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梅開二度美夢成真 ——跨國婚姻一瞥 美國是全球中國移民的首選地。移民美國的中國女性已達120萬人之多。其中50歲以上中老年女性也有幾十萬人。 現在的美國社會中由中國女人和美國男人組成的的跨國婚姻家庭呈越來越多的趨勢。這應是一種人類的進步和世界的潮流。近年我觀察了生活在我周邊的20幾位中老年華人女性的跨國婚姻現狀,從社會學的角度試做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為什麽遍布美國的日本料理店幾乎全是閩商操盤?日本料理店在美國星羅棋布。日本料理一枝獨秀以營養、衛生、美味為特點獨具亞洲飲食文化特色大受美國大眾青睞。然而開店老板絕大多數為福建閩商。絕少有日本人。日本人為什麽很少來美國開日本料理店?我想是日本人因本國生活條件優越,移民意識自然就淡薄。日本人在汽車、電子等方麵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故在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在美國我再不敢吃廣東早茶 我是北方人。在國內時去廣東出差,朋友總是以廣東早茶招待我,真讓我開心。 來到美國後見到廣東早茶的招牌常常喜不自禁,倍感親切。 最近我到奧蘭多一家粵菜館吃飯,邊吃早茶邊聽那服務員的粵語,好一個中華料理 的享受感悠然而生。當我結完賬離店路過灶間時,驚人的一幕令我大跌眼鏡:原來這家近百個小籠屜粵菜除了皮蛋瘦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廢電池回收日本做的世界第一 當代社會鋰電池的消耗量是十分巨大的,而其造成的環保汙染和危害也日益嚴重。 幾年前我到日本去旅遊,親眼看到在日本的大型超市裏的顯眼處放置有一個透明的廢電池回收箱。可以看到被人們丟進裏麵的幾百節用過的廢舊電池。 還有一個回收箱是專門回收飲料小瓶蓋的。 人們自覺地把家中用完的鋰電池帶到超市指定的回收箱供人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23 18:11:16)

蔡瀾大智慧的啟示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沾、蔡瀾叱吒香港文壇半個多世紀。金庸、倪匡、黃沾均已作古,唯蔡瀾是唯一在世者,故倍受社會關切。 蔡瀾祖籍廣東潮州,1941年8月18日生於新加坡。留學日本。後移居香港。其後成為澳門永久居民。曾任電影製片人作家。 去年四月不慎把股頸骨摔碎生活需坐輪椅。他在安排如何打發自己的後餘時光。 他是丁克家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22 18:58:35)
嶗山道士翻身記自從清代蒲鬆齡的小說《聊齋誌異》裏寫了一篇會穿牆的嶗山道士的文章後,天下讀書人都想來嶗山看看那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一尋嶗山道士的仙蹤。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965年10月,因戰備緊張需要,嶗山太清宮曾駐進部隊,被當作解放軍營房使用,廟中道士寥寥無幾。1966年,毛澤東一聲令下,青島三大院校的紅衛兵從社會殺向嶗山的百座道觀,他們不拆廟、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一個新加坡歸僑在文革中的遭遇 1966年夏,時年25歲的新加坡歸國華僑潘XX先生從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山東海洋學院畢業,分配到青島一家大型紡織國營企業工作。我們是同事也是工友。因為那個年代提倡知識分子要改造資產階級思想,所以他分配的工作是倉庫搬運工,負責推車子運送打好件的布卷。當年的8月25日和9月1日,青島紅衛兵運動進入發動高潮,他受大學生影響在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為了那最後的一滴粥——大饑荒回憶一九五九年,十六歲的我還是青島二十九中學初三年級的一名學生。我曾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師生集體到遠離市區100多華裏的即墨薑家坡村參加勞動。當時正是舉國上下大饑荒最嚴重的時期,親眼目擊的一些事情給我的人生記憶打上深深的烙印。從大港火車站到藍煙鐵路的薑家坡火車站有50多公裏的距離,我們乘坐的是一列鐵皮的廂式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20 04:50:29)
博客人———博客是個海博客是個音譯外來語,由英文blogger翻譯而來。翻譯的水平確實高,可與當年林語堂將Humor翻譯為幽默媲美。博字是個亮眼的漢字,讓人聯想到博學多才、博覽群書、博采眾議等一係列成語。還有博士、博士後雲雲。讓人自然聯想到幾百年前報紙問世的年代。出現了辦報人和讀報人兩大群體。雖然紙媒今日已經式微,但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曆史已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親曆周恩來文革演講回憶 1969年中共九大閉幕不久,文化大革命呈現了一定的退燒趨勢。8月下旬的一天,突然接到6037部隊駐我所在的國企軍事管製委員會的通知,要我以青島國企工人代表的身份第二天立即乘坐一趟由青島開往北京的專列去參加一個中央黨校性質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那時我26歲,新婚不到一個月。 我自喜出望外。因為我對首都北京神往已久夢想多年。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