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4-06-15 13:38:41)
德國足球技術精湛德國隊主教練納格爾斯曼(JulianNagelsmann)目不轉睛地盯住場上的球員,接著他握緊拳頭,大聲歡呼,德國隊進球了!6月14日歐洲杯揭幕戰,德國隊對決蘇格蘭的上半場開場不久,就進了一球,1:0領先。在禁區前沿破門的維爾茨(FlorianWirtz)也以此成為德國隊在歐洲杯曆史上進球時最年輕的球員,他剛滿21歲。幾分鍾後,穆西亞拉(JamalMusiala)又為德國隊進了精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6-12 13:18:57)
台灣將淪陷?台灣若淪陷將使世界變得更糟,糟糕的程度比烏克蘭割讓領土甚至徹底失敗還要大。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可以追溯到近70年前,盡管自尼克鬆時代以來一直采取戰略模糊的做法,但台灣仍被認為處於美國的保護傘下,這是烏克蘭從未與美國有過的關係。台灣的民主製度也比烏克蘭更成熟,這意味著對台灣的征服將代表自由民主世界的一種更加明顯的倒退。台灣的半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35周年:我們為什麽記住六四 六四事件35周年紀念日前夕,香港基督教周報《時代論壇》(ChristianTimes)卻以大量留白(亦稱"開天窗")作為最新一期的頭版。值此之際,人們愈來愈擔心香港的自由正在消失。 《時代論壇》6月1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周報中寫道:"惟有將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與一片白,以應對當前局勢",並表示社會已變得"形格勢禁"。 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80周年:誰說納粹不排斥中國人?四十年代的漢堡曾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城,但1944年5月13日蓋世太保一次殘暴的大搜捕行動之後,中國城銷聲匿跡,隻有位於聖保羅區的香港酒吧得以保存下來,成為那段曆史的見證。張添林是當年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女兒張雪芳接手了父親的客棧,也一直在與遺忘作鬥爭,直到她2021年去世。“中國人行動”(Chinesenaktion)是1944年5月13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德國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吸引力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的一項研究顯示,1997年至2007年期間,德國生產率增長了1.6%,但在2012年至2019年期間,這一增長率減半至0.8%。其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工作崗位出現在生產率較低的領域,例如人力密集型服務行業。在護理、教育或醫療保健領域,提高生產率隻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實現。整體經濟生產率也在下降。經濟疲軟,許多企業在麵臨技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5-08 13:41:14)
AfD與極權主義AfD是德國的一個右翼政黨(極右翼),2013年2月6日於柏林成立。該黨反對歐洲一體化,並反對歐盟。該黨由經濟學家貝恩德·盧克(BerndLucke)創立。批評者稱其政治思想含新納粹主義成分,現時德國各其他政黨共識是均不會與該黨合組聯合政府。自2013年4月創立之初,德國AfD即主要反對歐元。因為歐元的失敗會損害歐洲一體化,更重要的是因為無競爭力的經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5-05 02:47:01)
美國還會支持台灣?吉爾摩(JamesGilmore,1949—)是一位共和黨籍的美國政治家,1998年至2002年間曾任弗吉尼亞州州長。他曾短暫為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提名進行競選運動,但在2007年7月宣布退選,成為第一個退選的共和黨員。他認為,台灣與美國之間的溝通渠道已相當牢固,他無需充當傳話人的角色。美國是台灣這個民主國家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和武器供應方,這引發中國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4-27 23:56:41)
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 美國多所大學采取強硬手段控製愈演愈烈的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不斷升級的安全擔憂導致一些學校減少了畢業典禮活動。 隨著親巴勒斯坦抗議席卷美國大學校園,美國新一波逮捕行動中有多名學生被拘留。 巴勒斯坦位於西亞西部的巴勒斯坦地區,目前由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這兩塊阿拉伯人聚居地所組成,是一個有限承認國家,主張首都為東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4月22日:康德誕辰300周年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誌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並且影響後世,誕生了新康德主義。 《論永久和平》(ZumewigenFrieden)是康德的一篇著名論文。論文分為兩個部分,闡述了康德關於國際社會如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善若水--敬悼齊邦媛教授 -曼清(德國) 原載於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官網2024-04-18 上善若水--敬悼齊邦媛教授-曼清(德國) 2024年復活節前一天接到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筱筠簡訊,告知中華民國筆會發出齊邦媛教授半天前在台北過世,享嵩壽101歲的訊息。我回訊謝謝,一時無語,因為事情來得突兀,卻也並非全然意外。隻能告訴她,齊教授是我來德國生活就業以後,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