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內蒙古鬧事,我也許有資格說幾句

來源: 2020-09-08 16:03:3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內蒙古蒙古族因中小學新改教材抗議的事情在網上迅速傳開,各種議論各種猜測紛紛揚揚,支持的,反對的,模棱兩可的,莫衷一是。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一個遠比蒙古族弱小的少數民族,一個在內蒙古出生度過少年時光的我,也許有資格也說上那麽幾句。

在中國少數民族裏,蒙古族算是一個大的少數民族,人口多,曆史悠久,文化有特色,尤其在北方,喜歡蒙古族歌舞音樂的漢族弟兄恐怕為數不少。但是在中國這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裏,還是很少很小,我數學不好,拿計算器算:官方統計650萬的蒙古族,在14億人口裏,勉強占到百分之四左右,主要聚居在內蒙古和東北,就是在自治區有420萬,最多,占比也就百分之十七八,國內越往南走可能有人都沒有親見蒙古族什麽樣說什麽語言。

冷戰結束後,亨廷頓《文明的衝突》一書風靡一時,他講,今後的世界,主要的衝突是民族的衝突,宗教的衝突。對不對呢?可以看看現實。民粹主義甚囂塵上,白人至上,種族歧視甚至納粹思潮死灰複燃。“帝國主義”是如此,社會主義中國呢?現在也厲害了,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要穿漢服習漢禮,家具陳設要中式新中式,對不對呢?也沒錯,弘揚民族文化,符合大多數國民心理。但是想沒想過少數民族的心理感受呢?蒙古族至今還是要拜成吉思汗的,而成吉思汗出生在外蒙古肯特郡,興盛於內蒙古東部呼倫貝爾大草原,葬於內蒙古西部。內外蒙古人都拜他祭祀他,很以他為自豪呢。還有其他少數民族雖然弱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習俗,能不能不吵吵著弘揚,就是自己小範圍做個主,傳承下去呢?而不是像北美隻是政府恩賜劃個保護區,圈養?

從曆史上看,蒙古高原真正納入中國版圖,是拜清朝的武功。元朝之後,稱霸一時的蒙古族各部基本七零八散各自為政,再也無力恢複統一的蒙古帝國,皇太極統一後金後,繼而開始征伐蒙古各部,結果就是蒙古各部奉皇太極為蒙古大汗。到順治年間,遠在俄羅斯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部曆經艱難回歸朝奉清朝政府。應該是這個時候蒙古族屬於“祖國大家庭”。

清朝將蒙古分為“外藩蒙古”、“內屬蒙古”,,前者官員由原部落貴族擔任,後者由將軍管轄,但基層都是蒙人自己治理。辛亥革命爆發,庫倫就宣布外蒙脫離中國獨立,民國時期戰亂不止,應該也顧不上這個鬧獨立的王爺,而在內蒙古,基本還是“蒙人治蒙”,保持盟旗製度,是蒙古族大小王爺們掌權,。清朝設置的盟旗得以保留,一直到今天,基本名稱都沒有改動。

抗戰勝利以後,蒙古族上層人士哈豐阿曾帶著10萬人簽名去烏蘭巴托見喬巴山,要求內外蒙合並為統一的蒙古國。在斯大林庇護下的喬巴山怎麽能做這樣的主!何況雅爾塔協議明確了蒙古國維持不變,白紙黑字也難改變。蔣介石曾派兒子與宋子文去麵見斯大林,希望蘇聯撤銷對外蒙古的支持。斯大林提出兩方案:1、承認外蒙古的存在;2、內外蒙合並成立統一蒙古國。兩害相權取其輕,蔣的民國無奈隻得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

哈豐阿一行在烏蘭巴托碰了一鼻子灰,轉而求其次,成立了自己的東蒙自治政府,並且派人去重慶與蔣介石國民黨聯係,剛剛在外蒙古談判受挫中的蔣介石認為東蒙自治政府是蘇聯和外蒙古的又一陰謀,就拒絕了溝通談判,鬼使神差地將東蒙自治政府推向了共產黨。在沈陽的李富春熱情了蒙古族的上層人士,中共東北局、西滿分局都向東蒙自治政府成立大會發出了賀電。

1945年10月31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由關內諸解放區進入東北的部隊和由原東北抗日聯軍改編的東北人民自衛軍,合編成為東北人民自治軍,下設東滿、西滿、北滿、南滿等幾個主要軍區。西滿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委李富春。轄區為北起濱州鐵路齊齊哈爾一線,沿齊齊哈爾-通遼至昭烏達盟,背靠東蒙。

這裏的“東蒙”是指當時內蒙古興安(1954年並入呼倫貝爾盟,1980年恢複建製)、哲裏木、昭烏達、卓索圖(卓索圖盟現在已經沒有了,當時應該是遼寧與河北交接的區域)、納文慕仁(是達斡爾語“嫩江”之意,1946年成立,因為所轄幾個旗是達斡爾族聚居區,1953年並入呼倫貝爾盟)五盟。當時尚沒有中共進來。

