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幫助中國徹查“裸官”財產?
2011-12-2810:59作者:軍細柳
美國正幫助中國徹查“裸官”財產
免年歲尾,美國“急勺子”了:聯邦赤字高達1.4萬億美元。麵對如此龐大的財務負擔,美國政府隻能開源節流,而堵塞稅收漏洞則成為開源的重要手段。對此,美國政府正在加緊追查公民的海外賬戶和海外資產,一旦被查出在海外藏有資產,戶主將被施以重罰。[
閱讀全文]
和46枚rs-22(北約代號ss-24)洲際彈道導彈攜帶的戰鬥部。烏國防部直到2001年底才聲稱,這種核彈頭共有1600多枚。但是到了2002-2010年間,烏軍方聲稱隻有1272枚。而在所有洲際導彈核彈頭全部運到俄羅斯後,烏官方聲稱隻運走了1271枚核彈頭,差了1枚55萬噸級核彈。<br><br> 俄刊稱,遺留在烏克蘭境內的圖-95ms和圖-160重型戰略轟炸機的命運與洲際彈道導彈類似。眾所周知,蘇聯解體後,遺留在烏境內的重型戰略轟炸機共有44架。但是烏空軍總司令部多年來一直堅持聲稱,當時隻繼承了42架圖-95ms和圖-160轟炸機。這些飛機攜載的kh-55(俄方代號rkb-500,北約代號as-15)巡航導彈的下落同樣不明。這些導彈早在1992年就開始轉交給俄羅斯,以換取烏克蘭核電站的燃料供應。俄美烏三方圍繞這些導彈的處理問題展開了複雜的博弈,最後於1999年達成妥協。烏方應當把581枚kh-55巡航導彈,包括能攜載核彈頭的改型導彈,以及還能飛行的圖-95和圖-160戰略轟炸機運往俄羅斯,以此抵消烏方拖欠的俄天然氣供應款。在隨後的兩年內,俄方在美方資助下銷毀不再適用的導彈(487枚)和轟炸機。2000年底,烏政府聲稱已向俄空軍遠程航空兵轉讓了581枚kh-55巡航導彈,烏軍方至今仍在堅稱,當年似乎共向俄方轉讓了587枚kh-55導彈。俄方聲稱,隻從烏方得到了575枚該型導彈。與此同時,烏克蘭儲備的kh-55巡航導彈也全部銷毀。烏國防部官方發言人在最初的報告中聲稱共銷毀了483枚,後來修改為487枚。<br><br> 俄刊稱,2005年春烏克蘭許多媒體分析指出,烏當局應當證明本國擁有可靠的出口監督體係,能夠有效追蹤武器和高科技產品,包括軍用和軍民兩用產品的出口。因為時任烏總檢察長皮斯昆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聲稱,烏方向伊朗和中國分別出口了12枚和6枚kh-55巡航導彈。但是他強調稱,這些導彈沒有戰鬥部。烏總檢察院新聞處隨即發表聲明,聲稱皮斯昆的講話被西方媒體誤讀。烏官方並沒有向中伊銷售kh-55導彈。即便中伊得到了相關武器,也是不法分子通過走私渠道進行的非法貿易,與烏官方無關。但是很多專家懷疑,這種貿易恐怕是小規模走私團夥所無法操作的。2005年1月烏克蘭議員奧梅利琴科要求總檢察長皮斯昆、國家安全局長斯梅什科向議會提供有關向境外非法銷售巡航導彈和軍事財產的全部信息,調查1999-2001年間烏特種出口公司和國家安全局官員的相關活動。這些非法流失到國外的導彈此前一直藏在國防部倉庫內,但在國防部官員卻在登記文件中標明這些彈藥已經銷毀。烏國家安全局證實,2004年安全部門發現並製止了一個國際武器走私團夥企圖向烏克蘭境外非法運送20枚可攜載核彈頭的kh-55和kh-55m巡航導彈的陰謀,並在2004年2月17日對此事進行刑事立案調查。<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1/10/112540_850.jpg><br>資料圖:東海艦隊的轟-6轟炸機攜帶的反艦導彈。<br><br>-<br> 俄刊稱,kh-55空基亞音速巡航導彈重1700千克(kh-55sm型的重量更大),能在極限低空飛行,能進行地形規避,可攜載20萬噸級核彈,用於消滅2500公裏以內(kh-55sm型最大射程3000公裏)的戰略目標,其載體是圖-95ms-6、圖-95ms-16和圖-160重型戰略轟炸機。其中圖-95ms-16轟炸機可攜帶16枚kh-55,圖-160轟炸機可攜帶12枚kh-55sm導彈。在蘇聯解體後,這些導彈及其載體全部遺留在俄羅斯境外。其中遺留在烏克蘭境內的581枚(烏方聲稱587枚)kh-55和kh-55sm巡航導彈於1999-2000年運到俄羅斯,用於抵消債務。但是有消息稱,2000年初,烏克蘭武器貿易公司通過外貿子公司,偽造采購方俄羅斯公司的文件以及終端用戶俄羅斯國防部的認證書,完成一項20枚kh-55巡航導彈供應合同。