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白皮書的內容<br><br> 在白皮書中,中國國務院指出,中國空間計劃的目的不僅包括擴展對地球的認識,促進人類文明(這也與許多空間力量的國家目標一致),同樣包括:<br><br> 1、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同時<br><br> 2、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br><br> 在詳細闡述了中國空間計劃自2006年以來的進展以後,白皮書列出了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它們是:<br><br> 1、新航天運輸器,不僅包括重型長征5號,還包括長征6號,長征7號;<br><br> 2、一係列新的人造地球衛星,包括新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以及對目前北鬥導航係統的擴展,同時<br><br> 3、改善通信、跟蹤和指揮(tt&c)能力,完成海南島新發射場的建設。<br><br>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白皮書不僅重申了在月球探測工程中不間斷的努力(包括試樣采集);而且特別指出,“中國將在登月初步計劃上進行研究”。這是在這種較高層次上,針對這一目標提出的首個明確的官方聲明,也反應出了對這一願景的大力支持。<br><br> 白皮書符合中國的空間計劃,有助於中國科技基礎的發展;同時也推進了自主研發和創新研發,增強了“它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白皮書指出將“加強航天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例如,對工業和理論航天技術更深力度的支持,包括“保證持續和穩定的航天活動經費投入”。考慮到中國的航天工業全是國有企業,這或許意味著融資渠道不是問題。<br><br> 同時,白皮書對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的雙邊和多邊合作進行了回顧,並以此作結。在文章末尾,白皮書指出,未來5年北京將對加入國際空間社區進行科學研究很有興趣;開發更好的衛星應用;加強對地設備的研發,包括tt&c能力;更多的商業活動,包括進出口衛星整星以及相關的地麵設備;同時“將在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上進行技術合作”。<br><br> 中國空間計劃的關鍵因素<br><br> 中國空間計劃的一些關鍵特性在白皮書中非常明顯。它折射出太空計劃不間斷的大量資源投入,同時也反映了北京樂意在基礎科學和具有影響力項目上進行投資。因此白出書指出,中國不僅將研製多太空實驗室,同樣也將研製“暗物質探測衛星”。事實上,這些列出的計劃表明了中國在太空計劃領域的極大興趣,進而可與美國或歐洲國家競爭並超越亞洲國家。<br><br> 出現在白皮書中的類似項目,以及對登月計劃的研究同樣表明,中國高層領導在航天優先上的一致性。白皮書規定了下一個五年計劃主要的綱領性目標,同時,它們已經在中國主要的決策者和政治幕僚中達成一致。<br><br> 白皮書中的這些項目同樣表明,聚焦於中國航天成就之中的國家安全觀變得日益明晰。它的一個主要目標,例如高分辨率成像衛星,即是“穩定的、全天候、全天時、多光譜、不同分辨率對地觀測體係”的一部分。因為之前,在形成這種能力方麵有所推遲,中國目前看上去好像正在專注於偵察衛星網絡的開發。<br><br> 中國在國家安全方麵的航天計劃<br><br> 追求類似係統的決心顯示了,中國在太空軍事作用方麵的巨大興趣。然而,國家安全僅在白皮書中簡要提及(並未提到2007年的反衛星武器試驗);這毫無疑問是中國規劃這的一個關鍵考慮點。<br><br> 中國的軍事作品都很注重在太空及網絡空間與傳統的陸地、海洋和空中作戰的重要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國從其對近期國際衝突分析中學到的經驗教訓,所有這一切都指出了太空係統的重要性。此外,建立太空優勢或空間控製的能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時期具有曆史意義任務”的一部分。