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劉閔走進她的辦公室時,一眼看見桌上有一個小小的快件包裹和其它郵件堆在一起,她沒有馬上去拆,而是打開電腦然後走去廚房倒一杯咖啡,順便向幾天不見的同事們打一下招呼。劉閔在這家軟件開發公司已經做了六年,也從最初的Programmer上升到負責市場的副總裁,她對現狀表示滿意,用她自己的話形容就是,薪水不高也不低、職務不大也不小、幹活不累也不輕。其實她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往事悠悠>的作者家境原本小康,家裏開有二家鋪子,父親在哈爾濱航務局當差,兼跑運輸,小日子過得挺紅火。誰知平地起風雷,父親舒長勝結識了一個風塵女子,被她纏住,帶回家裏,原指望能和平共處,最後鬧得雞飛狗跳,家無寧日。作者母親受不了氣,拖著女兒離家出走,最後去了北京公寓。萬事即有因果,細糾起來作者的夫君譚科長倒要感謝這個風塵女子,是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第一遍讀<往事悠悠>時,心生疑惑,作者對半個多世紀以前人物、事件,描述得栩栩如生,人名、地點、關係交待得清清楚楚,過去的記憶可靠嗎?也沒有見作者說當時有記日記的習慣啊?後來被我看出端倪來。原來當時北京公寓中的朋友還保持聯係,半個多世紀的友情曆久彌堅,這就對了,有些事情、人名一定是互相印證補充過的。北京公寓也叫北京旅館,因為北京公寓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要寫北京公寓先要侃幾句哈爾濱這座城市,哈爾濱完全是因一條鐵路而興起,進而繁榮。這條鐵路就是中東鐵路,或稱之為東清鐵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鴻章赴沙俄簽訂了<中俄密約>,按此密約以及1898年簽訂的<旅大租地條約>,沙俄在中國建設大清東清鐵路簡稱東清鐵路。1903年7月14日,東清鐵路全線通車,鐵路呈T字型,以哈爾濱為中心,東至綏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往事悠悠>的結尾是作者答應了一位八路軍官的求婚,作者把她當時的反應及心理活動描寫的很精彩,讀者已經知道了。但是,從另一方麵,為什麽八路軍官會對作者一見鍾情,緊追不舍,直至成功,目前還是一個謎,這個謎底不難解開。AP24就知道,或者去問一下父親就可以了。先不要解,讓讀者們保留好奇心或者自己對這個美麗浪漫的故事作出詮釋。這位軍官就是文中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是毛澤東六三年在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上增寫的一段話,後來單獨成篇,被奉為毛澤東的五大哲學著作之一。想當年很多人都會背誦,因為全文隻有一千多字。文章說: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頭腦裏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隻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社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月初的一天,夏日的陽光穿過窗戶,照在周末的我身上,室內是清涼的,我的心情很不爽。在文學城中瀏覽無意間進入AP24的博客,有一組文章說的是定力,謂定力不夠,即使原來計劃得很好,最後執行時也會失敗,是不是最近我的一係列的目標沒有達到就是因為定力不夠呢?讀著讀著,眼睛朝博主照片看去,越看心情越好,對照片的興趣超過了對文章的興趣,定力又不夠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往事悠悠並非是AP24本人寫的博文,而是其母親自己寫的童年回憶錄。作者童年生活在日本統治下的哈爾濱,或者叫滿州國的哈爾濱,時間跨度從作者6歲到19歲(1935年---1949年)。 哈爾濱原來是俄國的勢力範圍,十月革命之後,大批的白俄避難逃亡中國,這些白俄原是貴族或上流社會階層,雖說逃難,淪為手工業者或體力勞動者,但是過去接受的貴族教育及文化隨之進入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