但是這些導彈實際上並沒有運到俄羅斯,而是銷往其他國家,包括伊朗,而且還向伊朗提供了相關地麵技術設備,包括導彈發射準備和相關人員培訓設備。<br><br> 烏方消息人士指出,這些流失到其他國家的kh-55巡航導彈都是前蘇聯1987年生產的,使用壽命僅為8年。根據武器使用手冊的規定,這些導彈的使用壽命隻有生產商設計師才能延長。顯然,這些導彈的壽命沒有延長,而且相關技術文獻都已全部轉交給了俄羅斯,所有彈頭也早已運往俄羅斯。烏克蘭前任空軍總司令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將曾經在伊朗檢查過這些導彈,確認上麵寫著“教練彈”字樣,而且沒有彈頭。因此可以說,烏克蘭根本沒有向伊朗和中國供應kh-55巡航導彈。中伊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相關產品不能算作是武器。<br><br> 俄刊稱,遺留在烏克蘭境內的戰術核武器的命運更加令人關注。烏方從未公布過從烏境運出的戰術核彈藥的準確數字。有報道稱,大約為2500枚,或者2500多枚。根據烏國防部的數據,連同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在內,前蘇聯遺留在烏境內的核彈頭總數約為3720-3820枚。但是2002年4月時任烏軍第一副總長帕利丘克中將首次代表總參謀部宣布,從烏境運出的核彈總數超過4000枚。從各方麵情況來看,烏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顯然並未掌握境內核武庫的全部信息,一直在試圖掩蓋相關事實,結果造成許多數字上的出入。直到2011年10月17日 ,烏國防部官方才正式承認這一事實。<br><br>)
俄:烏克蘭導彈失蹤部分或已流失到中國
2011-12-2609:13來源:環球網
資料圖:俄製x-55空射型巡航導彈主要裝備圖-160等戰略轟炸機。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刊12月23日報道,前蘇聯解體後,遺留在烏克蘭境內的核導武器失蹤之謎至今尚未揭開,但是失蹤事實已經確認。其中圖-95ms和圖-160戰略轟炸機配備的部分kh-55亞音速巡航導彈可能流失到了伊朗和中國。
-
[
閱讀全文]

中國的次聲波裝備
中國的次聲波裝備
據一位美國軍事專家說:這幾年美國軍機事故頻發。都與中國094潛艦在北太平洋關島區域頻繁出沒有關。小鷹號航母上的一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在關島附近海域墜毀;美國空軍兩架F-15C戰機在墨西哥灣訓練時相撞,一名飛行員死亡。美軍空軍早些時候一架F-15戰機空中粉碎性解體事故。一架B-2型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在關島[
閱讀全文]

12月23日:中國航母海上航行的視頻截圖首次曝光
2011-12-2508:48:57.0
[
閱讀全文]
台灣爆發60多年來最嚴重的群眾攻陷軍營事件
新聞來源:人民網於December24,201110:14:05
前晚到昨淩晨,台軍戰備重地金門有10多名惡煞,三次直搗有“虎軍部隊”之稱的台軍金東守備隊,第三次有八煞隻憑棍棒和拳頭就製伏哨兵,還衝入營內打傷10名官兵,守備隊上校隊長被打得頭破血流,一度命危。
台灣媒體報道,台爆發60多年來最嚴重的群眾攻陷軍營事件!前[
閱讀全文]
小日本已基本決定放寬武器出口限製
據日本媒體消息稱,日本政府已基本決定,將放寬基於“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武器出口限製,允許參與武器的國際共同研發及生產、以及出於人道目的的裝備提供。有分析認為,日政府的這一決定可能因過於草率而遭到批評。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3日消息,多名日本政府人士透露消息稱,日本官房長官藤村修可能於12月27日發表談話[
閱讀全文]

金正日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精英們閉上鳥嘴!