這一觀點由中國領導人在2004年提出,以許多任務對軍隊進行考核,包括:保衛中國在整個潛在衝突地區的國家利益,外太空和網絡空間。<br><br> 近期,對“具有曆史意義的使命”的討論指出,某些技術領域包括航空,將在解放軍的現代化成就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新世紀軍隊具有曆史意義使命的新階段”,中國領導人在七月談到了在戰鬥力形成上的加速轉變;並指出這是目前的主線。<br><br> 這一主題一直被眾多中國軍官重申,最近也經常被解放軍全軍軍備工作委員會提到,其代表在12月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委員會廣泛匯報了中國現時麵臨的壓力,指出目前的任務就是借助十一五規劃的成就,推進武器和裝備結構方麵的進一步發展。<br><br> 中國軍隊在十一五期間的航天成就包括:反衛星武器試驗;2010年1月的外太空導彈防禦試驗;以及眾多衛星的發射。因此在未來五年,很可能看到中國軍隊在相關航天能力上的巨大進步。許多項目都列在了航天白皮書中,例如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用於“接收、處理、分配和應用衛星數據”航天設施的改進,以及“航天器空間碎片防護係統”的構建,為潛在的優先級提供了一些線索。<br><br> 建議美國應該<br><br> 1、現代化美國空間能力:具有遠征角色的美國,需要可在遠遠超中國能力的西太平洋進行操作的空間係統。因此,無論它是否位於偵察和監視平台上,以及在天氣監測係統,或定位、導航與時間陣列中,美國保持它的領先地位尤為重要。這包括確保即使在“高度複雜的電磁場環境中”,其係統也能運作;例如在麵臨敵方幹擾和網絡攻擊時。<br><br> 2、改進美國的空間態勢感知。空間威懾主要的一種因素是這樣一種能力:將針對美國太空係統的任何攻擊歸為特定的玩家和來源。然而,這不必是單一的美國政府的任務。聯合空間運行中心的創建以及就空間台式感知,改進與商業空間社區交互作用所做的努力應該受到鼓勵。<br><br> 3、在空間合作與交互中應小心謹慎。中國方麵注重本土研發,與他們的“自主創新”相呼應;表明北京將更加聚焦政治而非預算的責任分擔。它同樣表明,中國將追求技術“合作”,偏重於參股合資航空企業。例如要求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並給與技術轉化優惠政策。同等重要的是,對中國在創建新的國際機製或行為規範法律戰方麵的興趣應加以小心,因為北京很可能通過這些來限製美國對潛在空間衝突所做的準備。協作需要符合雙方利益,而不是隻顧中國國有公司的利益,同時不應為中國未來的法律戰提供便利。<br><br> 不能忽略空間<br><br> 對美國而言,滿足它在太平洋地區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僅要有大量的海軍,同樣需要很強的航空力量。中國航天白皮書明確表明,它將抱定決心向太空進發;美國不應忽略其中含義。(斯年)<br><br>)
美國智庫稱建立太空控製能力成解放軍重要任務
2012-1-2209:53來源:環球網
文章稱,中國正在專注於發展太空偵察網絡圖為中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
-
據美國知名智庫“傳統基金會”網站1月18日報道:2011年12月27日,中國第三次發布了空間活動白皮書。“2011年中國太空活動”的發布似乎建立了每隔五年發布空間活動白皮書的固定模式(前兩次發布分別是在2000年和2006年[
閱讀全文]
北京直言不諱,美在亞太無力撐局向中國妥協!
2012-1-2211:00來源:環球網
台灣媒體19日刊出評論說,美國軍事重心轉向亞太,必將麵對中國的軍力發展,但由於中國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逐漸成熟,美軍在地區並沒有優勢。美國重返亞洲的外交政策,將因美軍的戰略與力有未逮的實力,無力支配全局發展,而不得不與中國妥協。
文章摘編如下:
-[
閱讀全文]

我國首台中低速磁浮列車下線最高時速一百公裏
1月20日,一列中低速磁浮列車在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內下線。新華社發
中國自主研發、首台即將投入商業運營的中低速磁浮列車,1月20日在位於湖南株洲的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正式下線。
