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去年年底看了幾篇文章,看得我心裏說不出什麽滋味,連留言都沒有留。這幾篇都是寫父親的,或者說是寫父愛的,而我,想起我自己的老爸,卻寫不出來什麽。
小時候,跟母親一起長大。我有點沒心沒肺的,因為回頭想起來,我一直都開心地象個活寶,從來沒有跟母親要過爸爸,甚至好象也從來沒有想起過他。當然了,母親對我很好,還有很多其他親戚、母親的朋友,每天玩得風一樣飄飄的,連老師都挑不出我什麽,隻是抱怨我是個傲氣。總之一句話,我覺得童年的生活很棒,足足夠了。
直到母親過世,開始跟爸爸生活,才意識到我還可以有個爸爸,奇怪自己小時候是怎麽回事。看到很多報紙上都說父母離異的孩子如何如何,比如吵著要爸爸,再比如心智如何如何受到影響,我就去照鏡子,照來照去覺得自己沒有什麽奇怪的,隻不過就是跟爸爸不那麽親近就是了。
我爸爸一直是個很死心眼的人,想當年老早出國學習三年,任人家如何想留下他也不肯,害我們家現在還四分五裂的,否則我和妹妹哪裏至於分別在不同的國家呢?同時爸爸很固執,記得小時候死活不許我們學打牌什麽的,結果逆反,後來我們學得比誰都快;再比如我上中學的時候開始買月票了,他為了我借給妹妹去用而大發雷霆......種種之後,妹妹得出結論:“姐姐,以後看來我們什麽都要靠自己了”。我理解,言下之意就是靠爸爸媽媽沒有用的。事實上多少有點如此,我所做的一切事情幾乎都是靠自己,很少讓他操什麽心,我知道他為我自豪,也愛我,可也就僅此而已。
如果說我隻是對爸爸有些淡,那妹妹則不僅僅是淡,她簡直是個小摔炮,一碰就炸,對我媽媽也是如此。害我出國前還特意對她講什麽“家有老人是寶”的道理來教育她。
淡是淡,我那時候看了“激情燃燒的歲月”,感歎生命的流逝,想著我沒有了母親可以孝敬,不能再有遺憾了,所以開始改變自己,陪爸爸逛公園,給他們買北京景點的通票,買禮物、照相機什麽的,或者讓他們去旅遊等等。爸爸當然很開心了,我們也近了很多,可是,卻總還是隔著些什麽,好象兩個人都在努力,卻總是走不到想要到的那個距離。所以,在我看來,天下父親也許都差不多,父愛是無言的、默默的,也是我所讀不懂的。
2006年底,讀《美麗的哀愁---一個真實的林徽因》一書,我一上來就走神了幾天,原因不是林徽因的才情、詩詞、傳奇和建築美術成就,也不是徐誌摩的愛情,而是她父親林長民給她的父愛。
林長民其實相當有名的。1876年生於杭州,1906年赴日本留學,後來回到杭州,繼續學習英文和日文,畢業後再赴日,專門攻讀政治和法律,32歲畢業於早稻田大學。1910年,林長民與留日同學劉崇佑創立福州私立政法大學,任校長。民國元年,代表福建省參加南京臨時參議院,後來又在遷往北京的參議院任秘書長。民國六年,出任司法總長。二戰結束後,他又是中國國際聯合協會中國分會的發起人之一,任協會總幹事。此外,林長民擅詩文、攻書法,在當時的文人圈子裏名氣很大。
1918年林長民前往日本考察,很想帶林徽因一起東遊,但未能如願,這使他感覺十分遺憾。到達日本以後給女兒寫信說:“每到遊覽勝地,悔未攜汝來觀,每到宴會又幸汝未來受困也。”可見林長民對女兒的深厚感情。
1920年春天,林長民辭去司法總長職務,被國聯派去常駐倫敦。他決定帶女兒同去。他說:“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瑣碎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見解和能力。”可見林長民對女兒可謂體貼入微,滿懷希望。事實證明,他開明的態度、在當時頗為超前的教育方法,使女兒終身受益。
這樣來看,有這樣的父親,能夠有那樣的女兒就不難理解了,而何況林長民對女兒愛護倍至,教導有方。
這兩封信其實短而又短,相信很多讀這本書的人根本不會留意,隻會一跳而過的,可是那字裏行間的關切和心意,卻一刹那打動了我。我看書的速度變得慢了,甚至連著好幾天,每次拿起書總是翻到第一章反複看。終於,我明白到我失去什麽了,親密是一方麵,當然我也不指望爸爸帶我留學什麽的,我是指那種從父親身上學會做人做事的機會,在我童年成長的過程中,我肯定是錯過了的。我不得不承認,這或許是我這輩子的第二個遺憾吧。
意識得真是有點晚了,好在我沒有失去孝敬爸爸的機會。等今年爸爸媽媽來,我一定要好好帶他們到處走走,了卻他們的心願,也同時希望自己能夠好好體會到那種無言的父愛。
最後,願天下的孩子都能有個完整幸福的家!
