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下):懷舊風格的大宴小酌

來源: 2016-10-09 16:46:1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回國總不能免俗地吃吃吃......家人、親戚、老同學、老朋友......大家都爭著要盡地主之誼。我這麽愛吃的人,自然是吃得嘴上流油、心裏流蜜,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情意。

挑幾個帶著懷舊風格的館子給大家分享下。

(北京)利群烤鴨店

1. 到北京第二天,兒子特地帶著去了這個胡同裏的烤鴨店。前門老胡同裏的老房子,原汁原味。

2. 門口山牆上的店標;影壁上的簡介;還有迎麵而來的一個大烤爐。

3. 再給烤爐一個特寫

4. 小院很普通,甚至可以說簡陋。東西廂房、堂屋自然都辟出來做餐廳,帶點包間的感覺。進門的天井也加蓋了頂棚,成為餐廳一部分。

5. 盛菜的藍花碗盤特別家常,甚至還有缺口的。要的就是這種家的感覺。

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為了投旅遊者或外國人所好,搞這種老北京的感覺?我覺得還真不是,她家的鴨子烤得相當講究,價位不低;麵餅尤其薄,口感也好。

我喜歡吃烤鴨,以前是每年必去全聚德;後來坊間出現的各種改良高檔版的,我也都試過,比如"大董",去過不止一次;還有幾年前比較火的"鴨王",西單和奧體的分店也都去過。就我深愛這一口也有點發言權的人來說,利群的烤鴨值得推薦。

6. 給鴨子一個特寫

利群烤鴨店地址:前門東大街北翔鳳胡同11號(正義路南口)

(北京)便宜坊

姻親家裏的小輩親戚請客,為了照顧我的嗜好,專門挑了"便宜坊"。正值中秋那個周末,小倆口可是費了大勁才訂到夠大的包間。

便宜坊是老字號,京城很多分店,想必大家也很熟悉,我就不再囉嗦。現在翻看手機圖片,不禁有望梅止渴之感。

7. 一部分菜

8. 現場片烤鴨

9. 烤鴨和芥末鴨掌

10. 水裏遊的:鬆鼠桂魚、幹炸蝦球、糟溜魚片

11. 地上跑的:扒雞、羊排、牛肉卷餅

小倆口那天太客氣了,把菜單上像樣的"硬菜"幾乎都點了一遍,攔都攔不住。非常感謝!

(南京)南京大排檔

南京大排檔現在做成了連鎖店,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加盟店。

某日去逛夫子廟,侄女小倆口說"姑姑你們慢慢逛,我們五點鍾去大排檔排隊拿號"。於是我們趕頭一撥,吃完正好去老門東看夜景。

兩人一個在大排檔拿號等位,另一個排隊一個小時,買到限購兩袋的"金味栗子"。沒有他們,我根本吃不上這個如雷貫耳的"名牌"栗子,生意火爆得不可思議。

12. 南京大排檔夫子廟店

13. 人氣很旺

14. 店內裝飾新舊混搭,晚上還有藝人表演。這是古舊的蓑衣。

15. 祈福許願樹

16. 出菜的地方

17. 因為不到飯點,我們就點了一些小吃。圖中有:醬鴨頭、臭豆腐、糍粑、油豆腐粉絲湯、鴨血粉絲湯、糯米藕、糖芋苗......點了沒拍照的還有蟹粉小籠包、牛肉鍋貼、赤豆小元宵......哎呀,現在寫下這些菜名都要流口水啦。

過了幾天,又去湖南路獅子橋那家分店吃了一次。那裏離我家近,走路就可以到。

18. 獅子橋分店

19. 那天坐在二樓,俯瞰樓下大廳,人氣也很旺。不過店堂比夫子廟分店還是小很多。

既然說到獅子橋,就提一下尹氏湯包吧。估計南京同學都知道的。

兒子每年去姥姥姥爺家,每天早上舅舅(我哥哥)都騎車去給他買尹氏湯包;中午呢,則騎車去華江飯店打包一份盱眙麻辣小龍蝦。這個固定的節目上演了20+年了。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親情。

現在兒子大了,舅舅老了,何況,周圍好吃的早點越來越多,也就不煩勞舅舅去買尹氏湯包了,但我們有時還會去堂吃。

20. 尹氏湯包

21. 買兩份小籠包堂吃

(北京)局氣

回美國那天的飛機是下午三點多的,兒子說可以坐下好好吃頓中飯,於是他選了"局氣"這個目前很火的餐廳。

北京話"局氣"的意思是守規矩、講道理、大氣豪爽之意。

這家館子目前有八家分店,大部分開在購物中心或酒店之內,失了那份老舊的感覺。最正宗最有感覺的當屬我們去的這家"南站店",位於西城半步橋街14號。

22. 門臉

23. 餐館坐落在一個小院內。但從周圍房屋格局來看,這個院落是人工做出來的,至少是大肆改建過的。從這個天井是不是可以看出端倪?這一點比不上前麵的利群那樣原汁原味,和周圍小胡同、老平房渾然一體。

24. 天井裏的銅鑼

25. 大鼓和老舊自行車

26. 老物件:人力車、理發椅、條石水槽

27. 堂屋,以及廊下的八哥。

28. 我們那天準備趕11點剛開門的頭撥。除了我們,還有幾個剛跳完廣場舞的大媽,一起來吃個早中飯。這個點掌櫃的是位"阿慶嫂"。

29. 走廊兩邊是包間。探頭進去看看,也是懷舊風格。

落座了。看看牆上的燈飾和桌上的菜牌。

30. 菜單很考究,厚厚的一本,裏麵圖文並茂,古意盎然。

31. 秋燥,要了一壺煮梨水清火,灌在老式暖壺中。親切。

32. 她家的菜豐儉由人。既有百多元的烤鴨、肘子等硬菜,也有十塊八塊的京味小吃。二姐夫熏肘子是她家招牌菜,¥128一份,酥爛好吃。

33. 這個叫"貓膩兒",就是豆腐腦蓋在油條上,再澆上汁,這個菜色第一次吃。後麵盤子裏的小白片是炸灌腸,我以前上學時特別喜歡吃。在街邊小店買一份,蘸著蒜汁,又熱又脆又香,美好回憶啊。

34. 紅燒帶魚,菜肉餃子,京八件,等等。

35. 等我們吃完出來,餐廳已經滿員了。門口等座的隊伍已經排得挺長的了。

36. 最後再上個吃的,猜猜是什麽?猜出來的應該是老鄉啦(也許外地也有這個東東,求科普)。我還是小時候吃過,幾十年沒有見到了。

今年的回國之旅嘮叨完畢。祝大家海外生活愉快,並不忘故鄉,不改初心。

謝謝看貼。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