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錫山史(一)強秦吞楚時營壘傍山溪名曰秦皇塢時聞杜宇啼【注】
錫、惠兩山之間,有溝壑,1949年後掘成映山湖。原來是秦將王翦駐兵處,名秦皇塢。
(二)周秦時產錫爭采人麇集奪利動兵刀不時遭擾襲(三)礦盡無鉛錫山林方靜寂時聞百鳥喧偶有人吹笛【背景材料】
無錫地名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古時候無錫境內錫山產錫,至漢初錫礦已盡,地名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映山湖在錫惠兩山之間,古名秦皇塢,原來是秦軍伐楚之後的駐軍要塞;1949年後,開鑿了明淨的映山湖,垂楊依依,碧波粼粼,把錫山、惠山之倒影,融為一池,浸於湖底。
(一)秦皇塢夾兩山間溪澗潺潺匯百泉碧水粼粼浮日月清波倒映兩峰巔(二)映山湖裏蕩遊船錫惠兩山飛翠煙放眼四望多古木風清月白聽鳴泉(三)桃綻紅腮柳籠煙滿湖春色有誰憐山邊古木濃陰裏聆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琴韻空中雁唳伴琴韻調帶蒼涼歎古今傾訴生平淒楚事直陳人世不平心琴弦切切音悲切寒韻淒淒調鬱沈一曲未終心悵怏¹仰天長歎淚涔涔²【注】
1.悵怏,惆悵不樂。
2.涔涔,形容淚、血、汗等液體不斷流出或滲出貌。出城謀生攙扶同出城遠去是琴聲漫步崎嶇路蹣跚踩水坑拉場子說唱彈弦樣樣長蒼涼琴韻帶淒傷曲終人散皆離去留下銅錢買糲糠【注】
糲糠,雜有糠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泉映月聲聲琴韻動人心委宛淒清情不禁如訴生平難得誌似歎人世苦浮沉長街躑躅孤單影陋巷徘徊淒楚音格調蒼涼引悲慟曲終誰不淚沾襟
苦旅人生苦旅直前行雙眼雖盲心底明琴韻蒼涼彈不盡直言世道不公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夜歸一襲青衫一把琴琴音似訴寂寥心蹣跚步履瘦長影風雨街頭夜正深【注】
作者有位忘年交,年屆九旬,是阿炳的鄰居,阿炳聽到他的吵聲,能喊出名字。他小時候,半夜半夜夢醒常能聽見阿炳拉著二胡,琴聲由遠而近,琴韻蒼涼、悠揚動聽。
聽鬆一曲琵琶風入鬆琉璃世界月當空心隨清韻情難抑耳聽悲歌觸隱衷【注】
風入鬆,古琴曲名。內容描寫月夜彈琴如風吹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阿炳墓
阿炳是近代偉大的民間音樂家,其代表作品《二泉映月》將中國的二胡演奏樂曲,推向了世界,長留人間。阿炳墓位於無錫映山湖畔、黃公澗旁。阿炳墓,墓碑由楊蔭瀏題寫。遺恨寄寓琳宮懷道心¹平生深悔犯煙禁²街頭躑躅難消恨人世長留淒楚音.【注】
1.琳宮,即道觀。
2.阿炳年輕時交友不慎,沾染嫖娼、毒癮惡習,以至雙目失明。因毒癮而生其它惡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李紳讀書台(一)唐時李相讀書台蹤影全無空自哀牆上憫農詩一聯任人品味任人猜(二)剡川精舍讀書台¹事隔千年化碧埃²惟有憫農詩不朽婦孺隨口即吟來【注】1.剡川精舍,是是惠山唐代一所寺廟,李紳在此讀書,發達後改稱龍宮精舍。剡川精舍遺址何在,不詳,按記憶應在憫農詩墻附近。2.碧埃,青色的煙塵。【背景材料】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曾任唐朝宰相、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忍草庵懷古 九隴之南忍草庵詞人聚會立詞壇 去梯玩月通宵飲作畫填詞整日耽 詞客三書金縷曲梁汾新置木神龕 額名留影風流史結社敲韻千古談 一代文豪遺勝地荒涼寂寞意何堪 【注】
1.顧貞觀,即梁汾,自稱“天下第一飄零詞客”納蘭性德之好友,以金縷曲聞名於時。這涉及一樁科場舞弊冤案:清順治十四年,顧貞觀之好友吳兆騫參加江南鄉試中舉,後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忍草庵(一)
忍草庵堂貌黯然門扉久鎖斷香煙貫華空閣無人跡前代風流誰續緣(二)
玩月抽梯人事非高情惟有問冰暉可憐荒草埋幽徑當代詩人掃興歸(三)
談詩論道聚於斯潑墨揮毫無盡期曆代斯文鸞集處橫生荊棘有誰知【背景材料】
忍草庵,位於惠山頭茅峰章家塢山腰,占地約十畝。元至正十年(1350)僧月川在此始建茅庵;明嘉靖三十三年(1543),蜀僧道林複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芙蓉徑心花慎自栽寂寞踏蒼苔色相全拋棄靜虛花自開
古木坡蒼蒼古木坡神韻若岷峨十老人何在遺詩今尚哦【注】
岷峨,指岷山、峨嵋山。《芙蓉徑》
名花夾徑栽秋色翳高台
台下行吟者花神莫浪猜【注】翳,(動),遮蔽,掩蓋。《古木坡》
林柯滿近坡千載映嵳峩
石上留詩處題名半滅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