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心中理想的大學生足球季後賽製 (改改大碗製吧!)

(2006-08-22 18:28:29) 下一個
雖然地球人都知道,如今BCS不願意對現有的季後賽“大碗製”進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現在的既得利益者不願意分出他們碗裏的一杯羹,但是他們需要一些好聽的理由,用得最多的就是:一,我們不能放棄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碗的傳統,確實,對於一個隻有200年曆史的國家,100年的傳統實在不能放棄;二,我們不能把更多的比賽負擔放在學生的身上,他們還小,還有考試,還要和家人一起過節。 那麽,如果我們再不增加比賽,不刪除任何碗的前提下,我們是不是就能夠加入像其他比賽一樣的Playoff賽製呢?下麵為大家介紹一個我認為不錯,可行的方案。 先看看現在的賽製:14周的常規賽,然後,BCS根據全國排名,和各隊在各個Conference的位置,選擇8支隊進入4大碗,其中之一是全國排名第一對第二。剩下的隊伍,經選擇後,進入第二級別的碗們,在新年的那一周,各個碗進行比賽。那場第一對第二的比賽勝者就是全國冠軍。 現在最大的爭議,就是誰有資格進入那4大碗,誰是那8支隊伍。至於說其它碗的參加者,在全國受關注的程度,是低於這4大碗的。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相對公平(注意,永遠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機製,不再由BCS利用暗箱操作來決定,而是由一種Playoff的方式來決定這8支隊伍,那麽我們就基本滿意了。下麵的這個方案就是本著這個原則,在不增加比賽數量,不減少碗的前提下,提出來的。 1,11個Conferences利用11周的時間(10場比賽),決定各個Conferences的排名。 2,從第12周(第11場比賽)起,11個Conferences的冠軍,加上5個Wild Card/at large的隊伍,總共16支隊伍,利用第12,13,和14周打Playoff(16進8,8進4,4進2),從而決定最後的兩支隊伍,這兩支隊伍進入新年周舉行的冠軍碗的比賽,也就是今年的Rose Bowl. 3,第13周淘汰的4支隊,在第14周進行排位賽,勝出的2支隊,進入4大碗的第3碗,也就是今年的Sugar Bowl,失利的兩支隊,進入4大碗的第4碗,也就是今年的Fiesta Bowl。 4,第14周淘汰的2支隊,在新年周進入4大碗的第2碗,也就是今年的Orange Bowl。 5,第12周就淘汰的8支隊,利用第13和14周,打兩輪的排位賽,排出全國的第9至16名,在剩下的2檔碗裏麵占據好的位子。 6,在前11周後,沒有得到Conference冠軍或是Wild Card的隊伍,在第12至14周,利用3周的時間,打Non-conference的比賽,按照現在的方式,在第14周後,由BCS選擇,與全國的第9至第16名一起打2檔碗的比賽。 通過這套賽製,4大碗的隊伍,由Playoff決定,隻要你能夠得到Conference冠軍,你就有機會爭奪全國冠軍。即便你沒有得到Conference冠軍,如果你是5支Wild Card之一,你依然有機會。在選擇Wild Card上,會產生爭議,但是,總比現在對誰是全國第2,第3都有爭議要強得多。通過這套賽製,傳統意義的各個碗得以保留,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現在的也大致一樣。通過這套賽製,比賽數量沒有增加,學生們仍然有時間準備考試,享受假期,與此同時,大家對賽季第12-14周比賽的關注將比現在大大增加。 最關鍵的是,通過這套賽製,對現賽製的既得利益者的經濟危害是最小的,這也是這套賽製最誘人的地方,它能夠通過的可能就大了很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