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母親 (節選) 作者:肖複興 朗誦:若蘭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歲,弟弟才3歲多一點兒,我倆朝爸爸哭著鬧著要媽媽。爸爸辦完喪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來的時候,給我們帶回來了她,後麵還跟 著一個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著她,對我和弟弟說:“快,叫媽媽!”弟弟嚇得躲在我身後,我噘著小嘴,任爸爸怎麽說,就是不吭聲。“不叫就不叫吧!”她說著,伸出手要摸摸我的頭,我擰著脖子閃開,就是不讓她摸。
望著這個陌生的娘倆兒,我首先想起了那無數人唱過的淒涼小調:“小白菜呀,地裏黃呀,兩三歲呀,沒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時是一種什麽心緒,總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兒。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從來不喊她媽媽。我們大院有塊平坦、寬敞的水泥空場,那是我們孩子的樂園,我們沒事便到那兒踢球、跳皮筋,或者漫無目的地瘋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輛突如其來的自行車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暈了過去。等我醒來的時候,已經躺在醫院裏了,大夫告訴我:“多虧了你媽呀!她一直背著你跑來的,生怕你留下後遺症,長大可得好好孝順呀。”
她站在一邊不說話,看我醒過來伏下身摸摸我的後腦勺,又摸摸我的臉。我不知怎麽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麵前流淚了。
“還疼?”她立刻緊張地問我。
我搖搖頭,眼淚卻止不住。
“不疼就好,沒事就好!”
回家的時候,天早已經全黑了。從醫院到家的路很長,還要穿過一條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剛才她就是這樣背著我,跑了這麽長的路往醫院趕的。
望著她那日趨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淚一個勁兒往上湧,“媽媽!”我第一次這樣稱呼了她,她站住了,回過頭,愣愣地看著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聲“媽媽”,她竟“嗚”地一聲哭了,哭得像個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這一聲“媽媽”中融解了。
母親啊,您對孩子的要求就是這麽少。
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媽媽她先是幫人家看孩子,以後又在家裏彈棉花、攫線頭,媽媽就是用彈棉花、攫線頭掙來的錢養我和弟弟上學。望著媽媽每天滿身、滿臉、滿頭的棉花毛毛,我常想親娘又怎麽樣?!從那以後的許多年裏,我們家的日子雖然過得很清苦,但是,有媽媽在,我們仍然覺得很甜美。無論多晚回家,那小屋裏的燈總是亮的,桔黃色的火裏是媽媽跳躍的心髒,隻要媽在,那小屋便充滿溫暖,充滿了愛。
我總覺得媽媽的心髒會永遠地跳躍著,卻從來沒想到,我們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媽媽卻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沒有起來。
媽媽,請您在天之靈能原諒我們,原諒我們兒時的不懂事,而我卻永遠也不能原諒自己。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什麽都可以忘記,卻永遠不能忘記您給予我們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書是永遠寫不完的,那便是母親。
林貝卡 2010 冬 於美國 |
是的,肖複興撰寫的《母親》確實感人,而若蘭的朗誦使這篇文章更能打動人了。我是聽了若蘭的朗誦後,才去查詢這篇文章的。
Have a nice evening,
Rebecca
謝謝分享,看來你對數學情有獨鍾,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幸福快樂。
Have a nice week,
Rebecca
我的ID是根據初中生時學的一個序列來的。沒有其他的意義。用數字隻是為了方便輸入。
看到這篇寫母親的文章,想到了我的母親 和 我孩子的母親。
問候23731241,謝謝留言,頗有同感。好奇地問一下,你的網名這一串數字有什麽特別的含義嗎?
今天早晨我被若蘭朗誦的《母親》深深地打動了,就去網上查詢這篇文章,原來是肖複興寫的。沒有想到肖複興的童年經曆了這麽多,8歲時生母就去世了,後來,他的父親也相繼去世,他的繼母在他大學剛畢業時也去世了。
想起了肖複興說的這段話:“人其實是很脆弱的,傷懷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裏的感受無可言說。我知道,無論過去是對是錯,是可以傷感,還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過頭往後看,但路卻總是要往前走。過去的路是一張弓,隻能彈射得我們向前飛奔,這就是我們無法逃避又不可選擇的命運。”
說起肖複興的繼母,這真是一位讓人敬佩的母親。她的寬容,她的善良,她的勤勞,她的無私,她的忍辱負重,她的那份偉大的母愛,真的讓人動容呀。我想起了Sally Arnett撰寫的[Love is action 愛在不言中],也是關於繼母對兒子的那份愛。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俗,不同的國家,可是那份母愛卻是相同。是的,“世上有一部書是永遠寫不完的,那便是母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也不由地懷念我的父母親人了。
再謝留言,祝你元宵節快樂,
Rebecca
”世上有一部書是永遠寫不完的,那便是母親“。世上最偉大的是母愛。
肖複興,河北人,《人民文學》副主編。1978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我們曾經相愛》、《早戀》、《青春夢幻曲》,中短篇小說集《四月的歸來》、《今冬無雪》、《遠在天邊》。報告文學集《多夢時節——肖複興報告文學集》等。 報告文學《海河邊的一間小屋》。 近著有《音樂筆記》、《聆聽與吟唱》、《遙遠的含蓄》、《銀色的心願》、《尋找貝多芬》、《小溪巴赫》》、《寬容是一種愛》、《生命的平衡》、《小溪巴赫》、《我的第一個筆記本》等 。長篇回憶錄式的紀實文學《黑白記憶》和散文集《藍調城南》。
肖複興是中國八十年代以來創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樸實無華,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這一係列似乎誰都可能經曆過的故事中,作者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觀感,寫出了人的處境,人的精神渴求,寫出了社會在其演進發展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肖複興的散文創作涉獵範圍很廣,有關風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樂藝術的記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筆細膩,意味雋永,寫出了水之經典、山之精魂、音樂之永恒,引導讀者漫遊於自由廣闊的藝術天地。
肖複興,曾經當過十年的記者。他說:“人其實是很脆弱的,傷懷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裏的感受無可言說。我知道,無論過去是對是錯,是可以傷感,還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過頭往後看,但路卻總是要往前走。過去的路是一張弓,隻能彈射得我們向前飛奔,這就是我們無法逃避又不可選擇的命運。”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