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this.width=450}}}}}}}}}}}}}}}}}}}"speed="50"/>450)this.width=450"/>..."> 450)this.width=450}}}}}}}}}}}}}}}}}}}"speed="50"/>450)this.width=450"/>..." /> 匈牙利舞曲 - 博客 | 文學城
個人資料
林貝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匈牙利舞曲

(2009-09-15 18:58:54) 下一個

小提琴:匈牙利舞曲 專輯:The 50 First Violins Sound

林貝卡 2009 春 於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簡介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5.7 - 1897.4.3),德國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職業樂師的家庭裏。他童年生活十分貧困,父親是低音提琴手,7歲隨父親學鋼琴,10歲便在水濱酒吧裏演出,十五歲時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開始作曲,此時寫了不少沙龍音樂作品,包括多種舞曲、進行曲和管弦樂曲改編曲等。二十歲時用半低音鋼琴演奏貝多芬的協奏曲,並當場把每個音都提高了半音,移調試驗引起了年僅21歲的哈諾瓦管弦樂團首席樂手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的興趣,兩人交好,勃拉姆斯為約阿希姆寫了畢生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約阿希姆感歎勃拉姆斯的才華像“寶石一樣純淨,雪一般柔潤”。勃拉姆斯在約阿希姆推薦下,投奔至魏瑪的李斯特,然而勃拉姆斯對李斯特花哨的音樂風格及其反感。後來他懷揣推薦信找到杜塞爾多夫舒曼夫婦,得到賞識與支持。被推向樂壇。1862年到維也納,在充分準備後才開始寫交響曲,1876年完成C小調第1交響曲, 1877年完成D大調第2交響曲, 1883年完成F大調第3交響曲, 1885年完成E小調第4交響曲。 除了四部不朽的交響曲,還有許多非交響作品,都有濃厚的勃拉姆斯特質。19世紀60年代,他定居維也納,把當時歐洲的這個音樂中心作為他的第二故鄉。1897年4月3日逝世於維也納,漢堡港的所有船隻都為之鳴笛並下了半旗。

勃拉姆斯是德國音樂史上最後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複古”者。他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但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靠他自己的勤奮好學、他的卓越才能和對自己所獻身的事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覺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證明了他掌握著登峰造極的藝術技巧和才華。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極少采用標題,交響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然而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仍帶有自己特點。

勃拉姆斯的音樂既反映出他德國北部故鄉的樸實無華,又反映出維也納的嫵媚動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誌安魂曲》中表現出了這兩個方麵。他出自對人類善良的信念和對德國人民的愛,緊緊依靠德國古典音樂大師——自巴赫、莫紮特、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傳統,創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紀末德國音樂中開始出現的一些頹廢現象相對抗的包羅萬象的作品來。這正是他創作的主要曆史功績所在。在德國音樂中,人們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貝多芬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總稱為“三B”原因概在於此。

勃拉姆斯繼承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以深刻的人道主義和熱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發,著力表現時代精神風貌和鬥爭生活,作品成為貝多芬之後西歐交響音樂的傑出典範。難怪人們把他的《第一交響曲》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記敘說:“在我背後不斷地聽到巨人(指貝多芬)的腳步聲。”勃拉姆斯寫作交響曲並不追求色彩和光輝的表現,但他的樂隊表現卻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繼承古典樂派交響樂的結構形式的同時,勃拉姆斯又賦予作品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氣質。作品結構嚴謹,情思蘊藉,規模龐大。他還將德國古典作曲家嚴密的複調技術和動機發展手法運用到交響曲的創作中。重要作品還有《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樂《學院典禮序曲》及樂作品《搖籃曲》等優秀曲目。(摘自網絡)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匈牙利舞曲簡介

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由21首“四手聯彈”鋼琴小曲所組成的曲集,雖然每一首樂曲的旋律和風格不盡相同,卻都混合著匈牙利民族音樂和吉卜賽民族音樂的特色:節奏自由,旋律有各種各樣的裝飾,速度變化激烈,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形式雖然沒有統一的規定,但以三段體為最多。後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又曾被改編為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獨奏曲。勃拉姆斯的全部匈牙利舞曲都可歸為世界名曲,尤以前十首最受世人的青睞。 (摘自網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