們好嗎?惦記你們,祝你們全家,...
問好貝卡!感恩節快樂!
問好麗必加!中秋節快樂!
問好貝卡!中秋快樂!
誰能像我一樣勤奮,誰就能擁有和我一樣的成就。--巴赫我喜歡巴赫作曲, Myleene Klass演奏的鋼琴曲《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極富有表演力和感染力。這是我第一次被鋼琴曲所震撼,許多的時候鋼琴曲給我的感覺是微風細雨潤無聲,而小提琴許多的時候則觸動我的靈魂。據維基百科介紹,Myleene Angela Klass出生於音樂世家,她四歲開始學鋼琴,12歲學豎琴。她多才多藝,既是英國古典鋼琴演奏家,還是歌手,商業模特兒,時裝設計師等。《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原為管風琴曲,是巴赫青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後由波蘭作曲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編為管弦樂曲,並由波蘭鋼琴家、作曲家陶西格改編為鋼琴曲。 樂曲采用了d小調,4/4拍。由下行旋律組成的慢板的引子飽滿而有力,為全曲宏偉的氣勢作了渲染和鋪墊(片段1);然後,樂曲奏出音響宏大的和弦,接著呈現出托卡塔主題,帶有戲劇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題結束後,樂曲在上聲部出現賦格主題(片段2),采用與引子部分相同的音樂素材;隨後,賦格主題移至低聲部呈示,前後反複出現八次,音樂情緒逐步高漲;最後,樂曲再現托卡塔部分,以氣勢雄偉的尾聲結束。這裏選用的是作品的管風琴演奏版。本作品曾被現代“情調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引用,使之廣為流傳。 巴赫簡介 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生於愛森那赫市音樂世家。十八歲起曆任多處教堂和宮廷的樂長及管風琴師。 巴赫生前僅以管風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後,其創作才得到應有的尊重。他篤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眾多讚歌和教會樂器管風琴當作自己的創作素材和音樂構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顯地突破了教會音樂的規範,具有豐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膽的革新精神。 其創作以複調手法為主,構思嚴密,感情內在,富於哲理性和邏輯性,並在德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集十六世紀以來尼德蘭、意大利和法國等國音樂之大成,是巴羅克音樂發展的頂峰。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全人類音樂的進步和發展指明了寬廣的遠景,為世界古典音樂樹立了豐碑,因此,巴赫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煙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 《創意曲集》、《古鋼琴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勃蘭登堡協奏曲》六首、《樂隊組曲》四首和大量管風琴曲及晚年所著《賦格的藝術》一書。 一、巴赫的作曲方式 據巴赫的兒子所述,巴赫並不像後來的許多作曲家那樣充分利用鍵盤作曲,而是在紙上譜成一曲之後,才在鍵盤上試奏,聽一聽效果,再動筆舉行修改。 一生作品極富的巴赫,往往給後人一種“下筆如飛,一揮而就”的印象。實際上,巴赫的作曲工作是十分艱辛的,一遍一遍地反複修改,而每一次又都謄寫得清楚、整潔。多產的巴赫其實隻有一個秘訣——勤奮。 二、即興演奏 雖然巴赫不常利用鍵盤作曲,但他卻擁有十分熟練的鍵盤技巧。有時,他也在鍵盤上即興作曲,竟然能夠連續彈奏兩個小時而不知疲倦。他的兒子曾說,巴赫的任何一首管風琴名作,其實都遠不及他即興彈奏出來的樂曲。 順便提一句,十八世紀的音樂演奏,都特別強調即興性。隻可惜那個時代沒有留聲機,因此作曲者往往無法記錄下自己即興彈奏的全部旋律(除非他擁有超凡的記憶力),導致許多即興彈奏出來的精品,隻能讓當時在場的聽眾一飽耳福,而無法傳世。 三、曲名趣談 巴赫的時代,標題作品已經較為盛行,例如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等。但是巴赫似乎對曲名不感興趣,他的作品數量眾多,編號竟達一千多號,但絕大部分是無標題的,而且少數幾個有標題的作品,其標題也往往於作品內容並無關係。 像《布蘭登堡協奏曲》這樣的大作品,也不過是由於本曲題獻給布蘭登堡侯爵,才得此名,與樂曲內容並無多大關係;《意大利協奏曲》也隻是由於曲中采用了當時意大利作曲家所具有的某些風格,才得到這一名稱的;倒是《巨人賦格》還較為貼切,這首管風琴曲的踏板音很像一個巨人在行進,但踏板音畢竟不是主旋律聲部發出來的。 至於《法國組曲》、《英國組曲》等曲名的來曆更是無從查考,這兩曲的內容、形式等諸多方麵都與法國、英國毫無關係。有人認為,《德國組曲》倒是與前麵兩曲有些瓜葛:既然有了英國、法國,何不再安上一個“德國”作為曲名呢?(摘自網絡) 巴赫托卡塔曲 鋼琴流行版很多朋友貼過這首著名的《D小調托卡塔曲和賦格》的不同演奏形式, 俺補充一個Myleene Klass的鋼琴流行版。這是眾多嚴肅版本裏較柔和的一個,同樣能體會到靈魂的撞擊和悲壯的情緒。來源: 音樂快遞 紙紙 於 08-03-05 12:31:01
林貝卡 2008冬 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