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書商路金波的AB麵

(2007-07-04 00:46:08) 下一個

文/黃麟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版業無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和影響。出書難,出暢銷書更難。別看於丹的《論語心得》一出手就上百萬冊,其背後的甜酸苦辣,想必也是“不足對外人道”也。

  迫於銷量的壓力,許多書商不得不使出混身解數,各出其招。比如誇大新書的印數和版稅。因為新書的印數和版稅,隻有書商自己知道,他講多少就是多少,稅收的找上門,頂多他嘻嘻一笑攤開雙手說聲“SORRY!,數字全是吹的。”你一查就會嚇一跳,他的印數的確就那麽幾本。書商對媒介“吹”完之後,沒準能弄假成真,於是再加大印數;不過,更多的時候是瞎折騰,讀者並不賣賬,書商隻好自己關門挾著奶——有苦說不出。還有的出版商,新書一出版,便自己花錢到書店買自己出的書,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書排上新書排名榜,給讀者造成一個錯覺,以為這本書真的就是暢銷書。

  大街上的江湖騙子,講究的是“先聲奪人”,搞“形象工程”。他一出場就西裝革履油頭粉麵,打腫臉充胖子,顯示自己“來頭大”,為的是幫廠家“推銷”,自己不缺那幾個賣狗皮膏藥的“小錢”。書商玩的就是這一手。別看他對新書和版稅和銷量輕描談寫,其實“字字句句都是血”,真刀真槍,刺刀見紅。要是他唱的“空城計”不顯靈,讀者不賣賬,他就得吐血跳樓。

  書商路金波先生就是這方麵的營銷高手。路先生給人的印象永遠是高版稅、暢銷書出版商的大羸家,永遠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

  在《新聞晨報》的一則報道中,路金波稱“天價稿酬,砸誰誰賺”“安妮《蓮花》1字4美元”。

    編輯推薦每個字4美元:安妮寶貝成國內天價稿酬第一人

    文壇新“潛規則”:天價稿酬 砸誰誰賺(圖) 

  文章不長,為了便於大家思考分析,這裏不妨把它從頭到尾讀完:

  “去年,路金波以200萬元高價簽下安妮寶貝的《蓮花》和韓寒的《一座城池》時,在國內出版界曾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但之後,加入200萬元天價稿酬的作家隊伍卻越來越多,先有王蒙,緊接著是王朔,王朔的稿酬更是高到1個字3美元的天價,與此同時,韓寒的《光榮日》也賣到了280萬元。

  如此高稿酬,除了眼球效益,是否還有經濟效益呢?路金波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以200萬元拿下安妮寶貝的《蓮花》之後,他總共賣了60萬冊,刨去成本,他淨賺375萬元。他還披露,《蓮花》一共7萬字,按200萬元的稿酬來算,幾乎1個字就要接近4美元了,這一紀錄不僅超過了王朔,也是國內天價稿酬第一人了。

  從《蓮花》獲得豐厚利潤的路金波,近日再度以高稿酬拿下了安妮寶貝的新書書稿。雖然不方便透露具體數字,但路金波表示,這次他支付給安妮寶貝的版稅比《蓮花》還要高。

  不久前,安妮寶貝在博客裏曾用隻言片語介紹了新書,從其內容來看,新書肯定不是小說。據路金波透露,這是安妮寶貝的首部雜文集,書裏談了一些對人或事情的看法,但他並不願意公布書中的內容或書的名字,“韓寒的《光榮日》還沒出呢,現在各種冒牌書都出來了。安妮寶貝的書要9月才出版,現在公布,不知道要冒出多少偽書。

  對於一本雜文集就能賣出如此高價,路金波的解釋是,安妮寶貝最強項的並不一定是小說,她的散文集《清醒紀》賣了四五十萬冊,就是最好的證明。

  自從在出版界掀起天價稿酬戰之後,路金波可謂一發而不可收拾,按照他的說法,‘天價稿酬的信心來自豐厚的盈利,而且至今還沒砸過。’

  安妮寶貝的《蓮花》、韓寒的《一座城池》,兩作者分獲200萬元的稿酬,但路金波所在的榕樹下文化公司,獲利卻都超過了300萬元。而去年,路金波和他的團隊還打造了“郭妮係列”,郭妮係列13本,總計銷售近400萬本,郭妮收獲300萬元稿酬,榕樹下文化公司的收益則高達5000萬元。

