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姚明在家養傷,我的視線也從火箭轉向了其他NBA的球隊,然後慢慢發現,姚明被我們口誅筆伐的犯規問題,似乎在其他絕大多數的中鋒身上都能看到。定下神兒,看了看數據,又看了看比賽。時代變了,中鋒不好混了!
現在NBA的中鋒,就好像是在場上走鋼絲,一不留神,裁判的哨子是吹得你沒商量。嘟嘟嘟幾次,你就得老老實實地到場邊披塊毛巾“休息”。現如今的NBA,一名好的首發後衛或者前鋒,一般可以在場上呆上35到40分鍾,而首發中鋒,這個數,就得降到25到35分鍾。像咱們姚明這樣需要比賽,還在“茁壯成長”的年輕中鋒,一天到晚總是被犯規束縛著手腳,又怎麽能進步呢?不僅是年輕的姚明,就算是老到的奧尼爾,今年也平均隻能每場打28分鍾。真的是因為他老了嗎?恐怕不全是,倒是他那平均7分鍾一次犯規的曆史新紀錄,應該讓我們看出點兒什麽。如今的NBA,能夠每場達到30分鍾以上的首發中鋒,已經寥寥無幾。今年的姚明,表現倒是好的:每場34分鍾,也算是曆史新高了。但是,34分鍾對姚明來說算多嗎?像姚明這樣正值當打之年的中鋒,每場不打40分鍾,就應該是對不起觀眾,對不起自己掙的那份頂級合同,和西部全明星票選第一的稱號!
姚明犯規的問題有很多:身體素質(特別是上肢)不如別人,教練對防守的要求(誰都看得出範甘迪是怎麽轟著姚明滿場跑的),但是,姚明同時和其他所有NBA的中鋒“享受”著同樣的“位置歧視”:
一,作為中鋒,他所要防守的隊員往往就在籃下。離籃筐越近,隊員身體接觸就越多。如果外圍韋斯利防守科比可以有半米的距離,在籃下,姚明防守別人就得恨不得把自己的肉粘在對方身上。結果呢?自然而然地,哨子給到籃下的要比外圍的多。所以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外圍正在運球,馬上要幹點兒什麽,嘟的一聲,鏡頭一轉,一張姚明委屈的臉:我又怎麽了?
二,作為中鋒,他是全隊最後的一道防線。比賽的某些時段,教練往往會對對方的某些戰術要求犯規戰術。記得曾經在賽場邊上清楚地聽到教練高喊:不許他們上籃,無論如何攔住。可是今天的NBA,自從去年對外圍拉人,打手的小動作的“從重從快”管理之後,中鋒往往成為這種戰術的最後執行者。人家科比衝上來了,禿子在場邊高喊:給他點兒color see see!結果呢?就又是姚明那種收著下巴,皺著眉抿嘴的表情。
三,作為中鋒,拿籃板是你應盡的義務。這條簡單了:拿籃板得先拿籃板位置吧。搶不到位置,你在那兒幹蹦,有用嗎?可是位置是那麽好拿的嗎?你稍微有點兒小動作,裁判眼睛一尖,嘟,都玩了。
四,作為中鋒,給本隊投手(拿不拿球都算)作牆義不容辭。但有時候作牆的人就算是個樁子,根本沒長胳膊,也會被吹阻擋犯規。為什麽?因為你幫著作牆的那個人要是當時腦子不清楚,從你身邊跑過時留上個20厘米的空當,你就等著裁判吹哨吧,即使你一動不動,身體總會下意識地往那個空當方向傾斜:那不就是阻擋犯規嗎?
簡而言之,今天NBA的中鋒,不容易!犯規往往不在是他的錯,而是位置的需要和規則的歧視。如此下去,NBA好的中鋒隻會越來越少,或者說傳統意義的中鋒隻能一步步退出競爭。咱們這位2米26的大個子,才剛剛開始開花兒,果兒還沒接出來呢,當真就沒戲了?
戲,肯定有,就看NBA怎麽辦了。曾經為奧尼爾的存在改了三次規則的NBA,過兩年等奧尼爾徹底被現在這種規則廢了之後,恐怕又得做些更改。比如說:作牆時的阻擋不再作為犯規,改成違例,就想走步一樣,隻是丟掉球權;當籃下隊員利用身體往裏擠占位置的時候,對於某些不是非常惡劣的動作,按違例,剝奪球權處理,而不是動不動就吹犯規;等等。
NBA要求隊員不要隻是打身體,而是要技巧,這條原則不錯。但是現在的規則,至少在對中鋒這個位置上來說,太苛刻了。姚明啊,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