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林貝卡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六月船歌

(2008-07-07 16:40:52) 下一個



鋼琴曲 : 六月·船歌 作曲: 柴科夫斯基 賞析:朱偉

柴科夫斯基的鋼琴曲《六月·船歌》是柴克夫斯基12首小品組成的四季中的一部,也是最有名的一首旋律優美的複三部曲式樂曲。1876年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期間,應雜誌之約,每月創作一首富於季節性和俄羅斯特點的鋼琴性格小品,刊登於其副刊上,十首的創作都是一氣嗬成,唯有6月,11月,柴可夫斯基沒有創作靈感,但這卻成為套曲中最成功,最突出的作品。

柴克夫斯基的四季: 一月·爐邊, 二月·狂歡節, 三月·雲雀之歌, 四月·鬆雪草, 五月·清靜之夜, 六月·船歌,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獲, 九月·行獵,十月·秋之歌, 十一月·在馬車上, 十二月·聖誕節。柴科夫斯基的這12首鋼琴小品曲大多數都是根據詩人的詩來譜寫的,六月·船歌是根據詩人普列謝耶夫的詩創作的,詩中寫到: 走到岸邊,那裏的波浪啊,將湧來親吻你的雙腳,神秘而憂鬱的星辰,將在我們頭上閃耀。

樂曲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來到俄羅斯某個清涼幽靜的湖邊,湖光漣漪,音樂和時空交錯在一起,沸現的是俄羅斯鄉村黃昏裏的湖麵上,夕陽斜照,小船伴隨著馥鬱芬芳的花香,在波光粼粼的湖麵上飄蕩,顯得那麽恬靜。突然,湖麵波浪翻湧,最終湖麵又恢複了平靜,船槳輕快劃動的節奏,微波伴隨著平穩航行的小舟漸漸遠去,隱於夜幕中的月色下。



林貝卡 2008 夏 於美國



我喜歡前蘇聯鋼琴家斯維亞托斯拉夫·裏赫特(Sviatoslav Richter)的演奏,他有一張1983年演奏柴科夫斯基18首鋼琴小品的唱片,包括柴科夫斯基的《夜曲》、《浪漫曲》、《圓舞曲》,還有鋼琴套曲《四季》中的《五月·白夜》、《六月·船歌》、《十一月·雪橇》與《一月·在爐旁》。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中,我喜歡五月、六月與《九月·秋天之歌》。

按說俄羅斯被無力的陽光映著的蔚藍色大雪,應該是最有靜中的詩意,但也許因為接近極地的冬天太沉悶,柴科夫斯基總要在冬日增添動感。深秋在落葉飄零中倒有一種蒼涼的空曠。至於白夜的感覺,則是山野披滿嵐光,好像永恒掛在一抹紫霞之間,晨露在其間閃閃爍爍。這三首中最好聽的又是《船歌》,那種湖水的溫存一點點地蕩漾,又被陽光一點點浸透的感覺,是那樣一種透明詩意。

船歌是一種古老的音樂表現方式。西方古典音樂中浪漫的歌唱性都與意大利人有淵源關係,船歌最早是威尼斯那種貢多拉小船上挑逗岸上漂亮女人的曲調,所以其節奏有一定的浪漫感。現在在威尼斯街巷間坐船穿行,已經很難再找到17世紀甚至再以前的那種感覺——盡管美麗的意大利姑娘仍然朝湖上透來熾熱的目光,但湖水已經讓歲月挑剔成平庸的綠色抹布,即使是一艘隻有兩人單純目光相遇的小船,也難覓那隻有被風驚醒的漣漪。船歌是一種以水為背景的戀歌,偌大的湖上、整個水天一色隻有這樣一隻小船搖曳,陽光從背後透來、水波推擁著都成為和聲。產生凝滯在綠意彌散的夏天的錯覺,任小船穿過漫長的時空。



我認為鋼琴能詩意地表現在船上的意境,表現那靜中的溫柔。這鋼琴曲的Barcarole就是意大利語的“威尼斯船歌”,但最早進入古典音樂是法國16世紀的作曲家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他在1710年作的舞台劇《威尼斯的節日》船夫節場麵中第一次將這船歌形式引入。

現在一說起船歌,除柴科夫斯基的一首,就是門德爾鬆的兩首與肖邦的一首。門德爾鬆的兩首收於他的抒情鋼琴曲集《無詞歌》,這部由48首小品組成的曲集都是歌曲優美旋律的鋼琴演奏版,門德爾鬆對旋律鍾情使。而肖邦隻有一首船歌,法國作曲家弗雷一生共作了13首船歌。肖邦這首船歌作於1845至1846年間,他與喬治·桑的關係從1837年開始到1847年結束,他於1839年開始疾病纏身,這首小品中有情感的溫馨和苦楚。

肖邦的一生都生活在鋼琴裏,或者說他為鋼琴而生,鋼琴也因為他而格外詩意而深情。船歌都是愛的呻吟,肖邦的明亮與他的悲傷那樣無可分離地在一起,一切都是那樣不可分割,所以他的船歌內涵也最豐厚。在這首船歌之後,肖邦又作了他最後的兩首夜曲,三首小曲都沉浸在蒼白的月光下,帶著病態的花香。 肖邦這首船歌最感人的演奏是法國著名鋼琴家科爾托(Alfred Cortot)1933年的錄音。美麗的東西當然都隻在瞬間,等你意識到的時候,它已經飄散。我喜歡船歌的原因是因為在這樣愛的呻吟蕩漾中包容盡人生的悲歡離合,它蕩開著波紋,然後越駛越遠,消失,淡淡地,隻留下惆悵籠罩的湖上風軟弱的痕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erlanga 回複 悄悄話 我聽過普雷涅耶夫演奏的十二月,最喜歡十一月,馬車與人在銀色的世界裏回家過年的氣氛讓普雷涅耶夫表現得生動至極。可以聽到馬蹄聲,雪橇聲,還有人馬呼出的白色的哈氣聲兒,,,。
柴可夫斯基偉大。
普雷涅耶夫偉大。
俄羅斯文化偉大。謝謝林貝卡。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May 7 [O.S. April 25] 1840 – November 6 1893) was a Russian composer of the Romantic era. While not part of the nationalistic music group known as "The Five", Tchaikovsky wrote music which was distinctly Russian: plangent, introspective, with modally-inflected melody and harmony.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2.1 Musical styl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1.1 Arch romantic
2.1.2 Melody
2.1.3 Tone color
2.1.4 Imperial style
2.1.5 Nightmares, whimsy, delicate fantasy
2.1.6 "Passé-ism"
2.2 Musical form
2.2.1 Melody versus form
2.2.2 Russian versus Western
2.2.3 Symphonic hybrid
2.2.4 Tchaikovsky's solution
林貝卡 回複 悄悄話 歌曲:同船過渡
作曲:陳星
作詞:劉愛斌

同船過渡 五百年修 但願你我 再見是朋友
人活一世 草木一秋 人生短暫 珍惜所有

該留的絕對不能丟 該丟的絕對不能留
今朝真情灑向風雨路 讓我們伸出愛的手

同船過渡 五百年修 但願你我 永遠是朋友
人過留名 雁過留聲 多少平凡 已淺成不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