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謎:當年南泥灣真種鴉片嗎?
最近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延安南泥灣種鴉片,賣到國統區換糧換槍,才保住了所謂蘇維埃政權”。如果這是一種輿論宣傳,那自然沒有話說。但是如果當成曆史事實,就不得不說幾句了。
我在寫長篇小說《無定河》(美國南方出版社)對這個問題做了一些功課,在這裏分享一下。
首先,鴉片和大煙土並不是一個概念。鴉片是外國人經營的“洋貨”,而大煙土是中國人經營的“國貨”,當時並不是毒品,而是一種政府推動種植的“經濟作物”。《無定河》提到了大煙土,因為大煙土在民國時期的陝北非常普遍:
“鴉片戰爭失敗之後,大量鴉片湧入中國,大把銀子送給洋人。於是有“聰明人”提出,既然鴉片賺錢,為何不自己種呢?於是朝廷提倡種植“土煙”。誰也沒想到“土煙”竟然在貧瘠的陝北黃土地上大放光彩,結果是盛產了“土煙”,也盛產了大煙鬼。”
那麽,南泥灣真種大煙土了嗎?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一位延安時期的老紅軍,他的回答是“種那玩意幹啥?不能吃不能喝的。”
這種說法我認為可信。因為當時的實際情況是,蔣介石對延安進行了十分嚴密的封鎖,目的就是不讓一粒糧食進入蘇區,要把共產黨餓死,或者餓出來消滅。所以紅軍麵臨的生死問題是有錢也買不到糧,換一句話說,有大煙土也買不到糧。所以,糧食才是能保命的東西,南泥灣當然要種糧食,那是當務之急。至於大煙土,“種那玩意幹啥?”
實際上,即使是當地的農民,在好地上也是以種莊稼為主,因為當時農村貿易不發達,不種糧,吃什麽?所以。大煙土基本是以廣種薄收的方式種植:
“太陽特別毒,將土地水分曬幹,變成不沙不土的荒地。偶爾下一次雷陣雨,也必夾帶冰雹。所以這裏種地是碰運氣看天氣,春天將鴉片或芝麻種子撒進地裏,便不管了。男人們離開家到外邊闖蕩,能掙多少掙多少。收割時回來,能收多少就收多少。這裏主要產物就是鴉片,抽鴉片,販鴉片,交租用鴉片,幫夥搶鴉片。貧瘠的土地,泛濫的鴉片,將這裏變成沒有希望的地方。”
那麽,蘇維埃政權有沒有買賣大煙土?答案應該也是肯定的,因為當時大煙土實際上是一種替代“貨幣”,在陝北農村市場上普遍流通。窮人有大煙土,土匪或者遊牧民這些“流動人口”也有,當然“土豪劣紳”更有,因為這東西比貨幣保值。“打土豪”剿土匪是蘇區重要的經濟來源,其中繳獲的大煙土不在少數。蘇區禁煙,自然要賣到不禁煙的國統區。請注意,買賣大煙土在國統區是合法的生意,這和現在的販毒不是一個概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