作者:秋日
金正日辭世的消息成了爆炸性的世界新聞,他的突然離去;猶如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太平洋這個美麗的大湖裏引起了軒然大波。
電視機裏的專家評議如潮,還都比較靠譜;因為畢竟是公眾媒體,那些蒼蠅們都躲起來了猶如天氣冷了;他們要到比較溫暖的屋裏消停會,或者咋愛屋裏飛來[
閱讀全文]
美軍竭力隱藏的九大秘密項目(ZT)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12月16日文章】題:9個你不該知道的秘密軍事項目(作者凱蒂·德拉蒙德)
毫無疑問,五角大樓有許多你可能根本不想知道的秘密。不過至少有幾個秘密是他們希望能繼續嚴守下去的。從隱形直升機到未公開的監獄,以下是你永遠不可能私下了解到的9項近期項目。
1.海軍的高效潛艇:海軍3艘“海狼”級潛艇之一—[
閱讀全文]
成立三周年之際,中航工業舉行了盛大的媒體日活動,有記者問道:“既然我國已經在建造航母(平台),那麽是否意味著我國擁有了適合航母的艦載飛機?”中航工業副總經理耿汝光表示請大家“等待著眼見為實”。這句話,應該是我國航空工業對航母艦載戰鬥機最為直接的回應。<br><br> 外界猜測紛紛<br><br> 在網絡上,存在著大量國外媒體對我國艦載戰鬥機的猜測和軍迷網友拍攝的照片。例如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12月刊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配備於中國海軍的殲-15艦載機早在2010年就完成地麵滑躍起飛試驗,技術戰術性能已經符合要求。另外,艦載教練機也已完成了類似起飛訓練。<br><br> 而以色列《防務動態》雜誌此前曾認為,殲-15艦載機集成了其他中國造戰鬥機的優勢技術,可裝備空對空導彈和空射反艦導彈。因此,中國自行研發建造殲-15型也被西方媒體稱為可媲美俄製蘇-33、美製“超級大黃蜂”的先進艦載機。<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2/19/104512_982.jpg><br> 殲15飛行高清圖<br><br>-<br> 圖片揭示來源<br><br> 從網站上出現的各種有關“中國艦載機”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發現該機同俄羅斯的蘇-27戰鬥機、蘇-33艦載戰鬥機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尤其是和俄羅斯著名的蘇-33艦載戰鬥機可以說是“孿生兄弟”。<br><br> 根據俄方資料,前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以蘇-27戰鬥機為藍本,開發應用於大型航空母艦的艦載戰鬥機。一開始命名為蘇-27k,然後又被命名為t-10k原型機。基於這款原型機,前蘇聯最終研製出了能夠應用於庫茲涅佐夫航母乃至於規劃中的核動力航母的大型艦載戰鬥機——蘇-33。<br><br> 據外電報道,在今年7月出現的一張沈陽飛機製造公司的照片中,有我國著名飛機設計師站在t-10k-3原型機前留影,因此外媒猜測中國從國外獲得了t-10k-3原型機,從而獲得了建造第三代重型艦載戰鬥機的能力。<br><br>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外形的相同僅僅意味著兩者氣動設計的相似,而在看不到的飛機材料、動力、航電以及未來可能裝備的武器上,兩者則很有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別。而這些差別,則會對飛機最終的性能,產生重大的影響。<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2/19/104512_855.jpg><br> 國內雜誌刊登的國產殲-15艦載戰鬥機試飛圖<br><br> 艦載機混搭<br><br> 展望未來無人和有人艦載機混搭<br><br> 艦載戰鬥機是航母戰鬥力的集中體現,是翱翔在空中的“海天飛鯊”。從美軍在冷戰後發動的幾次局部戰爭來看,艦載戰鬥機為奪取戰區製空權、製海權以及縱深精確打擊等方麵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即使像法國這樣的歐洲國家,在空襲利比亞時也毫不猶豫地使用了戴高樂航母上的“陣風”艦載機。<br><br> 同時,美國也在不斷豐富艦載戰鬥機的運用理論和種類。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發展了“海空一體戰”理論和在未來航母上使用無人/有人戰鬥機混搭的模式。美軍開發的x-47b無人機將是第一型實現航母起降的無人機,也是在30多年的時間裏,首款在航母上飛行的全新型飛機。為了使用無人機,美國新一代航母特別使用了電磁彈射裝置。如果美軍的f-35c隱形艦載戰鬥機研製成功,f-35c和無人機的隱形組合將成為“海空一體戰”的核心空中打擊力量。