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張又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1-04-03 09:31:47)
(191)(192)
張又普:向日本政府提案第一節:日本的“土耳其浴室”1982年10月,我離開中國,前往日本東京留學,開始了我後半生的漂泊生活。東京地區人口密度極高,房子又小又貴,很多老式房子還沒有浴室。我租住的廉價房屋,附近就有幾家公共浴室,一間大屋子裏有一個大溫水池,周圍一圈有很多淋浴,大家赤裸裸地沒有任何私隱。我每個星期都要去幾次,每次13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1-03-31 08:17:28)
(190)
張又普:大炮專家布爾1990年3月22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郊區的一間綠樹成蔭的公寓門口,戶主從外麵歸來,拿出鑰匙正要開門時,一位恭候已久的蒙麵人悄悄地出現在他的身後,使用一把7.65毫米的消音小手槍,從他的腦後連發兩槍,他當場一命嗚呼,凶手則揚長而去,至今(本文初稿於2016年4月)都未能被抓捕。兩個星期後,英國中部的Teesport港口的一條貨輪被英國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27 08:56:17)
(188)(189)
張又普:日本殘留孤兒1900年,俄羅斯出兵占領東北全境,並將中國的東北劃歸為俄國領土。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以犧牲14萬人為代價,慘勝俄國。此後,日本在東北獲得了許多特權:滿洲鐵路及沿線地區以及旅順、大連等地方劃歸日本管理,允許日本在東北移民屯田開墾,並允許日本在東北駐軍。從那時開始,日本就陸陸續續地向東北移民,至1945年戰爭結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87)
張又普:日俄戰爭的幾個問題2016年4月2日,我轉發了一篇有關日俄戰爭的文章,作者是lixindai(http://hx.cnd.org/2016/01/26/網文:日本關東軍是怎麽來到中國東北的/),以下簡稱為Li文,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反饋,非常高興。看了大家的反饋之後,我產生了幾個問題,想向大家求教。關於日俄戰爭的基本定義,有網友查閱百科全書:“日俄戰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俄羅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86)
張又普:1904年日俄戰爭的網友反饋上周轉載了《日本關東軍是怎麽來到中國東北的》一文後,意外地受到了眾多的網友反饋。我的一位大學時代的同學ZW,相當詳細地講述了1904年日俄戰爭的過程,長達17段。謝謝ZW有內容、有事實的回複。ZW文共分成了17段短文,耗費了他一小時的時間。我已把ZW文全部下載,將17段短文合成一篇文章,轉發給lixindai先生,供他參考。1904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85)
張又普:轉載網文:日本關東軍是怎麽來到中國東北的
作者:張又普lixindai最近(2016年2月),電視連續劇《少帥》熱播,我也隨大流看了一遍。開始幾集的中心人物是大帥張作霖和童年的張學良,其中用了不少篇幅講述了東北軍與日本關東軍的衝突。記得中國官方介紹的九一八事變,日本並沒有從國內調來一兵一卒,日本政府事先並不知情,是駐守在沈陽的關東軍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3-13 08:25:38)
(183)(184)
張又普:貪腐與製度在海外謀生不容易,平時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間很少來往,一到年底時,聖誕節和元旦接踵而來,便成了我們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同時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會的時節。2015年年底,我們幾位好友又在一起聚會聊天。一群中國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當時鬧得熱火朝天的反腐運動。有人說現在的反腐深得民心,中國有希望了;有人說反腐運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10 07:40:21)
(181)(182)
張又普:書法家王先生第一節:事實基礎王先生不姓王,名字是虛構的,故事是真實的,是我的親身經曆。在海外謀生不容易,平時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間很少來往,一到年底時,聖誕節和元旦接踵而來,便成了我們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同時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會的時節。2015年年底,我們幾位好友又在一起聚會聊天,一群中國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很有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80)
張又普:《蘭州大學1954年罷工事件》的反饋和回複《華夏文摘》(http://www.cnd.org/)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電子雜誌,自1989年初創刊以來,至今(2017年)已28載,在海外華人圈中有很大的影響。不過由於存在著強大的防火牆之故,它對國內的影響力很小。2016年1月28日,我的文章被發表以來(http://hx.cnd.org/?p=119699),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反饋,有褒有貶,非常正常。對於那些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78)(179)
張又普:蘭州大學1954年罷工事件第一節:背景1974年,兩位蘭州大學地理係的青年教師來到我家,拜訪我的父親。他們兩人都是於1960年代初期畢業於西北大學地理係,是我父親的學生,畢業後分配到蘭州大學工作。1974年兩人到西安出差,順便拜訪當年的恩師。那時,我已經成年,全程旁聽了他們之間的交談,使我終生不忘,尤其是二十年前的一起罷工事件。自滿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