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龍難壓地頭蛇。一流外地不如二流本地。北京上海如此,彎曲也如此。科大在出路上的確落後清華交大兩個檔次。科大當年的興起,無非也是因為出國機會多。名聲最終還得轉為實利才行。換句話說,眼光還得看實際。之所以愛名頭,是因為名頭背後帶來的實利。所以最終還得算得失,不要為名而求名,要為實而求名,為實而棄名。
[
閱讀全文]
美國有不美麗的校園嗎?世界上有不美麗的女人嗎?尤其現在有美圖秀秀這樣的東東的時代。很難啊。嗬嗬。
覺知此事要躬行。
首先,校園不是俠義的教學區校園,更重要的是生活區,尤其包括不屬於學校的地麵。這些地麵才是關鍵。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鞋裏走一走,感受一下,琢磨一下。不要想當然。
其次,走一走要有園林的感受。擺拍打扮一下,十個人有八個能[
閱讀全文]
不要以為在都市中心就方便。恰恰相反,在下成更多的時候是不方便。這也是為什麽僅百年來,美國中產遠離下城。傳統名校所在區越來越爛的根本原因。要是真那麽方便,怎麽但凡有點本錢的都跑了呢?大學生也是人,更多是郊區中產生長起來的人,以為他們會把爛校區甘之如飴,實在是自欺欺人。
說的白點吧,校區越接近郊區式樣的氛圍越是好校區。具體一點的方便表[
閱讀全文]
說明一下,這裏的校區是指廣義的校區,包括主要學生的生活居住區,而不僅是學校教學區和指定宿舍區。
一要足夠美麗,要有求學的神聖和青春的燦爛。髒亂差是不行的。
二要足夠安全,混亂的人群和混亂的交通是難以接受的。
三要足夠方便,包括生活方便和交通方便,這一點大二以後尤其重要。
總結下來,就是既要與社會保持距離,又要與社會保持接觸。以[
閱讀全文]
DC-Baltimore的條件和前景比紐約好三條街。
第一條街,政府投資多,有利於大學和研究機構。其他各種工作機會也多,尤其學文科當公務員是條好路。
第二條街,DC幾乎唯一沒有大麵積窮區的都市。城市規劃和建設也更合理(基本沒有超高樓超密集的建築區)。基本生活水平全美最高。
第三條街,JHU的校區本身也比疙瘩好得多得多。安全,美麗,交通方便,生活方便,[
閱讀全文]
如今咬牙再想去,又隻剩下了礦渣子了。
時勢造英雄。九十年代冷戰後的經濟紅利,不論中美都是好時光。兩千年後就都不行了。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零四年就基本停滯了。全靠匯率管住了充水。美國也一樣,移民也沒那麽容易了。
所以,九十年代大學畢業生是中國最幸福的一代。或者在中國發點財,有基礎推孩子移民。或者自己把移民大事給辦成了[
閱讀全文]
坐在的車上,聽著的哥用最簡單的英文,勸說我走繞遠還堵塞的高速,還開著窗子省下空調,我還得不時提醒他注意路標,別走錯別出事。一看就是話說不清,信號看不懂,GPS聽不明白,也不知筆試路考怎麽過的,難道也是AA?坐他的車真是提心吊膽,服務坑人。真想扣小費,差評。但是又一想,他也是求個生活。雞鳴狗盜的其實誰不都那樣。製裁了他,換一個也好不了,有足[
閱讀全文]
極少數掌控資源的人講成為人機合一,基因改造的超人。
絕大部分人講淪為無用階級,既無產奶能力,也沒有產電能力。智能節育,逐步滅絕。
就在本世紀。為此,爬藤吧!
[
閱讀全文]

公校:
私校:
[
閱讀全文]
正負得失成敗好壞,都是主觀標準,相對而言。
passion和addictive從過程上講並沒有差別。差別隻在對結果的判斷上。
從趨利避害的角度講更無差別。從不打遊戲去學醫,和不做社工去當總統,沒有什麽不同。
最近看了一個太空科學的科普作品。感覺美國的太空技術還是遙遙領先的。中國還在努力登月撿剩飯的時候,美國早已把眼光放到了太陽係以外,而且收獲頗豐。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