此次下線的磁浮列車采用三節編組,最高運行時速為每小時100公裏,列車最大載客量約600人。灰、白、紅相間[
閱讀全文]
<br><br> (本文摘編自《當代世界》2012年1月版)<br>)
學者:世界出現陷入大動亂的11個征兆中國要自保
2012-1-2009:13來源:人民網
敘利亞支持總統阿薩德的遊行中,打出大幅的中國國旗和俄羅斯國旗
-
2011年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動蕩加劇、亂象紛呈。這是大家的共識。但這個“亂”是一種局部的、短時期的或是震蕩程度有限的亂,還是全局性、長時段的和劇烈震蕩的亂呢?筆者的看法是後者。也就是說,世界的[
閱讀全文]
溫家寶:反對伊朗造核武,支持聯合國通過的對伊製裁決議
2012-01-2007:01:47.0
新華網多哈1月18日電(記者馮堅 徐鬆 趙承)正在卡塔爾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8日晚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與伊朗的貿易是正常和正當貿易,應當受到保護,我不擔心中伊正常貿易會受到局勢的影響。
溫家寶在即將結束對中東三國正式訪問前舉行的中外記者會上說,與[
閱讀全文]
中國外交官:沒有義務參與一些國家對伊單邊製裁
qqnba1
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副司長李鬆18日在人民網與網友就伊朗核問題進行了在線答問時表示,一些國家對伊朗實施的單方麵製裁措施,並不是國際法,其他國家也沒有參與的義務。
李鬆表示,中方不讚成西方國家對伊朗不斷加大單邊製裁。這些製裁措施不是直接針對伊朗的核計劃,而是把製裁矛頭指向伊朗的能源和金[
閱讀全文]
 <br><br><br>=========================================<br><br><br>美私下請求中國勿售DH10給敘利亞 <br><br> 長久以來,美軍對中國導彈攻防技術非常關注,特別是對中國導彈部隊的武器裝備,訓練水平等尤其感興趣。在兩軍合作期間,曾多次提出要參觀中國的二炮部隊,今年早些時候美參聯會主席馬倫,終於實現了這一願望,參觀二炮部隊。這一開放姿態,充分體現中國的自信和兩軍友好合作的誠意。 <br><br> 中國正在實施的導彈戰略,並非完全尋求與美軍直接對抗,而是致力於打破以美國為首的利益集團對中國的牽製和圍堵,減緩威懾。從而限製、延緩和降低敵對國的預謀效果。請看下文淺析: <br><br> 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使得我國的國防實力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突飛猛進的大發展。中國軍力發展最突出、最具革命性的特點,就是遠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技術的大規模研發,接合中國一貫奉行的防禦政策,使我國軍力更多地表現出以導彈為中心,而不是以常規作戰平台為主的發展中心。 <br><br> 我們十分清楚感到,中國彈道導彈技術的提高,不僅使單兵摧毀敵方武器裝備的能力得到整合,而且也反映出我軍正在尋求空戰和海戰能力的革新,其目標並不局限於僅僅是為了攻擊一般的對手,而是要在協同作戰中,力爭癱瘓和徹底摧毀敵方更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 <br><br><br><br><br> 美國恩威並施 敘利亞向中國采購導彈遭拒 <br><br> 敘利亞對西方有一些威懾能力的是俄羅斯剛給它提供的“寶石”導彈,堡壘整個導彈的暗防係統,配的導彈是“寶石”導彈,“寶石”導彈是一種全程超音速的導彈,大概在2.5馬赫數,射程可以100多公裏,200-220公裏左右,它是雷達製導彈,這種導彈對艦艇的威脅確實比較大,像包括美國的“宙斯盾”係統SM-3、SM-2這些防空導彈,打這種超低空來的超音速突防導彈,按俄羅斯的計算大概是8、9枚能有1枚可以突防,所以它的導彈對美國的航母編隊有危險。但是航母編隊要打它,根本不用靠那麽近,在導彈射程外就可以打它,所以這種真正要威懾到西方的艦艇,恐怕還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br><br> 據《簡氏導彈和火箭》雜誌報道,中國於2004年9月份成功地試射了一枚新型對地攻擊巡航導彈,代號DH-10或東海-10號。