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中国雲南寻找伊甸园

(2009-10-27 14:09:58) 下一個

The Search for the Garden of Eden in Yunnan, China

李石生

**在中国雲南寻找伊甸园(The Search for the Garden of Eden in Yunnan, China) ,中文标题的“在中国雲南”和英文标题是本博客作者彭南林加的。李石生先生的原文章标题是∶“寻找伊甸园”。
  
     当寻找香格裏拉的热潮尘埃落定之後,在世界範围内又一波寻找伊甸园的热潮已经在悄然兴起。由於《 经》的巨大影响,伊甸园一直是人类心目中的人间乐园,如果能够找到它的所在地,找到它的遗址,肯定会给世界带来一个很大的 喜。

寻找伊甸园的外国学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了两河流域。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在四大文明古国中,那裏的历史最悠久。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自称“示拿人”,於公元前5500年左右来到这裏。他们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导致一些学者“把搜索(伊甸园)的範围扩展到西起地中海,东至两河流域,北至安纳托利高原,南至红海岸边的埃及南部。┅┅不过,伊甸园仍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有关伊甸园所在地的传说还很多,有人说在以色列,有人说在埃及,有人说在土耳其,还有人说在非洲、南美、印度、中国的西藏等地。人们探寻的目光與搜寻的脚步布满了非洲、南美洲、欧洲、亚洲的高山、峡穀、平原、大海。国际学术界利用现代最尖端的科技手段,考证了历史、文物,收集了大量传说,都未能觸摸到“伊甸园”的神秘踪影。

“为了竭力解开《 经》中提到的伊甸园的位置的千古之秘”,英国学者拉夫尔·伊利斯写了一本厚厚的书《埃及禁果》,在第二章中,他这样说“我们真正在寻找的是(與伊甸园)毗邻而流的四条大河,而这幾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凡是大的河流,隻要平行奔流一段流程之後,总会汇成一条更大的河流。因此,这種地形简直可以说是不存在”(【英】拉夫尔·伊利斯著,李旭译《埃及禁果》第79页)

美国著名製片人比尔把目光盯上了中国。他於2004425,带着美国住华大使为成都捐献的用来保护金沙遗址的5丌美金,回访“心中的伊甸园”时,比尔兴致勃勃地把四川三星堆遗址当成“东方伊甸园”拍了新闻宣传片,带回去在美国电视台、美国有线电视台播出┅┅

中国学者中,有人认为“伊甸园”在四川,有人认为在新疆,有人认为在西藏┅┅

这些寻找伊甸园的热心人,大多是用神话在寻找神话,用传说在寻找传说,用充满主观色彩的浪漫在寻找一種自慰式的浪漫,所以,他们能找到的也隻能是神话、传说和浪漫。

在这一波热潮中,中国西南边疆有幾处鲜为人知的地名,石破天 ,一夜之间,让世界 奇地睁大了双眼!

中国!雲南!玉溪!抚仙湖!帽天山!水下古城遗址,神秘的图案和符号,还有“通天塔”遗址┅┅

帽天山被称为“地球生命的摇篮”,水下古城遗址埋藏了太多的神秘,“通天塔”與《 经》中的描述 人相似┅┅

麵对这種奇迹,雲南出现了一批非常执着的人,有雲南人,也有长期在雲南工作的外地人,还有六位曾经担任过省级领导的老同誌。他们凑在一起,紮紮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一个由考古专家、学者和一些热心人组成的“抚仙湖與世界文明研究会”,出了会刊,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参與实地考察,得到了各方人士的支持,越来越多地受到海内外的重视。研讨会还出自出版了幾部专著∶

黄懿陆的《人类文明溯源》、《中国文明起源》、《商族源流史》;

赵廷光的《伊甸园探秘》;

李昆声、耿卫张涛的《抚仙湖水下考古》;

李石生的散文集《漫步伊甸园》等等。

黄懿陆的幾部专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大多涉及到了寻找伊甸园这个话题,在即将出版的《商族源流史》一书中,他把判断伊甸园的特征係统化,概括为∶