不過,我也覺得跟爸爸就是要跟媽媽難一點,可能因為我們是女兒吧,若是男孩子是不是會好一點呢?
罷了說的很對,在感情上應該努力、主動地和父母親交流。我最近也開始在嚐試和媽媽做些深層次的溝通。一方麵,多年的習慣很難一下子改變;但另一方麵,其實真的是我們邁出一步,對方也會邁出一步。
但和爸爸,的確會更難些。。。加油!
很想:你的話好象沒有說完。是的,我一直覺得幼年這樣的生活使我跟別人很不一樣。淘氣頑皮可是我講道理,相對懂事比較早一些吧,我想這也是你說的是“生活給予的一種恩賜”吧。我很感激老天。
特別謝謝罷了大哥的那些話和分享你兒時的經曆。這幾天天冷了,我承認寫了這個以後我有點難過,打不起精神來,大哥的話讓我寬慰了很多,讓我知道其實我並不是孤獨的。這個冬天其實不太冷!我會懂的順其自然的。
親情值得珍惜,就算有過隔閡,彼此相互理解,人哪會沒有錯.家永遠是人最後的避風港,尤其是父母.
蝴蝶MM,開心一些。:)
遺憾在所難免,但如何麵對遺憾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每件事我們都爭取做好些,如果不能,至少不讓它變得更壞。你做得很好,有這樣的心量很難得啊!
我和弟弟從小由我爺爺奶奶撫養,因此在感情上,我們和父母之間總覺得有那麽一層隔閡。說起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我和弟弟鮮有體會;一是因為不在一起生活,二是因為我爸媽都是知識分子,活得比較自我,加之從小孩子們不在身邊,所以也不太懂得怎麽樣做一個好父母。這是我和弟弟的遺憾,也是我們父母的遺憾,這種遺憾是終身的,或許可以彌補些許,但是很難逆轉。因此,無論怎麽樣困難,我都不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回中國去由親戚來撫養。
感情是累出來的,是在水乳膠交融的每一天裏慢慢生長出來的;付出越多收獲也就越多,不是幾句大道理就能打鑄出來的。
有時候我發現,有些記憶就像是一隻無法整理的抽屜,也像一場沒有趕上的熱鬧,輪到我上場時候,燈火闌珊、人群散盡,讓我茫然四顧、不知所以。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學習新的歌曲和新的舞步,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有這樣遺憾。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責任是一定要負的,在感情上也應該努力、主動地和父母親交流,但是深厚的感情是不能勉強的,決不是在短短的三、五天裏就可以培養出來的。不是從心底裏流出來,僅僅出於責任的感情,總是有一些別扭、違背自然的成分在裏麵,所以做過了頭反而會弄得雙方都不舒服。
因此我認為,我們既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勉強他人,我們隻要尊循著自己的良知,順其自然就好。
生活中所有的經曆,對於我們都是一種恩賜,我想,唯有享受吧。
且行且珍惜 ,抓住你現在的每一天。----蓮花說的。
親情是永世的恩典。趕快報恩吧。
你知道“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滋味。
謝謝分享。
謝謝你來我家逛,看了你的文章,很有共鳴,很喜歡,沒想到串串門還發現了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