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見聞之四:什葉派兩大聖城

來源: 2023-04-11 16:12:0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參觀了巴比倫古城遺址之後,向西50公裏抵達什葉派聖地卡爾巴拉。在曆史上,什葉派與伊拉克有著不解之緣,伊拉克可以說是這一教派的發源地。公元7世紀,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伊斯蘭教,將分散的貝都因部落聯合為一個國家。默罕默德沒有男性後代,他去世沒有留下遺囑,於是經由選舉先後產生了四位哈裏發,最後一位是穆罕默德的女婿阿裏。阿裏還是穆罕默德的堂弟,他的父親撫養穆罕默德成人,當時阿裏及其後裔便成為先知惟一的直係後裔。但是阿裏的權威遭到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的挑戰,雙方兵戎相見,結果阿裏戰敗。

 

公元680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近半個世紀後,什葉和遜尼兩派在卡爾巴拉爆發決定性戰鬥,此次戰役以穆罕默德後人侯賽因的陣亡而告終。什葉派在這座今天擁有三十萬人口的城市被無情擊敗,侯賽因的三個兒子和哥哥哈桑的兩個兒子,連同其家族共十八位男性一並戰死,隨後倭馬亞王朝對穆罕默德女婿阿裏的追隨者展開了殘酷的殺戮。其結果導致在以後的曆史長河中,遜尼派大部分時間在伊拉克穆斯林信徒中占據權貴主導地位。什葉派雖然戰敗,但是領導這次戰役的阿裏之子侯賽因直到今天仍被什葉派尊為最偉大的殉難者,伊拉克的大部分民眾信奉什葉派,在什葉派民眾心目中,卡爾巴拉是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聖地,每年大約有三千萬什葉派朝聖者湧向這個擁有一百一十萬居民的聖城。

 

公元684年,後人在埋葬侯賽因的地方建立了陵墓和清真寺,以後有過多次擴建。從正麵看,巨大的清真寺猶如一座城堡,外圍牆麵由馬賽克鑲嵌出綿密對稱的阿拉伯圖案,位於清真寺中央的鍍金穹頂、前方的鍾樓金頂和2個高聳入雲的宣禮尖塔十分奪目。入口通道的牆麵覆蓋著精美的馬賽克、大理石浮雕和彩繪瓷磚,屋頂裝飾著蜂巢狀的壁龕。寬闊的大殿鋪滿厚厚的地毯,牆壁均以鏡麵裝飾,屋頂鋪設大塊大塊的透明玻璃,屋梁下懸掛著一盞接一盞巨大的水晶吊燈。侯賽因的棺槨被安放在寺頂中心正下方,整個棺槨呈現黃金色,四周鑲嵌各色寶石,上方天頂為銀白色,在燈光照耀下可謂金碧輝煌。虔誠的信徒將侯賽因的棺槨圍的密不透風,他們高舉雙手默誦經文。散布在大殿遠處的信徒們或坐或站,無不沉浸在人神交融的境界,此情此景令人感動。

 

離開卡爾巴拉,繼續向南七十五公裏,來的什葉派的另一座聖城 - 納傑夫,這裏同樣是什葉派穆斯林至高無上的聖地。公元661年,阿裏在這座今天擁有大約一百多萬人口的城市納傑夫被暗殺,阿裏遇刺後的埋葬處,位於納傑夫的阿裏清真寺。他不僅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還是其家族的第一位傳人。這一血緣關係對什葉派來說非同尋常。因為這構成了伊斯蘭教最終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背景。遜尼派尊重開創阿拉伯帝國的穆阿維葉家族,而什葉派則堅持,這一角色必須來自先知默罕默德家族,如阿裏及其後裔。什葉派對阿裏不僅是簡單的認可,人們從呼報祈禱時刻者那裏聽到的不僅是:“安拉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先知。”同時還會聽到這樣的讚美:“阿裏是真主的代表。”

 

位於納傑夫老城中央的阿裏清真寺,始建於公元8世紀末。阿裏清真寺巨大的正麵,中央的圓形穹頂和兩座高聳的宣禮塔均通體黃金色,細看上麵裝飾有植物花紋和瀟灑飄逸的阿拉伯經文。大殿內部裝飾大量的鏡麵和玻璃,到處銀閃閃亮晶晶。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位於大殿中央的阿裏棺柩,通體黃金色的棺柩比侯賽因的至少大了三倍,後人以此來體現阿裏的曆史地位。整座建築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堪稱阿拉伯文化和藝術的瑰寶。

 

我們兩個華人走在侯賽因和阿裏清真寺中,十分引人注目。許多人想當然以為我們是來自中國的什葉派。有史以來中國穆斯林從屬遜尼派,他們自然不會去什葉派聖地。有些老人看著我們走進清真寺,以為中國現在也有什葉派勢力抬頭,不免神情激動溢於言表。一位老漢握住我的手久久不願鬆開,口中喃喃自語:“秦,秦 - - -。”(“秦”阿拉伯人口語稱呼中國), 兩隻眼睛裏充滿了淚水。想不到我們的到達,讓許多人產生了聯想和憧憬。

 

離金碧輝煌的阿裏清真寺不遠,坐落著全世界最大的古老墓地 - 瓦迪烏薩拉姆墓地(Wadi-us-salaam)。什葉派信徒們相信這是距離天堂最近的墓地,一千四百年來已經有超過五百萬亡靈落戶於此。墓地的麵積約六平方公裏,超過了納傑夫市區的麵積。當地人說經久不衰的需求,導致一塊二十五平方米的標準家族墓地的要價已達四千兩百美元,可謂一墓難求。

 

距離納傑夫城區約八公裏處,還有一座大庫法清真寺(Masjid Kufa),對什葉派信徒來說也有著崇高的地位,我們一天拜訪伊斯蘭教兩大聖地,不免有些審美疲勞,最後偷懶沒有去大庫法清真寺。不過阿裏和侯賽因的悲劇命運始終盤旋在腦際,阿裏有兩個兒子哈桑和侯賽因。小兒子侯賽因不甘寄人籬下,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最後揭竿而起,終因力量懸殊而被全部剿滅。而大兒子哈桑在阿裏死後接受穆阿維葉招安,忍辱負重存活了下來,他這一脈流傳至今,就是今天的約旦王室哈希姆家族。回溯曆史,不由得想起莎士比亞借由哈姆雷特說出的那句名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審慎忍耐究竟是深謀遠慮還是懦弱無能,悲劇式的英雄反抗到底是英勇無畏還是魯莽短視,環顧今天的世界,不得不說這依然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侯賽因清真寺遠景和近觀

 

清真寺入口

 

清真寺正殿

 

侯賽因的棺槨

 

 

阿裏清真寺正麵和側麵

 

阿裏清真寺內景

 

巨大的阿裏棺槨

 

虔誠祈禱的教徒

 

兩位教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