1946年1月25日,西滿軍區司令員呂正操邀請東蒙自治政府內防部部長阿斯根就雙方軍政關係談判,簽訂了協議,史稱《呂阿協定》。主要內容是——

政治方麵,境內設縣的仍保留縣治,由漢族(共產黨)負責,旗下設蒙人自治科;境內設旗的保留旗治,由蒙人負責,旗下設漢人自治科。

軍事方麵,東北各駐軍原則上不駐紮蒙人居住區,需進駐時,軍需不由蒙人負責;作戰時雙方配合;對於土匪武裝,不論漢區蒙區,一經發現聯合剿除。

《呂阿協定》為東蒙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為自治區成立打下了基礎。但是,蒙古族作為少數民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並沒有理論上或者說宣傳上那麽冠冕堂皇。小時候就知道,蒙古族即使是共產黨員,根紅苗正,也不能到駐蒙古大使館工作,後來得知,這個規定同樣對朝鮮族也是如此。無語。

新中國成立後,對內蒙古的管轄應該是最有力的。但是曆次大小政治運動,被打入另冊的少數民族一般都多了一個罪狀:民族分裂分子。到了文化大革命,這種不信任終於釀成了駭人聽聞的大迫害。這個情況在我另一篇博文中講過,不再贅述。並且將內蒙古分成四段,由東向西,分給黑龍江、吉林、遼寧管轄。此事在國際間引起不良反響。八十年代才恢複文革前舊製。

民族分裂,這個罪名就像一把達摩克裏斯之劍高懸於少數民族頭上,不知何時落下來。就連為內蒙古留在祖國大家庭做出卓越貢獻的烏蘭夫,最終也被這把劍砍了一刀。更多的人隻能老老實實,不敢亂說亂動。

應該說八九十年代以後,內蒙古是最優秀的自治區,從來不鬧事不添亂,埋頭悶聲發大財,楞把一個天蒼蒼野茫茫的地方建設得有聲有色,把自己的親密弟兄、曾經強盛的東三省遠遠甩在了後麵。

這一次是因為政府決定,新學年開始,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要使用統一語文教材,蒙古族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學漢語。按理說,這個規定也沒什麽不好,早一點學漢語,可以給孩子更大的學習空間,文革時期學外語,扉頁印著偉大導師馬克思的名言:外語是人生鬥爭的武器。多通曉一種語言將來到社會闖蕩是很有幫助的。這一點,各位都是好見證。可是政府一聲令下,改你沒商量,是不是太武斷了,是不是太不把蒙古人當回事了。

不能事先溝通嗎?不能尊重一下民族感情嗎?不能把挺好的事情好好辦,別那麽窮凶極惡的樣子嗎?

想一想,上海人還擔心下一代都不會講滬語呢!廣東人還唯恐粵語失傳呢!這畢竟還都是漢語文化圈子裏,都是大漢民族,還有類似的地方情緒,何況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文化呢,何況曆史上讓人驚心動魄的一幕還沒有完全退去呢。。。。

中央統戰部一位副部長八年前就撰文,現行的教育和行政措施有意無意弱化了國家觀念和中華民族認同的教育。比如,有些學校學生入校後狹隘民族意識反而被激發出來。每次發生摻有民族因素的事件時,這些學校不得不被列入防範重點。因此,他在文章中建議,將來居民身份證中取消“民族”一欄,不再增設民族區域自治地方,不搞“民族自治市”,推行各民族學生混校。不要再刻意把少數民族從社會人群中區別出來,突出其民族身份,給予“超市民待遇”。

同時,抓緊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漢語)的普及,不能因為一些反對的聲音就猶豫、動搖。這篇文章從政府決策角度是有道理的,出於政府管控出於政治的需要,這些無可厚非。各國似乎也都是這麽做的。這可能就是換漢語教材的理論基礎吧。

其實,這個論點並不新奇,當年,孫大總統也講過。

1921年3月6日,孫中山發表《在中國國民黨本部特設駐粵辦事處的演說》 是這樣說的:
自光複之後,就有世襲底官僚,頑固的舊黨,複辟的宗社黨,湊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豈知根本錯誤就在這個地方。講到五族的人數,藏人不過四五十萬,蒙古人不過百萬,滿人隻二百萬,回教雖眾,大都漢人。……漢族號稱四萬萬,或尚不止此數,而不能真正獨立組一完全漢族的國家,實是我們漢族莫大的羞恥,這就是本黨的民族主義沒有成功。由此可知,本黨尚須在民族主義上做功夫,務使滿、蒙、回、藏同化於我漢族,成一大民族主義的國家。”

更有研究者認為,蘇聯解體,那麽多加盟共和國選擇獨立,就是因為他們對少數民族太好啦。真是莫名其妙!遠的不說,上世紀中葉為什麽夏威夷哭著喊著加入美國?之前美國對夏威夷太好啦?還有加勒比那個小國,憑啥也想當美國人?蘇聯解體敗亡,是它的必然,找原因找到少數民族身上,也算奇葩理由。

發展的眼光看,方言終歸慢慢會消失,少數民族也會漸漸被融合,先從最弱小的開始,比如我的民族,才十幾萬人,連文字都沒有,到我這一輩,很多連民族語言都不會講了,我好在還能聽得懂。這是曆史的必然。我身為其中一員,一點也不悲哀。但是蒙古族、還有維吾爾族、藏族。。。。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嗎?刀子下的太早了吧?

如果真有自信真有能力,就不應該人為地過多地幹涉這個進程。結果呢,好事鬧成了騷亂,如果真讓“外來敵對勢力”鑽空子,空子也是咱給留出來的。

也有人居高臨下地說,現在對少數民族照顧得夠好了,計劃生育讓你多生一個;高考加分10分20分,還不知足?

這話看誰講,怎麽講。給你好吃好喝供著,前提是,隻能聽我的話,照我說的做,念我指定的書。你願意嗎?

有人願意,肯定也有人不願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