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5年5月23日上午,渝中區得意世界6樓,大轟炸幸存者吳理華接受記者采訪,講述60多年前她所親曆的血火記憶。盡管已經88歲了,老人家依然精神飽滿,胸前掛著的那串黃桷蘭,散發出淡淡的幽香。
  丈夫在轟炸中喪生
  剛見到吳理華時,她正望著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抹眼淚。照片上是個文質彬彬的年輕男子,西裝革履,手裏拿著一把小提琴。吳老說,此人是她在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間,日本從東北即掠走煤二億二千三百萬噸,生鐵一千一百萬噸,鋼五百八十萬噸。從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關東軍從東北農民手中強征出荷糧四千六百萬噸,其中三千一百三十萬噸運回日本。
日本對我資源的掠奪是以對數以千萬的中國工人勞力的榨取和幾百萬中國勞工的生命為代價的取得的。在極為惡劣的工作條件與日人的殘酷折磨下,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武裝占領了全東北,從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在這14年中,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大東亞聖戰”,對阜新煤田實行了瘋狂的“人肉開采”政策,僅從1936年至1945年的10年間就掠走2500多萬噸煤炭資源,同時,也造成了數十萬礦工的死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加緊對東北煤炭及各種資源的掠奪,從1941年以後,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讀老照片,總是讓人感慨萬千的。
  從《日本殘酷寫真史》上,我看見了這幅照片:戰爭年間,一個中國孩子,為了避免受到日本侵略軍的危害,他在左胳膊上戴了一個有太陽旗標記的臂章。
  我反複看著這幅老照片,背景有些虛,但仍然可以看出過往行來的馬車,孩子戴著一頂不應該是他帶的禮帽,傳著中式對襟小褂,右臂挎著一個竹籃,左臂前端戴著那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舊中國,曾有一枚臭名昭著的郵票,既是當時中國人的恥辱更是日本侵略罪行的鐵證。它就是1944年由偽滿洲國發行的最臭名昭著的“日滿之興”郵票。郵票中“日本之興即滿洲之興”9個大字出自長於書法而無節的偽滿第一大漢奸、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張景惠之手。
當時的總理大臣鄭孝胥是滿清的遺老,後來因為時常抱怨日本人過分限製溥儀的權利而被打入“冷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個世紀末,一位中國史學工作者在整理資料時,偶然發現了一個名叫阿馬利多·維斯帕的意大利間諜在30年代寫下的自述。自述詳細而真實地記錄了他在中國東北期間為日軍做事遭關東軍威逼當了日本間諜
  阿馬利多·維斯帕是意大利阿格拉人,生於1888年。24歲時,他作為一名記者周遊世界,足跡遍及南美、澳洲和亞洲。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受雇於協約國,來到中國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去年一派暖新年一陣寒
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奧巴馬突破了以往美國政府在對華關係上“先抑後揚”的怪圈,首次實現了無縫對接的良好開局。規模空前的中美首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6月在華盛頓隆重登場。兩國軍界高層互訪在下半年出現曆史性突破。而奧巴馬年末的首次訪華不僅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共同應對挑戰的夥伴關係”,也為慶祝中美建交30周年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6]
[7]
[8]
[9]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