美國分析這枚DH-10為第二代遠程戰術巡航導彈,射程超過1500公裏,可能裝備有慣性導航係統/全球定位係統,另外再輔以地形等高線繪圖係統和數字化情景匹配終端製導係統,使其圓概率誤差值達到10米以內。 <br><br> 敘利亞當時對這款導彈非常的青睞,曾經於2005年多次接洽要求購買,但美國私下請求中國勿出售給敘利亞,並表示會好好對待中國的相關利益。考慮到大局,中國為世界和地區安全計,沒有答應敘利亞。 <br><br> 正因為連美軍都如此請求中國勿出售導彈,可見其威力之大,而且中國才會在防禦性導彈技術方麵進行廣泛投入,加大力度研發各種用途的彈道導彈。事實證明,中國導彈不僅造價低,打擊速度快,破壞力和殺傷力極強。而且,實施導彈攻擊並不需要建立空中優勢,還能穿越敵方的防禦縱深。 <br><br><br><br><br> 使用彈道導彈還擊,不僅可以實現戰略和戰術上的突然性,摧毀敵人地麵和海上目標,還可使自己的人員和裝備不麵臨近距離的危險。我們高興的是,近年來,我軍導彈在數量和殺傷力方麵取得了大發展。麵對以美國為首的利益集團,麵對東南亞一些惡鄰的威脅,導彈或許已經成為中國對付他們的主要利器。 <br><br><br><br> 美軍無論使用怎樣的導彈攔截係統,都無法應對中國不斷提升的導彈技術,這一點美軍的戰區專家們心裏很清楚,美軍太平洋司令就說過,“什麽都不怕,就怕中國的東風導彈。”我們知道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沒有一件攔截武器能達到80%的成功率。這就意味著需要向來襲目標發射兩枚以上攔截導彈。 <br><br> 然而,一個來襲目標並不一定隻有一枚攻擊彈頭,它可能釋放出幾枚誘餌彈頭。如此一來,一次隻要齊射幾枚導彈,就可釋放出幾十個目標。美軍再怎麽著,它的攔截係統將麵臨著兩難境地,要麽隨機選擇攔截目標,要麽就試圖攔截所有目標。這樣做即使攔截導彈的庫存資源不耗盡,人也得累趴下。 <br><br> 我們相信,中國在麵對可能發生的局部戰爭,絕不會退縮和回避。我軍早已具備在東南亞地區出現的任何挑戰,不論是美國支持的也好,還是不知深淺的妄想狂人也好,都將會遭到我軍精確、快速、全方位的毀滅性打擊。 <br><br> 盡管中國在常規軍事威力和跨境作戰能力方麵與美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有限區域內的作戰實力不會輸給任何對手。強大的經濟實力將造就中國強大防禦體係,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發展會令任何對手為之膽寒。美軍的導彈防禦係統,封堵不住中國的彈道導彈。 <br><br>)
阿盟要打敘利亞:美國私下求中國2012-01-1906:57:40.0
“阿盟出兵敘利亞”提議遭各方拒絕
【法新社大馬士革1月17日電】敘利亞政府今天拒絕了阿拉伯國家聯盟在這個陷入內亂的國家部署軍隊的可能性。這一建議是由卡塔爾埃米爾提出的。
敘利亞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敘利亞拒絕卡塔爾官員關於派遣阿拉伯軍隊的聲明,這樣會惡化危機並為外國幹涉鋪平[
閱讀全文]
軍事科技:聰明的子彈
智慧的彈藥將讓遊擊隊在與正規軍的作戰中麵臨更大的危險。
在作戰中,武器落後一方以石堆或壕溝的邊沿做掩護來射擊,以免遭失利。這至少是卡爾
馮克勞塞維茨的觀點。這位普魯士將軍的著作,戰爭論,是許多19世紀軍人的必讀書。在現今也是如此。自克勞塞維茨的觀點為人所知已經過去快兩個世紀了,武器落後的武裝,如阿富汗塔利班仍[
閱讀全文]
的采購。而將航母數量削減至10艘,可能會為五角大樓另外再節省數十億美元。一艘航母的官員及海員(不算空中聯隊)每年的工資總額就有2.25億美元左右。美國智庫列克星敦研究所負責人洛倫·湯姆森表示:“我認為未來五年內,美國將繼續運行至少10艘航母。不過,從長遠來看,成本和操作概念很可能會使海軍轉移對航母的注意。”實際上,海軍很快便會經曆10艘航母的考驗:由於“企業號”航母將於11月退役,而新的“傑拉爾德·福特”號航母直到2015年才能服役,因此未來幾年內海軍將隻有10艘航母服役。湯姆森稱:“美軍航母將因為規劃的原因而減至10艘。雖然這應該是種暫時情況,但我認為在‘企業’號退役、‘福特’號尚未列裝期間,海軍或許會逐漸習慣隻運行10艘航母的狀態。”<br><br> 文章稱,湯姆森指出,未來美軍航母戰鬥群的發展將麵臨三大挑戰。