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地攤兒

想起什麽侃什麽, 沒正文, 一笑了之。
博文
(2013-10-04 07:58:45)

從方宏進說起(神聊)
方宏進由於早年主持過《焦點訪談》在國內大小算是個知名人士。我和他哥哥上報社幼兒園時在同一班,後來他也進了幼兒園,比我低兩級。現在還記得他家的一些事。他的母親很漂亮,是報社的記者,多采訪文教領域;他的父親也挺帥,是共和國第一代引水員,當時我們很羨慕他們兄弟有個戴大沿兒帽,開輪船的神氣爸爸。
他倆由姥姥帶大,屬於那種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投宿雞毛店(笑話,雜文)
大學畢業後,分到市政府工作。第一次出差是陪外國專家去海南途經廈門,教授要在廈門大學講學一周,我便抽一天時間到離廈門兩小時車程的古城泉州去看望一位老太太。她是我家原先多年的鄰居,看著我長大的。那時的幹部大都克己奉公,公私分明。哪像現在的公仆,找小姐的錢都要公家報銷。工作第一年的工資是六十七塊五,我又在拚命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9-18 10:58:09)

“解放前”的手機
我的工作和外界聯係不多,也很少出差。加之家裏和自己的辦公室都有固定電話,所以曾經許多年我都沒有手機,零五年回國吃飯時,老同學驚奇地見我拿著借來的手機鼓搗半天不會用,趕忙過來解圍:“號碼?我替你撥吧。”
零六年覺著再不買個手機學學,別人準當我是宇宙風暴時從哪個不發達星球刮來的天外來客。花四十五刀買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童子尿,唐僧肉(雜文)
在網上讀到國內有些人以吃童子尿泡雞蛋為大補,引起了我蒙矓的回憶。小時候常生病,一生病就發燒,還常常高燒不退。記得有一次持續好了幾天,迷迷糊糊地聽見鄰家的保姆跟奶奶說,“吃小孩尿泡雞蛋可以退燒”嚇得我哭著喊著說:“奶奶,我不燒了。”沒想到幾十年後,與國人推崇的靈芝一樣,童子尿泡雞蛋竟演變成也可以”遂形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9-06 07:52:38)

洗錢
年底,有些拖了幾個月的費用要報銷。單據分類,匯總。怕忘了,特意和錢夾一起放到風雪衣貼身口袋。覺著萬無一失,為自己的精細,謹慎驕傲。幾小時以後,洗衣間傳來太太的怒吼:”怎麽又不掏口袋,到處是碎紙!”
“不會的吧?自從上回讓你罵了個狗血噴頭,以後每件要洗的衣服都是把兜兒翻出來檢查的。”
過去一瞧,風雪衣上沾滿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監視器”(笑話,雜文)
監視器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在這兒就不解釋。結婚前,我私下算算賬,覺著娶親這筆買賣,隻賺不賠。娶媳婦,傳宗接代不說,還多了個壯勞力。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引進了一個全天候,24/7監視器。先是,回來晚一點要報告。單身漢時,隻有十一點以後回家,才不情願地給老娘打個電話;結了婚,下班後晚回來個把鍾頭,沒打招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起名字(笑話,雜文)給老大起名字頗費周折,從得知胎兒的性別後,就開始琢磨,隻有一個共識,名字要兩個字。別的都定不下。因為預產期是在十一月,所以最初想取“冬”,後來覺著放到名字裏”太寒冷”了,應該暖和點兒,遂改為“早上的陽光”--“曦”,但筆劃又太多了,怕孩子以後寫不了,隻好放棄了。沒關係,換一種思維,讓他將來成材也不錯。“棟”啊,“梁”啊,叫的太多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8-07 08:47:28)

溫存(生活中的笑話)
逛農貿市場時,太太給我和女兒一人買了一個炸麵包圈。我吃完了,見裝食物的牛皮紙袋子裏沒餐巾紙,就順手從紙兜兒上撕下一塊,剛要抹嘴兒,太太一把奪下:“你臉皮再厚,也不能用這麽硬的紙擦呀,”說著遞給我一張柔軟的紙巾。
*野生食物,原汁原味,無添加劑。
老城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8-02 11:32:44)

新嫁娘(玩笑,隨筆)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
許多人都熟悉唐朝詩人王建《新嫁娘》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詩人生動地描繪出一個新娘子剛到婆家,初次下廚時的忐忑不安。不是嗎?為了怕所煮的飯菜不合婆婆的口味,先讓小姑子嚐一嚐。其實,這麽做是很有道理的。小姑天真浪漫,至少在嫂子剛來時,二人尚未結怨,不至於要提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注:《結婚》是我們愛情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如想看前邊的兩篇《相親》和《拍拖》,可點擊此處相應的標題。
結婚(“塵封檔案“,笑話)
提著“離娘肉”,我們訂了婚,循規蹈矩地結束了拍拖。說來不信,好像是在有意開玩笑,結婚前的幾件事兒,隻能用無視傳統或戲弄風俗來形容。光陰荏苒,登記結婚已有兩三個月了。接下來要辦喜事了。首先是選日子,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