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毛新宇/解放軍報網絡版
2005年5月8日,胡錦濤主席在會見參加中國抗日戰爭的俄羅斯老戰士代表的講話中說:“在那場人類曆史上空前慘烈的戰爭中,中蘇兩國人民並肩作戰,結下了生死與共的友誼。當時,中華民族的許多熱血兒女,包括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毅然投身蘇聯紅軍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作戰。”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首先我聲明我深深的愛著我的祖國,我常以汗時的衛青、霍去病為偶像,夢想為國家馳騁疆場,正是在這種想法下,大學畢業時我加入了軍隊,可看到,見到的是。。。。。。。
  大家經常在網上說我們的武器如何如何先進,我先不談武器,再好的武器沒有人的話,廢鐵一堆,在地方上大學生遍地都是,但在部隊裏麵,全日製本科連40%都達不到,軍隊幹部主體還是以士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了“天朝武官”網友的《製約解放軍戰鬥力的十大原因》一文,從感情上講不希望這是真的,但作為一個老兵又感到這篇文章切中要害。作為一個從事多年人武工作的老兵,對部隊的腐敗現象又有所接觸。
  一是接兵腐敗。接兵幹部專挑城鎮應征青年的毛病,他們認為城鎮家庭有油水可榨,在體檢站盡記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毛病,然後據其用這樣那要的理由拒接,逼迫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苦難的中國”:把沿街所有房屋粉刷一新,在菜場簡介裏寫進熊掌——我不知道這場大忽悠的策劃者是否是周恩來。
《南方周末》作者:陸穀孫 
■往事與隨想:尼克鬆“添亂”
1972年尼克鬆訪華,在老美那邊,稱作“破冰之旅”;在我們這兒常見的說法是“小球(指此前的乒乓外交)推動了大球”。
其時,林彪已經折戟沉沙,“文革”漸成強弩之末,國家的“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張學良當時在關內還有10多萬大軍,亦按兵不動,坐視黑省省垣失陷。故江橋抗戰結束後,張學良受到輿論界之猛烈抨擊。1931年11月23日,上海市民聯合會電國民政府,指責張學良坐視日寇侵略東北,辱國喪地,放棄職守。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亦電請政府:嚴懲張學良,克日出兵,援助馬占山。而粵方人士攻擊尤甚。
  
  齊齊哈爾陷落後,日軍即調轉兵力直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有關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政策,多年來都流傳說:是蔣介石下令讓張學良不抵抗的,但後來又把不抵抗的責任都歸到張學良頭上。張學良替蔣介石背了黑鍋。現在史學界正在對此進行澄清。這裏專門介紹張學良晚年對此問題的說法。
張學良晚年多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責任問題。他反複說明,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政府中央。他是在獲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文/秦恨海
在偉人毛澤東的身上,有我們學之不盡的東西。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給我們教育
和啟迪,讓我們知道該怎麽去做人做事做官。
今年已屆92歲高齡的廣州賴田老人,想起大半個世紀以前的延安歲月,依然記憶猶新。
其中最特別的一段,是他在延安晉察冀軍事供給部工作期間的“紅色裁縫”歲月。他講
的一個給毛主席做中山裝的故事,再次深深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五軍剛剛恢複陣地不過一個多小時,天就亮了,20日一早,美軍出動30架次B—26轟炸機對上甘嶺進行地毯式轟炸,300餘門重炮同時實施轟擊,40多輛坦克由於受地形限製無法實施集團突擊,幹脆抵近高地作為固定火力點,直接支援步兵進攻。美軍投入戰鬥的步兵共三個營,采取多路多波次集團衝鋒,後三角隊形,兵力由小到大,一波接一波,在憲兵隊的督戰下,輪番衝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名將陳銘樞57年對毛主席的抨擊
1957年,大多數人在鳴放中是就事論事,泛泛而談的很少。直接將矛頭指向毛澤東本人的雖然不多,但亦有人在。
  前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陳銘樞對毛個人的修養、品質抨擊了一番:「凡是執國政治者,必要是公平正直,絕無偏見,明察秋毫,謹慎將事,精誠坦白,亦不裝假,豁達大度,為國家而不為名利。並有功成身退者,如美國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新華社開城十六日電】朝中解釋代表團中國解釋代表向中國人民誌願軍
全體被俘人員的講話。全文如下:
|親愛的被難同誌們:
我們首先代表祖國人民、代表誌願軍首長和全體戰友,向同誌們致親切的
慰問。
你們自從被俘以後,受了很大的苦難與折磨,祖國人民、誌願軍的全體戰
友、你們的父母親人時時刻刻都在掛念你們,知道你們受了最大的苦難,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