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也想

對細節的觀察常常是思考的起點
個人資料
老看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一、烏軍會發動冬季大反攻嗎? 毫無疑問,一定會。這是由多個重要因素決定的。 A,目前,烏克蘭已經奪回了自2月24日以來被俄軍新近侵占領土的大約63%,但俄羅斯依然占據著克裏米亞州的全部、盧甘斯克州的絕大部分、頓涅茨克州/紮波羅熱州/赫爾鬆州的很大一部分、以及哈爾科夫州的一小塊。這些尚未解放的被占領土超過了烏克蘭國土麵積的14%。 B,捍衛國家主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感恩節是北美大陸上獨有的大節日。與聖誕節不同,感恩節本身沒有宗教色彩。所以,對於相當一部分北美家庭而言,感恩節可能會比聖誕節更重要、更隆重。 其實,北美有兩個不同的感恩節:加拿大的感恩節是10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一;美國的感恩節是11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四。記得本人在N多年前的一次有趣的經曆:在加拿大過了一次感恩節,又接著在美國再過一次感恩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俄烏戰爭最新進展的綜合分析(2022年11月19日) 提要:1,最新格局;2,俄軍和烏軍的冬季行動意圖;3,近期內是否會有實質性的和談或妥協 一、最新格局 俄國防部部長紹伊古於11月9日正式宣布俄軍放棄所占領的西赫爾鬆以及尼古拉耶夫州的一小部分,從第聶伯河右岸撤往左岸。次日,俄方宣布完成撤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俄羅斯杜馬剛剛於10月2日通過法律確定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以下是幾個引人注目的事實:1,前些天美國內閣國安顧問蘇利文突然接連與烏俄雙方接觸;2,在交通要道嚴重受損且為烏軍炮火所控製的條件下,俄軍數萬大部隊幾乎是悄無聲息地迅速完成了從第伯涅河右岸向左岸的撤退;3,烏軍擁有美國和北約提供的準確的衛星監測信息、且在赫爾鬆地區部署著非常活躍的遊擊隊,但此次對俄軍撤離的反應卻異常遲疑。。。這一連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預測過:在赫爾鬆戰場,“烏軍拿下戰場的北半部可能需要3個星期左右,而再加3個星期左右就應當可以拿下南半部(包括赫爾鬆城)。總之,到10月中下旬,這場赫爾鬆西部的大反攻應當會以烏軍的大勝而結束。” 為什麽呢?因為烏軍炸橋梁和輪渡、炸武器彈藥和油料倉庫、炸指揮所及防空係統等,不僅會嚴重削弱敵軍在戰鬥中的機動能力和防守能力,更重要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俄官方宣傳和普京擁躉開始是不願承認烏克蘭真有能力發動大反攻,現在則是利用烏方實行戰情靜默,散布烏克蘭的反攻已經失敗、烏軍已經損失過萬等輿論。這種欺騙性宣傳不值一駁。 第一,戰爭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現在離戰役的結束還早得很。 第二,這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2.5-3萬被切斷了增援補給的俄軍隻有殊死一戰的唯一出路,所以其抵抗的力度毋庸置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簡單寫幾句今天忙裏偷閑、囫圇吞棗瀏覽網上信息的印象和感受。 總體印象:1,主流媒體很少能深挖到戰場上的最新進展。或者是他們掌握了一定的信息、但配合烏方不予公開;2,非主流渠道的消息--包括一些有影響力的親俄自媒體的消息,大多數都對烏克蘭的反擊予以了明確的肯定或讚揚;3,俄羅斯的官方宣傳當然是大肆吹噓所謂的俄軍的巨大勝利和所謂的烏軍的慘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快訊!快訊!! 當地時間8月29日,烏克蘭軍隊在赫爾鬆城所處的赫爾鬆州西部(亦稱第伯涅河北麵)的多個方向突然發動猛烈的進攻,全麵突破了俄軍的第一道防線,一舉挺進10-20英裏! 這裏是烏克蘭官方的兩則相關消息: Ukraine’sArmedForcesLaunchedaLong-AwaitedCounteroffensiveintheSouth:theFightingisGoingOninManyDirections(烏克蘭武裝力量在南方展開期待已久的反攻:戰鬥正在多個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在過去半年的侵烏戰爭中,由於烏軍的頑強抵抗和英勇善戰,俄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烏軍正在逐步贏得戰場的主動權。有鑒於此,在烏克蘭獨立日當天,普京宣布俄羅斯擴軍13.7萬。今天,普京又緊接著宣布將派遣9萬大軍增援烏克蘭戰場。 其實,在侵烏戰爭第一階段結束、俄軍被迫撤出北線之後,其損失嚴重的部隊就經曆了大幅補充和休整。為了開拓兵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3)
在此次紀念烏克蘭獨立31周年的講話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明確表示:烏克蘭如今的目標不是以妥協求和平,而是要擊敗敵人、獲得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勝利。 至於對敵軍的評價,烏克蘭國防部長指出:通過戰爭的較量,他們發現俄軍的常規力量不僅不能位列世界第二,甚至都不能進入世界前四名。 從全國來說,90%以上的烏克蘭軍民越來越堅信他們一定能夠戰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