他說:“首先,航母的建造和運行成本變得非常昂貴。其次,諸如中國等國家正在發展可以遠程打擊和摧毀美軍航母的能力。第三,f-35 戰鬥機和無人機的出現將使海軍能夠更容易地利用其他海基平台完成空中任務。奧巴馬的戰略也重複了其首位防長蓋茨的想法。2011年2月,蓋次在發表演講時表示:“未來任何一位國防部長在建議總統再次向亞洲、中東或者非洲派遣大量地麵部隊前都應三思而後行。”這是蓋茨重複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戰爭後所說的名言,它意在勸說美國避免在亞洲打地麵戰。確實,本月奧巴馬所公布的這一戰略降低了大規模地麵戰的可能性,它提出現役部隊將被塑造成適合短時間內打有限地麵戰的部隊。<br><br> 文章稱,此外,蓋次的印跡或許更能通過航母問題反映出來。2010年,蓋茨在美國海軍協會發表講話時曾質問:“在今後的30年裏,我們真得有必要保持11個航母戰鬥群的編製嗎?” 對此,美國智庫防務信息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分析家溫斯洛·惠勒(winslow wheeler)表示:“我認為蓋次是對的。我們已經在顯示軍事力量的演習,以及攻擊伊拉克等無力國家方麵付出了太多。而假如我們遇到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包括空軍以及擁有超安靜柴電潛艇(配備有超快、超低反艦導彈)海軍的話,我懷疑我們的航母一旦進入不安全水域便會被迅速消滅。在每艘航母的成本已經超過130億美元的情況下,未來再對其進行投資實屬不明智之舉。”不過,航母支持者則指出,當美國遭遇危機時,白宮經常會問“航母在哪裏”的問題。曾經參加過8次航母部署行動的已退役海軍飛行員喬恩·阿爾特認為:“中國將會全力以赴地發展其海上優勢。設想一下今後20、30、40年的情況,美國隻剩下兩或三個航母戰鬥群。已運行40、50年的舊航母苟延殘喘,核造船工業不複存在。到那時,中國的力量或許會對我們非常不利。”<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01/11/104018_228.jpg><br>“彈道導彈打航母”成為年度軍事熱詞。資料圖片<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01/28/095643_494.jpg><br>東風-21c導彈方隊在國慶大閱兵上接受檢閱<br><br><br>)
美:中國發展遠程摧毀能力將加速美航母衰落
2012-1-1709:30來源:環球網
資料圖:韓國《中央日報》繪製“中國攻擊美國航母”的效果圖。
-
美國華盛頓時報1月15日援引軍方人士的話稱,美軍航母未來可能將繼續衰落。美軍目前有11艘航母,由於“企業號”航母將於11月退役,而新的“傑拉爾德·福特”號航母直到2015年才能服役,因此未來幾年內美軍將隻有10艘航母服[
閱讀全文]
,超過協和式飛機,旨在成為曆史上速度最快的汽車<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8792.jpg><br>斯塔克斯製造的“音速之風”,已完成40%,它的鈦燃料罐和球形結構來自於美國宇航局的航天器和彈道導彈<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8631.jpg><br>獨特的尾部設計。斯塔克斯表示“尾鰭”可以讓衝擊波分散到汽車兩側,其穩定“音速之風”的方式與自行車的輔助輪相同<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727.jpg><br>X-15仍舊是空中速度紀錄保持者,成績為每小時4519英裏(約合每小時7272公裏),於1967年創造。斯塔克斯設計的“音速之風”采用X-15的發動機,具備打破陸上速度紀錄的實力<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8943.jpg><br>“音速之風”和X-15的後視圖,展示了同樣的發動機排氣噴嘴<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264.jpg><br>當前的陸上速度紀錄保持者,英國人製造的ThrustSSC,成績為每小時763英裏(約合每小時1227公裏),由駕駛員安迪-格林1997年10月15日創造。