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人生路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自由和隨之而來的責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喜歡的畫]羅中立 “父親” (圖)

(2006-08-17 17:27:28) 下一個


我個人以為羅中立畫完這幅以後就再沒有好的作品了。 

羅中立談創作《父親》背景:

《父親》這幅畫構思的產生,是從看到一位守糞農民後開始的。重慶的廁所都是分劃給附近縣農村的,為了防止別的生產隊來自己隊上偷糞,每個廁所都有農民看守,大一些的甚至有農民搭棚長期駐守。雖然如此,仍有為偷糞而毆鬥、廝打的事情發生。那是1975年的除夕之夜,雨夾著雪粒不斷地向人們撲來,冷極了,在我家附近的廁所旁邊,守候著一位中年的農民,早晨我就注意到他在雪水中僵直的動態,他用農民特有的姿勢,將扁擔豎在糞池坑邊的牆上,身體靠在上麵,雙手放在袖裏,麻木、呆滯,默默無聲地叼著一支旱煙。一直到晚上,他都一直呆在那兒,不同的隻是變換著各種姿勢。除夕歡樂的夜晚降臨了,周圍的高樓平房一齊放出溫暖的燈火,歡笑、音樂、鞭炮夾雜著猜拳行令的叫喊……響成了一片。但這位離家守糞的農民像是一個被遺忘的人,他呆滯、麻木的神態與周圍的環境形成了一種強烈而又鮮明的對比,他也有家,兒女還在盼著他回家團聚呢。此時,他想些什麽?也許隻有一些想法,盼望糞池快滿以多掙工分,可以變糧食,養活家人,也養活人民……

夜深了,除夕歡鬧的聲浪逐漸安靜下來,我最後一次去廁所,隻見昏燈之下他仍在那兒,夜來的寒冷將他"擠"到糞池邊的一個牆角裏,身體縮成了一個團,而眼睛,一雙牛羊般的眼睛卻死死地盯著糞池,如同一個被逼到一個死角裏,除了保護自己之外,絕不準備作任何反抗的人一樣。這時,我心裏一陣猛烈的震動,同情、憐憫、感慨……一起狂亂地向我襲來,楊白勞、祥林嫂、閏土、阿Q……生活中的、作品中的、外國的亂糟糟地擠到了我的眼前。我不曾知道他今天吃了些什麽度過的,我回家取了兩塊月餅給他送去,好久他說不出一句話,真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定因他太老實,才叫他來幹這份苦差。事情常常是這樣的,老實的農民總是吃虧,這,我知道。“我要為他們喊叫”這就是我構思這幅畫的最初衝動,開始,我畫了守糞的農民,以後又畫了一個當巴山老赤衛隊員的農民,最後才畫了《我的父親》,開始畫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後來,一位老師提議改成《我的父親》,這時,我頓時感到把我的全部想法和感情都說出來了。

栗憲庭談《父親》獲獎背後的內幕

發現《父親》其實很偶然。1980年,羅中立創作完油畫《父親》時還是四川美術學院的學生,當時這副作品參加四川省青年美展,《美術》雜誌社領導去參加了,帶回來一些照片。我是《美術》雜誌的責任編輯,有發稿權,在辦公室看見《父親》照片時,我跟羅中立並沒有交往,之前隻是刊發了他的女知青圖等作品,但《父親》讓我特別震動,畫的尺寸是用畫偉人的規格,畫裏的農民父親形象強調了真實的麵貌,充滿了人性關懷。沒有一點猶豫,雖然當時他還是個學生,我還是在1981年第1期《美術》雜誌封麵上選用了。”栗憲庭回憶說,他當時也是頂著壓力刊發《父親》的,但讓他欣慰的是,《父親》得到了中國青年美展很多評委的認同,隨後《父親》被評了一等獎。 

羅中立因為油畫《父親》得到《美術》雜誌社青睞一舉成名,但《父親》的“發現者”栗憲庭卻挨罵多年,甚至遭遇停職。“《父親》在《美術》雜誌上刊發後,除了得到巨大關注外,也引起了很長時間的爭論,《父親》被很多批評家批評為‘汙蔑了農民形象’,作為編輯者者的我當時挨罵是肯定的,但我並不後悔,我覺得應該為當時新的藝術一個展示的平台,給年輕藝術家一個露臉的機會。”栗憲庭說,每一個新的藝術出來都會出現挨罵的現象,但最後大家又接受了,因此他不在乎自己為《父親》挨罵,即使1993年他被雜誌社停職兩年,他現在也不後悔。 

栗憲庭透露,在他決定刊發《父親》時,他還收到羅中立郵寄給他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談了自己創作《父親》的感想,讓我特別感動。這封信我修改了一些內容,就及時地發表在1981年第2期《美術》雜誌上。原信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大致意思是說此畫是他長期對農民強烈感受的結果,尤其是農民偷糞那個情節,他說想的就是要給農民說句老實話。他後來繪畫堅守鄉土風格,我也非常支持。”

不過,但對於羅中立重畫《父親》一事,一直擁護羅中立畫風的栗憲庭卻持反對態度:“我覺得藝術沒法模仿,重畫《父親》沒有意義,即使是畫一個當代農民父親形象也無法超越當年的《父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