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陽,長在朝陽;求學青島,定居澳洲;愛好園藝,喜歡探險;癡迷足球,業餘攝影;崇尚藝術,欣賞美食;討厭冗贅,主張精簡。
個人資料
我的庭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4-08-06 01:43:22)


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女兒圓滿完成藥學專業,又入醫學院繼續學習。 女兒天性喜愛運動,這點像媽媽。從小就參加遊泳、越野、觸摸橄欖球等運動。中學畢業後,又參加了競走和跆拳道等。運動不但沒有耽誤她的學習,反而培養了她堅韌好強的性格,合理分配時間的良好習慣。這些奠定她取得好成績的基礎。這些年,我們雖跟天下父母一樣望子成龍,可在實際生活中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2014-08-04 17:22:33)


嶽父龍岩垂釣,得一大魚,長二尺有餘,鱗光閃閃,刹是喜人。查閱圖書知此乃長指馬鮁(KingshreadfinSalmon),性凶猛,味鮮美,頗為垂釣者喜愛。馬年得馬鮁,馬上有魚,馬上有餘!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8-03 15:58:42)


插花,一門古老而又嶄新的藝術插花藝術曆史悠久,早期多與宗教有淵源。東、西方的插花藝術風格雖然不同,但對美的追求兩者相通。中國早在隋唐就開始出現插花,並有相關論述。但近來這門古老的藝術遠落後於西方。相比較而言,日本的插花藝術發展迅猛,現大有跟西式插花分庭抗禮的氣勢。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材料不斷湧現,人們的審美觀也日趨完善,插花這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昨天去花店買花,偶然間發現擺在收銀台旁邊待售的卡片,頗有創意,馬上掏出手機拍了一張。 “Ifyouhaveagardenandalibrary,youhaveeverythingyouneed.” 是呀,人生其實可以很簡單,一個花園,一間圖書館足亦。圖書館的定義似乎很模糊,但不外乎是對知識和信息有組織地收藏,並為公眾或特定人群提供參考和借閱服務的場所。她大可為國家圖書館,小可為個人書室。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4-08-01 16:18:17)


飄香藤(Mandevillasp.)屬夾竹桃科,多年生常綠攀援植物。原產熱帶美洲。莖柔軟而有韌性順著支架盤旋而上,似喇叭的花兒大而直挺,有紅、黃、白和粉色多種花色。 飄香藤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但分枝性不好。飄香藤在開花期間,往往呈現花多於葉的盛況,微風襲來,陣陣撲鼻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因此有飄香藤的雅名。 我的飄香藤已有8年了,花大而豔,但每朵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提起悉尼,大概沒有誰不知道她造型獨特的歌劇院。可到過悉尼的人都知道,悉尼的美是因為她有美麗的港灣和橫跨港灣的悉尼大橋。每當人們來到悉尼,不論是從空中,還是從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悉尼大橋,白天她似彩虹橫跨港灣,夜晚她像豎琴弦連兩岸。在這兒,歌劇院倒顯其次了。早就聽說可以攀登悉尼大橋,可每次去悉尼總是匆匆茫茫,無暇顧及。這次終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4-07-31 04:31:26)


(PhotobyPaul) 我生活的城市布裏斯本(Brisbane)依河而建。市中心位於河流的下遊,近入海口。布裏斯本河(BrisbaneRiver)起源於內陸的一個叫史單利(MtStainly)的小山,她在山穀中穿行344公裏後流入大海。由於布市周圍沒有高山,雖然布裏斯本河寬而深,但水流不急。布裏斯本河上遊風景秀麗,水流平緩,特別適合獨木舟蕩槳和野外垂釣,我決定嚐試一下。08年我曾去印度雅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墨西哥城的托盧卡(Toluca)植物園,那是一個建在彩色玻璃窗下的美輪美奐的藝術殿堂。整個建築是由一座老的建築改建而成。那裏原來是托盧卡城市一個使用多年的商貿市場。1975為解決交通擁塞,市場搬遷,留下這一有鋼架玻璃屋頂建築。當地的一個藝術家(LeopoldoFlore)迸發靈感,將她設計成一彩色玻璃窗下的植物園。整個建築共計用45噸玻璃和25噸鉛絲,由大小不等的5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連森林裏的動物們也開始有自己的博客了。
一天一群小動物在為如何提高自己博客訪問量而爭論不休。蜘蛛說:“提高訪問量關鍵要天天上網”。蜜蜂說,提高訪問量要辛勤勞動,勤寫多侃。小狗說,要勤串門,多留記號。烏鴉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可要提高訪問量,其實不用熬夜勞神寫作,隻要學我偷獵,轉載即可。動物們各持己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4-07-27 16:33:37)
早有遊普陀的意願,這次有機會去寧波,順路遊覽了素有“海天佛國、琉璃世界”美譽的普陀山。
普陀山位於舟山群島以東,由普陀、洛迦兩島組成。其佛教活動始於唐代,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普陀山外的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一農家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之說。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