50年前,查克-耶格爾駕駛X-1首次突破音障<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576.jpg><br>一支英國團隊正在研製BloodhoundSSC,希望能夠打破ThrustSSC保持了14年之久的速度紀錄<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575.jpg><br> “音速之風”結構圖<br>北京時間1月17日消息,美國承包商瓦爾多-斯塔克斯使用實驗性軍方火箭飛機、美國宇航局航天器以及核彈的零部件製造了一輛高速汽車,名為“音速之風陸地極速車”(以下簡稱“音速之風”)。“音速之風”的最高時速可達到令人吃驚的2000英裏(約合每小時3218公裏),旨在打破世界陸上速度紀錄。<br> <br>“音速之風”的外形酷似珍珠串的巨大而笨重的金屬版。看著自己的作品,斯塔克斯一臉驕傲而快樂的神情。在莫哈韋沙漠邊緣,斯塔克斯還專門為“音速之風”建造了一個車庫。白天,斯塔克斯是一位承包商。晚上,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製造“音速之風”上。這輛多輪標槍形汽車長50英尺(約合15.24 米),斯塔克斯希望它能夠打破1997年創造的陸上速度紀錄。如果這輛汽車在最高速度下行駛,在人們念出它名稱的時間,它就已經駛出1.5英裏(約合2414米)。絕大多數人將其稱之為“LSRV”。<br> <br>“音速之風”使用了軍方X-15火箭飛機、“紅石”和“下士”核彈以及美國“阿波羅”服務艙的零部件。1967年10月3日,X-15火箭飛機創造了至今未被打破的亞軌道速度紀錄,成績為每小時4519英裏(約合每小時7272公裏)。據斯塔克斯透露,他在80年代購買了這些零部件,僅用了區區幾千美元。他計劃購買甲醇-液態氧混合燃料,讓“音速之風”變得幾乎與一枚受控製的炸彈一模一樣。<br> <br>斯塔克斯指出,從理論上說,他的發動機可以產生大約6萬磅(約合27215公斤)推進力,超過美國空軍的X-15。“音速之風”能夠保持每秒 100英裏(約合每小時160公裏)的加速度,最高時速在1400到2000英裏(約合每小時2253到3218公裏)之間。斯塔克斯的設計利用超音速行 駛時產生的衝擊波緩衝和穩定“音速之風”。<br> <br>他表示“音速之風”能夠在突破音障——大約每小時760英裏(約合每小時1223公裏)——後繼續平穩行駛。在接近音速時,陸地上的駕駛者和超音速飛行員會經受衝擊波產生的震動。在挑戰陸上速度紀錄時,這種震動能夠導致災難性偏移,讓汽車偏離直線路線。據斯塔克斯透露,突破音障後的行駛非常流暢。在設計上,“音速之風”采用一個移動機翼,外形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在汽車下麵形成較小的壓力。“音速之風”前部的7個小輪子和後部的2個固定輪——輪圈沿著一個三角結構移動——增加了至關重要的穩定性。<br> <br>“音速之風”尾部采用類似火箭的鰭形結構,負責將衝擊波分散到汽車兩側。斯塔克斯使用橫向衝擊波的方式與自行車輔助輪相同,他希望通過這一設計平穩突破音障,同時在產生更少湍氣流情況下進一步提升速度。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表示,他計劃在英國以外的地區創造新紀錄,讓美國獲得這項榮譽。此外,他還計劃使用一名女性駕駛員和兩名美國海軍F-18飛行員。如果挑戰成功,女性將第一次成為陸上速度紀錄的創造者。<br> <br>“音速之風”的首次測試在幾年後進行,斯塔克斯已經選擇了幾個測試地點,其中包括美國猶他州的博訥維爾賽道。這條賽道長12英裏(約合19公裏),很多速度紀錄都在這裏誕生,例如1935年馬爾柯姆-坎貝爾駕駛“藍鳥”創造的紀錄,成績為每小時301英裏(約合每小時484公裏)。與博訥維爾賽道相比,斯塔克斯更關注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鹽灘,還沒有陸上速度紀錄挑戰者在這裏向新紀錄發起衝擊。<br> <br>)
美國男子用核彈零件造汽車:最高時速超三千公裏
藝術概念圖,展示了美國承包商瓦爾多-斯塔克斯製造的高速汽車“音速之風陸地極速車”。這輛汽車的最高時速可達到2000英裏(約合每小時3218公裏),超過協和式飛機,旨在成為曆史上速度最快的汽車
斯塔克斯製造的“音速之風”,已完成40%,它的鈦燃料罐和球形結構來自於美國宇航局的航天器和彈道導彈
獨特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