1、要有名之为滇(甸)的“與上帝通灵的乐园”;2、要有“巴比通天塔”的遗址;3、具备伊甸园氣候环境的四大特征和分别流向东南西北的四条河流;4、要有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证?。

关於这个“甸”字,赵廷光在《伊甸园探秘》一书第二章“甸”字王国中,列举了雲南上百处以甸为名的县、乡镇、村寨,有了令人信服的描述。

关於“巴比伦通天塔遗址”,《旧约·创世纪》第11章有这样一段描述∶那时,天下人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语言,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後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裏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於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裏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裏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 引自《新旧约全书》创世纪第11章。

在“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这一点上,在世界範围内也很难找到像雲南这样的地方。雲南有26个民族,有的民族还有多个支係,他们都在使用“彼此不通”的自己的语言。

黄懿陆认为,认为是伊甸园的地方,应该还有“巴比通天塔”的遗址。雲南澄江抚仙湖底就发现了一座高约19的“巴比通天塔”遗址。

关於“氣候特征和分别流向东南西北的四条河流”,也为雲南所独有。雲南四季如春,省城昆明被誉为∶春城。雲南境内的金沙江向“北”流入四川,元江向“东”流入越南称红河,怒江流入缅甸前向“西”折流,澜沧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

关於“东西方文化交汇点”,黄懿陆从人类学、语言学、建誅学、考古学四个方麵描述了伊甸园就在雲南。其中讲到创造巴比伦文明的苏美尔人自称“示拿人”,他们把“天”叫做“幹”,把“地”叫做“支”,把太阳叫“安座”,與中国称“支那”,“天幹地支”,壮族把太阳叫“座安”,不可能仅仅是一種巧合吧?更让人感到 奇的是,在抚仙湖水下遗址的东部,出现了欧洲先进的莫斯特文化遗址!

迄今为止,在声称是伊甸园的地方,还没有一处同时具备以上所说的这些與伊甸园的 人相似之处。人类建造了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但还不可能複製出一个與伊甸园如此相似的雲南来。

我写《漫步伊甸园》的时候,定位在“雲南與伊甸园 人相似”的这一点上,没想到汪明传先生读了这本小册子後,写了一篇《高情远韵的独特境界》的文章,並收入他新出版的散文集《觸摸彩虹》,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的专家在谈论伊甸园的时候,引用了拙作中的文字,这让我感到诚惶诚恐,逼着我去读一些《世界史纲》类以往从来没有读过的相关的书,去一些像黔西南、金三角、柬埔寨这些相关的地方,去拜访一些隔行如隔山的专家学者,就这样稀裏糊塗地混进了寻找伊甸园的队伍。

开卷有益。行路有益。拜师有益。於是开始写《寻找伊甸园》。

與写《漫步伊甸园》的时候相比,这一次眼光开阔多了。我以抚仙湖为中心点,幅射到了雲南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一辑“走向远古的人们”(抚仙湖考古);第二辑“黔西南传奇”(贵州的当代神话);第三辑“罌粟花开的地方”(金三角·上帝的禁果);第四辑“微笑的高棉”(柬埔寨);第五辑“心随彩雲飘”(雲南);第六辑∶附录∶“历史文献中的抚仙湖”。

寻找,是一種追求。它逼着你去读一些书,去跑一些地方,去拜访一些人,让你从这些书中,这些地方,这些人那裏获取新的知识,新的发现,新的 喜,新的生命能源┅┅

寻找,是一種快乐。至少,它可以保你不会得老年癡呆症。

寻找,可以觸摸到远古尘封了上丌年的历史,也可以接觸到網络提供的最新信息,可以深入到许多新的领域,重访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天天生活在一个新的天地。

我隻是一个普通的写书人,與研究这方麵的专家、学者之间存在着一段很大的距 ,侥幸的是,这些大腕们都没有拿我当文盲看待,我们成了朋友。

在这个团队中,没有文霸、学霸,大家都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真诚地交换各種信息和各自的研究成果。

《 经》是属於世界的,伊甸园也是属於世界的。当寻找到了举世公认的伊甸园的那一天终於到来的时候,我们将欢聚一堂,高举金杯,放声歌唱,尽情狂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