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1978年),胡耀邦還不是政治局委員,還沒有陳永貴的官大(陳當時是國務院副總理)。不過胡耀邦敢說敢幹,他在中央黨校講起學大寨修建人造平原來,就直截了當地說那是勞民傷財。胡耀邦文革期間挨整下,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多年,對學大寨搞農田基本建設中的形式主義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對陳永貴極端重視的農田水[
閱讀全文]

二戰期間美軍“戰地甜心”“軍中女神”、女明星弗朗西斯·蘭福德於2005年7月11日因心髒充血以92歲高齡離開人世。 弗朗西斯·蘭福德是美國著名歌手、廣播明星和演員。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弗朗西斯跟隨鮑勃·霍普率領的勞軍組織前往英國、意大利、北非和南太平洋的軍事基地和醫院慰問士兵、鼓舞士氣。
她的魅力在軍中所向披靡 在前線表演的[
閱讀全文]

位於密雲水庫邊的“主席別墅”有兩大景一直被當地人視為奇觀。一是主席別墅的屋簷下築滿了燕子窩;二是主席別墅的小院裏有一株近3米高的紫玉蘭頻繁開花,而北京別處的玉蘭花每年隻開一回。當地人多數認為造成這種奇景的原因是“真龍天子”曾經在此住過…… 一個炎熱的周末,記者跟一群朋友前往密雲度假,發現了一個不大為人知的特別之處,那就是水庫邊的“[
閱讀全文]

當年麵對鏡頭手足無措的尷尬,已經消失在肆意綻放笑容的自信中;當年僅遵化妝師教誨的唯唯諾諾,也已經被磨滅在自我造型的得意中……似乎一切都成了永不回來的“前世”。誰又能知,那些今日被稱作“大腕”的人,也有過一張張透著幾分尷尬的出道照片。楊鈺瑩剛出道的樣子
李湘剛出道的樣子
許晴剛出道的樣子
藍潔瑛和劉青雲剛出道的樣子
閱讀全文]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了,這個耀眼的瞬間立刻震撼了全世界。
作家梁東元通過多年尋訪調查,根據數百名科學家、組織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口述,以及檔案資料,撰寫了《原子彈調查》一書,全麵講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從決策到製造整個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該書日前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最早對原子彈動了念頭的並[
閱讀全文]

二戰期間,日本違反國際條約秘密製造用於作戰的毒氣,並將大量裝有毒氣的炮彈運進中國,殘害中國人民。半個多世紀後,侵華日軍遺棄的化學武器仍然威脅著中國民眾的安全。為揭開這段塵封的往事,本報記者專程前往戰前日本的毒氣製造基地———大久野島。
乘新幹線西行入廣島縣界,再從三原轉乘去忠海港的列車,下車後便能看到瀨戶內海。站在港口[
閱讀全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參加過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的一名中國老兵7月10日擁有了一座新墓碑。美國名為“內戰聯邦政府退伍軍人之子”的組織以此方式向內戰中為北方聯邦政府作戰的中國老兵表達敬意。
這名中國老兵名叫李青(音譯),英文名為托馬斯·西爾瓦努斯,1845年7月4日出生於香港。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李青時年16歲。同年,李青加入北方軍。他給自己取名[
閱讀全文]
隨著大陸改革的國門洞開,及國際冷戰時代的結束,大陸之“泄密事件”仍頻,但主要流向已轉移到經濟領域。隻是大陸的“保密工作”尚未適應這一轉型期,故經濟情報方麵疏漏百出,無密可保。
1981年9月20日,大陸首次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人造衛星,新華社的簡短報道語焉不詳。國際間反應卻是爆炸性的,因為這極可能標誌著大陸已掌握“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
閱讀全文]

覺醒篇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內憂外患,資產階級掀起救亡圖存的高潮,以秋瑾、何香凝、呂碧城、唐群英等為代表的一批女性知識分子崛起,她們積極宣揚西方女權思想,呼籲男女平權、婦女解放,或辦女報,或創婦女組織,或參加革命,或辦教育,身體力行以喚起中國女同胞的覺醒.
抗爭篇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國內的民族解放鬥爭也蓬勃發[
閱讀全文]
"七·七"前夕,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經盛鴻的《南京淪陷八年史》一書出版,這是首部研究日軍占領南京8年曆史的著作。昨天,經教授首度披露,當年曾有18名日軍曾密謀投奔新四軍。
"這是我十年的心血啊!"昨晚10點,經教授指著厚厚的兩本書說。這部書的正式出版發行時間是今年7月1日。
國際友人赴日揭露屠殺真相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