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感恩生命中有你】閑暇時刻欣賞老瓷片
曾經非常喜歡逛古董店。有一陣子,喜歡上了收集老瓷片。特別是青花瓷的。

零零碎碎地集了不少。二十多年前,曾經在海邊的一個古董店,把他的庫存全收了。


店主夫婦是台灣人。說是七十年代到景德鎮,把一個古窯口的老瓷碎片全部買下,那時很少有海外人士到景德鎮的,老窯也無人問津。他們說買下後,把好一些的花瓶、花觚殘片用錫作底,製作成了這種盒子。那時很便宜,要是現在,絕對買不起也製作不起了。



因為這些古瓷碎片,我那時讀了不少古顏料,如蘇麻青料的書,像“中國陶瓷史”等,也買了不少有關收藏的書。既吸收知識,也讀了很多故事和收藏趣事.
(景德鎮曆史上使用蘇麻離青有四個時期,一是元代晚期;二是明洪武時期,三是明永樂、正德時期;四是明正統、景泰、天順時期,陶瓷史稱其為“空白期”。由於燒製工藝不同以及火候、還原氣氛不同諸原因,蘇麻離青在各個曆史時期的呈色狀況有著明顯的區別。這當中,尤以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存世量最大,也最具代表性。永宣時期是青花瓷器生產的鼎盛時期,有所謂“諸料悉精,青花最貴”的說法。)
自我鑒定這些瓷片,這些東西是清末民初的,在瓷器史上不算老古董。
除了青花,這幾套彩瓷更有看頭。

竹林七賢

兒童嬉戲

礬紅瓷的獅子,獅子狀態和色彩都很吸引人.
(礬紅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製而成的低溫紅釉。它的色澤往往帶有一種如橙子般的紅色。礬紅創燒於明嘉靖間。到清康熙時,礬紅有了很大的進步,色澤鮮豔,華麗凝重。一般用於五彩、鬥彩繪製紋飾,無一色釉器。)
還送出去五六套吧,作為禮物送給朋友。不過當看到某些朋友家裏漫不經心對待它,還是有些後悔。是不是送瓶紅酒更好呢.
現在自己在斷舍離,也處於為難狀態:後輩們不喜歡老古董,家裏是簡潔舒適狀態,難不成要到跳蚤市場擺攤?
懶得理,除了參加活動來曬曬寶貝,平時閑餘拿出來看看也不錯.


(這個不是老物件,存了不少新發行的有各州圖案的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