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未知有物,井底草翁
博文

家無寸地牛隱去
舍有千書虎思歸。
往事皆如夢,
新年總是春。 畫此楚芳姿,
寒冬展綠枝。
草堂無所有,
惟嗅散香時。
壬寅南山 牛往虎來,家家笑語迎元日;
北奔南走,步步汗滴盼一餐。
壬寅南山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25 11:18:28)

鷺自古以來在文人畫家眼裏是一種高貴聖潔的鳥,修長的脖頸,飄逸的羽冠,一飛衝天的氣概,引得曆代文人墨客,以鷺抒情,留下很多名句,如劉禹錫的詩:“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如王維:“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等。“鷺”與“路”諧音,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1-12 04:27:02)

魏晉時期是中國文化領域繼先秦諸子百家沉寂多年之後的又一次高潮,出現了諸如曹氏父子,竹林七賢,陶淵明,潘嶽,陸機等等許許多多的文人雅士。在書畫方麵,有書聖王羲之,其書法造詣至今無人撼動,還出現了被稱為國畫之祖的顧愷之,但是他們當今傳世之作如《蘭亭集序》及《女史箴圖》都是後世臨摹作品,原作已不知所蹤。隨著近年魏晉時代古墓的發現,墓中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15 14:05:48)

古代科舉考試能“位列三甲”是很多讀書人的願望,鴨”與“甲”諧音,故“鴨”寓意科舉之“甲”,“鴨”便成為金榜題名的象征。民俗中也有對出遠門的人贈送鴨子,以祈禱前程遠大。古代稱鴨為“鳧”或“鶩”,《西清古鑒》記載:“鳧之為物,出入於水而不溺。……飲酒者敬能以禮自防,豈有沉湎敗德之患乎?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1-20 13:53:16)

南山國畫菊花在中國古代大量的國畫作品中,都有菊花的芳蹤,菊與梅、蘭、竹並稱為四君子,曆來就是中國文人歌詠的對象。菊花不僅是中國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而且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意義,寫出“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偉大詩人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一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道出了詩人高潔的性情和剛毅不屈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1-11-05 12:02:23)

魚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魚”形文字,青銅器銘文中也有更多魚形文字出現,《詩經》中也提到了各種各樣的“魚”,魚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比如《詩經·小雅·鶴鳴》裏:“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比喻賢人隱居或出仕。後來莊子在橋上感歎“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羨慕魚在水中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15 10:55:16)

近日重溫陶淵明詩,陶公是繼屈原後又一位令人敬佩的詩人,他的曾祖父為晉朝大司馬,本來可以憑借家族關係,在官場舒舒服服度過一生,但他“少無適俗韻”,不喜歡這種庸俗的生活,而辛苦於田園勞作,“複得返自然”,“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就是這樣辛勤勞動,還是“草盛豆苗稀”,務農收入不高,家裏孩子又多,生活過得緊緊巴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鬆老生仙骨,
鶴高有隱心。
辛醜南山國畫
184*102厘米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7-25 14:04:56)

佛經有雲:“譬如芭蕉,生實則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佛經又雲:“色界亦爾,雖複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舍之”,到《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意思就是說人的身體就如芭蕉一樣,都會枯萎死去,人在世上所遭受的苦難,都是因為有自己的肉身,如果沒有這個肉身,人就會很快樂了,“諸佛菩薩”為什麽很快樂,因為他們“共舍之(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五百年前的1521年,也就是明朝的時候,中國曆史上出生了一位詩書畫奇才徐渭,他的書畫作品縱橫跌宕,氣勢磅礴,一瀉千裏。五百年來無數人致力學習先生筆墨,鄭板橋、齊白石都曾說要做徐先生“門下走狗”,今試學一幅先生寫意畫《墨梅芭蕉圖》以紀念徐渭老師誕辰五百周年。。附先生原玉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