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4-06-14 08:02:33)

得罪人這個事,一般都是不知不覺的;有意得罪人的,叫社交殺手,不在討論範圍。我和我的家族親戚們,不僅同屬一個地球村,還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微信群裏的群友。我們家族的人素質高,不僅包容,而且懂事,在群裏盡量隻談親情和吃喝玩樂,少碰天下事,得以維持多年的其樂融融。令人佩服的另一點是,大家都知道彼此價值觀的差異,但因為深得傳統文化精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我有個好朋友,已經在國外定居四十年,我們回去探親時有時會互相探望家人。這次我剛好有空,就帶了點東西去看望她九十歲的老媽。 跟前幾年相比,舊樓加了外掛電梯,影響通風和采光,家裏裝修顯得更陳舊,牆上掛著多年未動過的“難得糊塗”幾個字。老太太曾經是中學語文教師,現在患有輕度阿茲海默。朋友的姐姐說,老太太糊塗的時候越來越多,連她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4-05-12 11:35:46)
我前幾天去華人超市,正埋頭撿橘子,有另外一隻手伸過來,伴隨著甜美的女聲:“這種好吃嗎?”我挺樂意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推薦給別人,頭也沒抬,告訴她我曾經買過,特別好,現在是二次回購了。女聲說她試試,就挨在我旁邊,也開始撿橘子。到現在為止,一切正常。安靜了兩秒鍾,她說,“你普通話講得真好。你是香港人吧?”這個違背常識的邏輯好奇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覓食,從到京第二天早晨就開始了。 回國前,有朋友問我,在外這麽多年,最惦記的是哪一口,或者最推薦北京的哪種特產?兩個問題我都沒答上來。 這事其實有點羞恥。從個體來講,我隻有胃口沒有味蕾也就罷了;從家鄉味道來講,桂林有米粉,香港有雲吞麵,南京有鴨血粉絲湯,我難道說北京有豆汁兒和王致和臭豆腐?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家裏有親戚從南方來北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4-04-29 20:35:30)

每次回國我都喜歡無目的閑逛。一個人,在街上,記憶中的某些點會被偶遇到的一些人、事、建築物,甚至味道自然觸發,根據這些曾經熟悉的聯絡暗號,完成一次自己與這座城市的秘密接頭。幾次過後,陌生感逐漸褪去,適應了新人新象,宛如一粒舊泥沙,重新被卷入了同一條河。 北京空氣質量從幾年前開始就越來越好。我曾經在永定門汽車站乘繞二環行駛一圈的特12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本來在第六集的時候我就準備棄,後來斷斷續續跟著家裏其他人看,也了解劇情。現在終於忍無可忍,趕緊吐槽完,安安靜靜地進入劇荒階段。 此劇剛開始時,我不清楚屬於金融劇披著諜戰外衣,還是諜戰打著金融的幌子。如果是金融劇就算了,此類題材的電視劇不多,觀眾還處在被編劇啟蒙階段;如果是諜戰,觀眾經過這麽多年的神劇熏陶,屏幕前的破案小天才和劇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24-03-10 09:19:19)

我家有三個垃圾桶。垃圾桶老綠是八年前來的,大灰五年前,小黑三年。它們三個平時輪流值班,一起上班的時候不多,趕上我發神經斷舍離,或者春秋季大掃除,就會齊上陣。 去年年底,小區物業通知準備換一個環衛公司合作,不僅每周收集次數增加,還要給各家統一發兩個大新桶,一個裝垃圾一個裝回收。很快我們小區就會像鄰街一樣,再也不會出現五花八門的桶,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在北京的時候,我有個事需要請人幫忙。朋友介紹了一位李阿姨,典型的老北京,雖然我們素未謀麵,也沒有任何利益牽扯,但她不僅發動自己的人脈,還親自跑來跑去,很快事就辦成了。 出於禮貌,我想不僅應該跟阿姨見一麵,更要送點禮物表達心意。打電話約時間的時候,我剛說兩句,話茬就被阿姨熱情地接過去了,而且牢牢掌控了接下來的局麵,——不僅見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剛到北京,朋友就借了我一個閑置的手機號;靠著這個手機號,我解決了幾乎所有回國前擔心的民生問題,快速享受了無現金、無車票、無手招車的便利。臨走前幾天,我想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自己申請個號,以後回來就實現真正的獨立和自由了。 走進中國移動大廳,櫃員態度很友好,讓我等候的時候先選流量套餐。 我看看價目表,即使以後不常回北京,去周遊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我平時不太愛看年代劇,那時候的事苦,法製不健全,各自憑本事野蠻生長,沒有什麽社會福利,更別說保護弱勢群體,出了事沒地兒說理去,隻有靠民間本能而多變的善惡標準來評判,因此多了很多故事。《南來北往》就是其中之一,雖然bug重重,起碼是一個挺好的奶嘴劇。劇情的主線是乘警馬魁在火車追捕小偷,嫌犯跑至餐車企圖跳窗逃跑,剛好與列車長汪永革迎麵撞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