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位於邯鄲路的複旦大學那裏以前曾有一條河,那河挺長,不知源於何處,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是通向蘇州河後又流入黃浦江去的。從前的複旦校園若從空中俯視大概近似於一個長方形,麵南坐北,校門衝著邯鄲路,東邊圍牆外麵是國定路,西邊圍牆外就緊鄰著那條河。那河是從五角場那裏流淌過來的,穿過國定路橋沿著複旦校園背麵繞到西北角後又緊貼複旦校園西麵圍牆走,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無論在日本還是在國際上,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這兩個名字總是相連接的。從1948年至1965年他們兩人密切合作創作出了多部電影傑作,其中《羅生門》《七武士》《用心棒》《紅胡子》等片蜚聲國際,獲得多項國際電影節大獎,不僅為日本電影在世界影壇贏得巨大聲譽,而且對美意法等國許多日後的著名國際大導演產生了深刻持久的影響。拍攝於1950年的《羅生門》是最早受到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之前提起過最喜歡的日本演員是三船敏郎和高倉健。高倉健因為一部《追捕》而在中國家喻戶曉。三船敏郎則不為很多中國人所熟悉。因為除了在其中客串一個次要角色的《人證》之外,三船敏郎的主要電影作品基本未曾在中國公開上映過。但三船敏郎實實在在是日本電影史上最負盛名的演員,在世界影壇也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地位。 三船敏郎個人經曆豐富,頗具個性和傳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中共黨史專家楊奎鬆教授有一篇《蔣介石與毛澤東的同與不同》,從出身學曆早年經曆性格個性等許多方麵對這一對“冤家對頭”大人物的相同點和相異點進行比較,讀來饒有趣味,感覺就事論事比較客觀公允,沒有個人好惡摻雜其中。但我覺得毛澤東與蔣介石似乎還有一點大相異趣之處楊文沒有提及,這個不同之處是:蔣介石是個基督徒,有宗教信仰;而毛澤東是無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如果問二戰時美國哪支部隊最能打?很多人一定會舉出442團。這確是一支經打的隊伍,能攻能守,玩命死磕,勇於犧牲,立下無數戰功,贏得極大榮譽和美國民眾的普遍尊敬。 442團聲名遠揚,當然是因為戰績卓著彪炳史冊,但還有一點使它顯得格外引人矚目的是,這支部隊除了極少幾位白人軍官之外清一色是由日裔美國人組成的,也就是說是由二戰時來自美國交戰國的日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曆史上時有了不起的小人物出現,明末清初在江陰寧願斷頭也不斷發組織領導民眾抗擊清軍的閻應元無疑可以算一個。閻應元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原本隻做過典史,那是一個不入流的芝麻官,大概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方基層小幹部,管點緝捕監獄之類的具體事務,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幹部領導了江陰縣的抗清鬥爭,在曆史上濃墨重彩刻下了一筆。1645年,清軍占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王郭城是個業餘郎中,平日裏大概埋頭看過些《黃帝內經》《本草綱目》之類的中醫書,對養生術似乎頗有心得。他一入秋就穿上棉毛褲,冬天時還要加上一條厚厚的絨線褲,腳上套兩雙厚襪子,但上身卻穿的很單薄。我笑他穿的上下不成比例,他一本正經地說我不懂,說寒氣最容易從腳下侵入,隻要保得腳暖其餘都無需擔心。但我分明看到他手凍得通紅,手指猶如胡蘿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王郭城從前是本人的同事,我叫他郭城兄。他比本人大兩三歲,但進單位比我晚。他以前在不知哪裏的農場呆過數年,後來考大學,一次二次沒考中,第三次考上了個大專,學的好像是電氣自動化之類的,畢業後就到我們單位工作。我們那個單位叫“電教科”,搞所謂電化教學的,就是製作和放放有關教學的幻燈錄像什麽的。科裏有不少攝像錄像設備,還有數台照相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8 00:04:51)
收音機不僅給父親,也曾給我們哥幾個帶來很多快樂時光。其一是從那裏聽到許多相聲。七十年代後相聲陸續解禁播放,最初聽到的是馬季唐傑忠的《友誼頌》,講中國支援非洲建設鐵路什麽的。那相聲若現在聽未必覺得多麽有趣,笑點似乎不是那麽多,但對於從未聽過相聲的我們,當時覺得十分新鮮好玩,那相聲每播必聽,裏麵的詞兒都記熟了依然聽得津津有味不覺厭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8-09-07 00:11:40)
很久以前家裏買了一個收音機,電子管的,放在五鬥櫥上的一角,父親還在上麵蓋了一塊紅布遮擋灰塵。父親想要一個收音機似乎是由來已久的,聽母親說過當初26屆世乒賽在北京召開時,收音機裏播放比賽實況,那時家裏沒有收音機,父親又耐不住想聽,晚上挺晚了還坐在家門口走廊上“揩油”收聽鄰居家收音機裏傳出的比賽實況聲。後來父親與母親商量,買個收音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