<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2/19/104512_354.jpg><br>圖為美國f/a-18大黃蜂艦載戰鬥機起飛。<br><br> 環顧世界<br><br> 八大明星艦載機列隊<br><br> f-35c:世界上第一種隱形艦載戰鬥機,但是研製遇到經費、技術等困境。<br><br> f-14:大名鼎鼎的“雄貓”艦載機,著名演員湯姆·克魯斯在《壯誌淩雲》中所駕駛的戰機,現已退役。<br><br> f/a-18e/f:美軍現役主力艦載機。<br><br> 陣風m:法國新一代艦載戰鬥機,在空襲利比亞行動中嶄露頭角。<br><br> 蘇-33:俄羅斯現役主力重型艦載戰鬥機。<br><br> 米格-29k:俄羅斯開發的輕型艦載戰鬥機,現出口印度。<br><br> av-8b: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垂直-短距起落攻擊機,主要在兩棲攻擊艦上使用。<br><br> “鷂”式:英國垂直起降戰鬥機,在馬島戰爭中揚名,已於2010年退役,為此英國海軍將麵臨2020年前沒有艦載戰鬥機的尷尬。<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2/19/104512_299.jpg><br>資料圖:網絡上流傳的中國國產殲-15艦載戰機試飛圖。<br><br> 戰機上艦 可不簡單<br><br>-<br> 戰鬥機改裝成艦載戰鬥機,是個複雜的技術過程,可以說是幾乎全新設計了一種新機型。這是因為航母艦載機的使用環境對戰鬥機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br><br> 從艦載機研製的角度來說,能夠確保成功地從航母起降,是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戰鬥機要上艦,首先麵對的就是起飛問題。<br><br> 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主要有彈射式和滑跳式兩種。如果采用彈射方式,需要在飛機上安裝彈射鉤和著陸鉤。安裝彈射鉤要重新設計飛機的起落架,並且對機翼和機身的局部都要進行加強,以保證在掛有不同任務載荷的情況下,滿足彈射過程的強度要求。加裝彈射鉤和著陸鉤的難度不會大,但要付出增加重量的代價。<br><br> 除了安裝彈射鉤和著陸鉤,陸基戰鬥機改裝上艦還需要在動力和低速飛行品質上進一步改善。傳統的蒸汽彈射器會產生大量蒸汽,容易引起發動機壓縮機波動、失速甚至停車。同時,艦載機發動機本身也會在起飛時產生大量高熱氣體,往往會導致發動機渦輪機部件因高溫而造成損傷。隻有研製動力更為強勁、更能對抗惡劣環境的發動機,才能夠滿足需求。<br><br> 除了例行的飛行任務,艦載機還要麵對海上“三防”的挑戰,具有“防鹽霧、防黴菌、防潮濕”的本領,因此最好在可能部位上采用複合材料來減輕後勤壓力。在航母上,所有飛機在甲板上和機庫中都要“擠做一團”。因此,艦載機的機翼往往要能夠折疊,以節省空間,這種可折疊的機翼,無疑是對材料和機械製造的苛刻要求。<br><br> 此外,電磁兼容性也是個問題。航母上,電磁環境極為複雜。各種各樣的雷達、聲呐、通信和電子戰設備遍布航母本身,艙室內設備密集,強弱信號、不同功率電纜縱橫交錯。這都對艦載機本身的電子係統構成了強烈的幹擾。艦載戰鬥機要采用新型機體材料來達到電磁屏蔽的目的。<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2/19/104512_514.jpg><br>資料圖:網友拍攝的殲-15試飛圖可折疊機翼折縫清晰可見<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2/19/104512_745.jpg><br>資料圖:網友拍攝的殲-15試飛圖<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12/19/104512_180.jpg><br>資料圖:網友拍攝的殲-15試飛圖<br><br>)
外刊:中國殲15完成滑躍起飛試驗媲美超級大黃蜂
2011-12-1910:42來源:北京晚報
原文配圖:網絡上流傳的被稱為“殲-15”的戰鬥機。
-
本月11日上午,我國首艘航母結束第二次海試返航。據國內部分媒體報道,航母艦載機殲-15於上周飛赴航母測試海域,與航母進行了親密接觸。我國是否正在研究航母艦載機,我國的官方機構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
今年11月6日,在[
閱讀全文]
印高度警惕:恐解放軍進入“印度戰略後院”
2011-12-1810:05來源:環球時報
摘要:與美國的“平靜”相比,印度則對中國可能借機進入“印度後院”保持極高警惕。《華爾街日報》說,印度軍艦經常造訪塞舌爾,特別警惕中國進入它眼中的戰略後院。
14日稱,五角大樓表示歡迎並期待美中兩國在該海域協同反海盜的合作,印度則警惕“中國進入印度的後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