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Lowtaxes,warmsunshineanddeepdiscountsonrealestate.NowonderIRSdatashowsthewealthiestamongusareheadedsouth.Surprise:America'swealthylikewarmweatherandlowtaxes.That'sthetakeawayfromIRSdata,analyzedbyForbes,onmovesbetweencounties.Welookedforcountiesthatthericharemovingtoinbignumbers.SlideShow:WhereAmerica'sMoneyIsMoving
Toppingthelist:CollierCounty,Fla.,whichincludesthecityofNaples.Taxreturnsacco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因為啊爸爸如是說......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母親節最佳獻禮就是讓母親們笑一笑TheMomSong附中文字幕
附送小禮物是給爸爸們的Dadsense爸爸之歌附中文字幕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天在美國FOX電視台第一次見到了一位老巫婆,把我狠狠地愕然地娛樂了一把,這樣睜著眼睛昧著良心滿嘴胡言(畢竟應該尊老,不想形容得太難堪)的“老人家”,備受其追隨者擁戴,堂而皇之的成為美國主流電視台節目的常年固定嘉賓,還有肥水滾滾不斷流入其荷包,第一次為我們中國土產的某位大師感到了些許悲哀。因為正在做午飯,隻選擇性的看了和現場觀眾的三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神秘廣告牌引全美爭議布殊笑問“想我了嗎?”(圖)
在這個廣告牌上,右側是前任總統布什的一張照片,左側則寫著“想我了嗎?”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月9日報道,美國明尼蘇達州懷俄明市的一個戶外廣告牌日前引起了美國民眾的熱議。在這個廣告牌上,右側是前任總統布什的一張照片,左側則寫著“想我了嗎?”很多人認為,有人借此表達對現任總統奧巴馬的不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加速清理外籍華裔未注銷戶口海歸們活在恐懼中
  不少返到中國、未取消原在國內戶口但卻持外籍護照的華人,往往活在恐懼當中。圖為上海市一景。網上圖片
  加拿大一份學術報告指出,中國近期加速清理海外華人在中國戶籍,令許多被迫回流的加國華裔活在恐慌中。報告建議,在中國短期不可能承認雙重國籍下,中國官方應加速修法,令從海外回流人士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日,閔行區的潘女士家房子被強製拆遷,潘女士在三樓投擲自製燃燒彈,無奈家庭作坊做的燃燒彈隻能用瓶子,技術上自然就遇到了瓶頸,威力太小,被消防車輕鬆撲滅以後,消防車的高壓水槍對準潘女士掃射,最終潘女士繳械投降。
看到這則新聞,我欣慰的感到,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社會進步了。衝鋒槍換成了高壓水槍。那麽,為什麽會導致如此慘烈的抗衡呢?因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你還海不海歸?——最新國內情況對比報告
我去年末回了趟上海,不僅走馬觀花,也與許多在上海的朋友深談了職場的情況,頗有感觸。希望能對想回國發展的朋友有點幫助。
如果你不看本文的其他部分,那就請看這一句:
除非你在國內有過硬的關係,不要指望你的海歸頭銜會得到什麽認可。
以下是在上海的情況:
1。海歸是不希奇的。別說海歸,連純種外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打算海歸的人應該看看一位白領給2009年支出算的帳
這是我在網上發表的第一個有意義的長帖子,有點緊張~~~~~~
  平常我沒有記帳的習慣,其實是不想記下這些讓我心痛的數字,就糊裏糊塗地花吧,有時靜下來算算,很迷惑,賺得不算少(也不多),也不是無節製花錢,可一年下來沒有多餘的錢,詳細的支出詳細如下:
  1家庭(元/月):
  房+車位貸款:5000
  水電.煤氣.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公月工資到手的有4000元+三險。我到手的工資是1700元+三險。目前房貸1600元/月。
每月的收入:5700元
每月的支出:房貸1600元+生活費1000元=2600元
每月生活支出明細:
房租:500元(12平左右)
網費:50元
有線費:10元
水費:0元(不用交水費)
電費:30元(電腦、電視、電磁爐、電飯鍋)
公交費:40元.(一天一人0.8元*24天*2人)
通訊費:50元(2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以前從中國移民美國被認為是“人往高處走”,有的華人為了子女和未來,放棄大陸的發展機會,咬牙留在美國。如今中國大陸經濟起飛,許多留在美國的華人發現“過去不如自己的人”現在都升官發財,比自己的情況好得多,強烈的失落感使得一些華人產生心理疾病。
  據美國《世界周刊》報道,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華人移民美國人數一浪高過一浪。當時從中國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