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4-03-20 21:15:41)

全家第一次真正意義的長徒步是娃娃十歲的時候,我們一日內沿BrightAngelTrail下至科羅拉多河再爬回出發地點,全程9.5英裏,垂直海拔變化大概4,380英尺。普遍定義的大峽穀RimtoRim是以北下至穀底科羅拉多河然後回到南麵頂部,或者是反過來,相比起來我們的要輕鬆些。大峽穀這種先下後上的徒步徑其實很不適合第一次遠程徒步的人,它欺騙性很大,出發的時候一路下坡很輕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華州,家喻戶曉的地方是雷尼爾雪山,和人聊天提到TheEnchantments,完全不知道的人很多,每次隻有搬出離它最近的巴伐利亞風格小鎮Leavenworth,大家才表示知道了知道了。TheEnchantments屬於喀斯喀特山脈的一部分,海拔從大約4,500英尺向上延伸至山區的更高地帶,有700多個高山湖泊和壯麗的山峰。通往這裏的山徑一頭一尾分別是StuartLake和SnowLakes,全程約18到23英裏,穿越高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時常幻想老了以後如果心髒能應付高海拔的話,就去MonoCounty常駐養老,這裏抬腳便是高質量山山水水,賞心悅目。MammothLakes這個度假小城自不用說,旁邊有著名的滑雪度假村,周圍包括LakeMary,CrystalLake等等一圈湖。夏天可以徒步騎車劃船釣魚,冬天滑雪,小鎮因為旅遊業餐館也相當好。飯後出門遛彎的風景都是雪山,隨便開車一兩英裏在Mammoth山上就有高質量的徒步徑,難怪這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BishopPassTrail是我們那個夏天走過的性價比最高的山徑了,就像一部長電影的梗概一樣,短短的11英裏濃縮了SierraMountains的所有精華元素,Trail的頂端是11972英尺的Bishop山口,沿途經過一串寶石藍的高山湖,一路還有高山草甸,山穀盆地,鬆林,灌木,一應俱全。BishopPass算是比較輕鬆能到達的山口,它橫跨在Inyo國家森林(約翰·米爾荒野)的北部和國王山穀國家公園的南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在Sierra山區第二個長距離的徒步是從OnionValley露營地經過KearsargePass再到GlenPass返回,上上下下兩個11000的pass,來回19.5英裏,海拔上升5000英尺。這條山徑實際上是長達30英裏的環形山徑RaeLakes的一部分,也是JMT和PCT的一部份,經典走法是要在RaeLakes露營一晚的。我們除了吃的穿的,還帶了頭燈,濾水壺,另外登山杖在這種地方真是很必須,上山下坡都省很多力氣。 比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在我心裏亞塞爾亞當姆斯荒野區是個仙境一般的精靈大地,這裏有冰川湖泊,高山草甸,瀑布小溪,綠樹野花,每一寸土地都彌漫著自然的魔法。在這裏,時間仿佛都變得緩慢,每一次深呼吸都能感受到大自然最原始的饋贈。 AnselAdams荒野地處SierraNevada山區,最初由1964年的《荒野法案》劃為為保護區,那時候叫MinaretsWilderness,1984年改名以紀念AnselAdams這位著名的攝影師和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4-02-11 14:07:14)


2023年底比較溫暖,眼看著聖誕到新年期間Banff一帶天氣預報沒有雪暴,氣溫華氏18-30度左右,我們沒多計劃就直奔加拿大了。至少這樣的天氣可以在外麵玩,開車也安全。
從華盛頓州北部城市Spokane往北過美加邊境進加拿大Alberta省,是比較方便的線路。這一路雖然沒有什麽大城市,但是道路都會撒鹽,所以隻要沒有雪暴,還是很好開的。這裏的美加邊境比起西雅圖北麵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4年夏,我們有機會去悉尼小住,看地圖琢磨好久,最後選擇悉尼東北部沿海灣的RoseBay短租。這一帶是悉尼很富裕的郊區,有一些保存完好的20世紀早期建築,豪華住宅比比皆是,還有迷人的水景和眾多的沙灘,廣闊的綠地,公園,寧靜美好。我們的condo距離悉尼CBD7公裏,交通樞紐BondiJunction3公裏,公共交通非常方便,渡輪,地鐵,巴士四通八達。平時我帶著娃在周圍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城市裏呆太久了,我們迫不及待的想去阿爾卑斯山區。這一路開來,覺得法國農村還是不如德國農村富餘。等開到瑞士農村,隻覺得進了地主家,路兩旁山坡上的房屋,種植用地歸置得整整齊齊的。瑞士比較像美國西北部海岸山脈一帶,隻不過山更綠,空氣更幹淨,道路柏油鋪得更講究,房屋不像火柴盒,就是個精致美容版的美西北。想想也是,瑞士人均GDP全球第三,人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到歐洲去最喜歡看的是他們的建築,尤其是民居。教堂們自不用說,那是某個文化精神信仰和敬畏的建築表達,也是宗教團體權利和財富的象征,宏大精美是在預期裏的。民居呢?每次去到小城鎮小村莊,總會欣賞的讚歎他們的密集恐懼症,不管是意大利希臘從海邊一直往山上爬升堆疊得錯落有致的小房子,還是法國比利時河邊密密匝匝擠在一起的連排房,密得自有節奏和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