  即便是最不被外界看好的王朔《我的千歲寒》,目前發行量也已經達到40萬冊,路金波稱:‘雖然付出365萬元稿酬,至少要發行70萬冊才能保本,但由於我們賣出了夾在書中的書簽廣告,因此,肯定不會虧本了。’

  至於天價稿酬下一步會砸向誰?路金波透露,目前他們正在醞釀成立作家經紀公司,7月將正式亮相,預計首批簽約買斷的作家將有10多名。”   

  打遍天下無敵手。出版界的不倒翁。這就是路金波先生的A麵。

  真的是“天價稿酬的信心來自豐厚的盈利,而且至今還沒砸過。”嗎?天上的餡餅,難道個個都長了眼,一個勁地往路先生頭上砸嗎?

  然而,不久之後,有人又讓我們看到了路金波先生的另一麵:B麵。

  知名心理學者張結海在《廣州日報》撰文,用王朔的複出作例子,道出了出版商出書的一些貓膩。在該文中,張先生說:

  “路金波——王朔新書《我的千歲寒》的經紀人,日前在接受《德國之聲》的采訪時終於承認,《我的千歲寒》的銷售很不成功,基於此,他表示王朔的書他今後不再做了。他同時還透露,王朔的那個劇本至今也沒有賣出去。另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我的千歲寒》共發貨20萬冊,由於許多書店在退貨,估計最終銷售量很難超過10萬冊。

  路金波先生麵對國外媒體此番難得的實話實說卻和我最初的判斷十分吻合。王朔當時鬧騰得最凶的時候,許多人真以為王朔有“精神病”,甚至有人請我寫一份“王朔的心理分析報告”,我拒絕了,我回答說,你們都上當了,王朔表麵瘋狂的背後都隱藏著理性的策略和精明的算計。我還是過一段時間寫一份“王朔的營銷總結報告”吧。

  王朔此次所謂的複出大約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先是在一份文學雜誌上“對話”,未見到動靜,遂在一南一北兩家極具影響的平麵媒體上對精心挑選的人“罵街”,可惜這些被罵的人都是些老手,他們深知對付炒作的最好做法就是不予理睬,除了一位楊姓女士誤判了形勢、一位餘姓先生修行還不到回了幾句嘴,王朔的這些精確製導導彈最終都因GPS幹擾儀的幹擾而落在了無人區。王朔急了,豁出老臉,跑到一家電視台自爆吸毒、嫖娼的經曆,這才終於見到了渴望已久的反響,最後去《心理訪談》節目看所謂的心理醫生,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招。

  王朔成功地讓大家相信,複出的一言一行不過是在強化他的“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商標,是在展示他的“動物凶猛”,也正是因為王朔的光環,讓我們忽視這樣一個原本十分簡單、明了的事實,一個男人,如果到了要拿自己的吃軟飯、嫖娼、吸毒來炒作,根據心理分析,那意味著:第一,他一定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第二,他對自己的新書嚴重地缺乏信心。

  我一開始就作出判斷,《我的千歲寒》不會是一本好書,因為嚴格意義上它甚至都不是一本書,十幾萬字的東西,還是七拚八湊的。這說明,王朔已經沒有什麽東西拿得出手,這更說明王朔是多麽的需要錢!其實,我們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王朔的生活確實不富裕。王朔的黃金時期是20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算當時王朔掙了些錢,到今天已經沒什麽意義。對此,王朔自己倒是沒有隱瞞,他說:‘我沒有掙到一輩子要花的錢,時間一長,當然會有經濟壓力。’

  我高度懷疑,路金波最終沒有兌現那個300萬元,王朔的經濟壓力依舊,否則何以解釋這次所謂的‘侯寶林私生子’事件?如果說,先前的王朔罵人尚有一絲可愛,這次已經連最基本的邏輯都沒有了。

  王朔的複出整個社會其實付出了代價,那一段時間中國的媒體上髒話連篇,飛沙走石,導致我們的五講四美中的語言美建設工作倒退幾十年,要算損失,豈是那區區10萬冊的版稅所能比? ”

  可以看出,路金波先生的觀點和張潔海的觀點,幾乎是完全對立的。雙方都言之確鑿,信誓旦旦。究竟那個真,那個假,相信大多數讀者心裏有自己的一杆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