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1960 的隨想隨寫

開個博客是個不錯的主意,隨意寫下的文字能保存下來。碰到對脾氣的人也能交流,嘮嘮嗑。
個人資料
coach196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老幹部晚年家裏的“保姆”VS自己年輕時的“東家”
你要是讀過“星火燎原”和“紅旗飄飄”這兩本書,書中的90%以上老幹部在交代他們的革命動機時,都提到當年是因為不忍“東家”對自己的狠心壓榨,投奔革命的。著名的有彭德懷,黃永勝等等不一列舉。當然,像方誌敏等就更激情萬丈了。
幾十年過去了,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我們這代人大概都熟悉北京工人體育場吧?工體始建於1959年,第一屆到第四屆全國運動會的主會場都設在這裏。正門那個主塑雕像,一對男女青年運動員的造型,應該可以代表當年中國最為健美陽光的青年形象。右側這位女青年,我剛巧熟識。簡單說說她的故事。
她的名字叫李世琳,生於1935年。中國50年代初排出大批學生赴蘇聯留學,李世琳老師就是其中之一。1958年從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4-12-04 20:11:23)

我家一張老照片 張照片攝於1938年秋天的昆明市。爺爺,奶奶和他們的3男4女七個子女合影。 1937年77事變時,爺爺是北京鐵路局豐台材料總廠的高管。日軍占領北平時,管理層中少數人選擇後撤,另謀出路。大部分人無奈留下來謀生。我家全家先撤到武漢,1938年日軍逼近後又撤到昆明。 照片中的所有人我都見過麵,其中還有關係親密並一起生活過。 1.左一,三姑姑(1919-[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感恩節時話感恩,太座當年的驚喜! 1992年我有幸來到WashingtonState的一所大學讀研。第一次來到校園,找到體育係的那幢大樓,探頭探腦地走進去,心裏還在琢磨著該找誰,怎麽和人家套磁。迎麵走來一位40來歲的女士,沒等我開口講話,她就爽朗地一連串說到,我猜你就是從中國來的研究生,歡迎你,到家了! 一問一答就來到了她的辦公室。這位M女士是係裏兩年前到任的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7)
(2014-11-22 05:26:17)
從爺爺的退休養老說起 退休後靠前雇主或社會基金來養老是個很新的概念,隻有在資本主義工業化革命以後才成為了可能。當然,舊時中國曆朝曆代的大小朝廷命官,都有一定的退休養老俸祿,這個“官祿”就不在這裏多說了。 我爺爺生於1890年,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一路都是學的將來能混飯吃的理工科洋學問。爺爺沒有留過洋,1914在複旦公學,獲得“高等正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5)
青黴素和鏈黴素,挽救我家兩條生命 稍微有點醫學和曆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青黴素(Penicillin)和鏈黴素(Streptomycin)在1940,50年代是世界上最先進有效的抗生素,它的發明和使用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同時因為它的昂貴和缺乏,也使不能及時得到它救助的千千萬萬條生命無奈地消失了。青鏈黴素曾經挽救了我家兩條生命。 青黴素救了大姨夫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竭盡全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4)
生命是個圓圈,父親和大伯的90年
大伯生於1924年,父親生於1926年,在他們的7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和第五。兩人一生有很多個關鍵性的拐點,反映在中國近代社會風雲變幻之中。再加上兩人性格,運氣不同,命運迥異。我用大事記形式記錄如下:
我家祖籍浙江桐鄉縣。爺爺1916年從上海鐵路局到京漢鐵路任職。父親和大伯出生在北京豐台長辛店。
1945年抗戰勝利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2014-11-06 19:40:02)
改革開放前,老百姓家裏是沒有電話的。家裏有電話的人家肯定是當官兒的或是啥名流。什麽級別的官兒應該配備電話可能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規定,當然大官家就一定會有電話,那是革命工作需要嘛。 我自從記事起就知道家裏電話的存在。老大一個黑家夥,挺沉重的,正麵是個精致閃亮的撥號盤,手指伸進去一撥,嗒拉一聲撥到頭,手一鬆開,噠噠噠撥盤回到原位,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52歲的哈達鐵夫婦是我和太座30多年的老朋友,達斡爾族人實在,在馬術界人品,騎術都是超一流的。他們夫婦一直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無論這個世界是多麽誘惑多麽喧鬧。幾十年過去了,一些人在這個行當撈了一碗金,另一些人在政府部門坐把交椅。他們夫婦還是淡定地做著教練兼騎手,令人肅然起敬。
哈達鐵的妻子曾是中國優秀馬術及現代五項運動員並擁有大學學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牧區生產隊裏的“杆兒犯” 在美國生活的人都知道,搬到一個新地區居住,要查一下當地的治安統計數據,主要是看看本地區的那些“registeredsexualoffenders”的分布,特別是對那些有未成年孩子的家庭。有過性犯罪記錄的人,搬遷到哪裏都得向當地警方報道,接受監督管理,這點頗有點像中國早年管製“四類分子”的做法。 最近在報上讀到兩篇不同的文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