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絕古城到終極奧秘的數學描述

?
第一節 虛數空間
?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正在熱播。鬼片不能當真, 但有些編排甚是好玩,其中之一就是女王的眼睛:能把人看沒了-- 哈哈,隻因她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女王的眼神不會隨便拋灑, 見女王要先過護衛,護衛是神殿裏的石柱雕刻,共5排, 前4排大致是:平民,武士,將軍,半人半神的祭司。第5排空的, 啥也沒有,但啥都懂的教授解釋了:這是虛數空間, 女王眼睛瞄到的人就消失在這個空間裏。
?
虛數空間,一個很不常見的數學詞匯:虛數。 用物理描述世界很正常,用數學就小眾了。 20世紀初的量子物理爆炸式發展,輝煌過後是大蕭條, 到現在徹底力竭,已經無法承擔解釋宇宙奧秘的重擔, 下一篇會講述物理的力不從心。
?
先說數學。古人曾經對數學有宗教般的崇拜, 最出格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認為數是萬物的本源, 為每一個數字賦予特殊的含義。這種想象力過於豐富, 情感過於泛濫,實在超出正常人的感知。
?
在一般人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數很好理解,數蘋果,12345。 分數也容易,數完蘋果要分蘋果。小數不算難,分好後要切蘋果。 負數在我們幼小的心中有點繞,有人說掙錢是正數欠錢是負數, 可欠錢也可以用(動詞+正數)的方式描述, 憑什麽一定要引進負數?但很快,我們到了高年級,學到方程, 解方程中體會到負數的妙用。
?
方程是一種初級抽象,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會有各種變換, 如果試圖給每一步變換找一種用common sense能懂的語言描述,那會很難很費勁。 數學的抽象從實際問題起步,但抽象是單行線, 不能返回實相的世界中。好在抽象的最終結果是答案,答案看得懂。 兩頭實在中間虛,全靠抽象來搭橋。 從中體會到數學的妙處以及不可捉摸。
?
負數之後,又有無理數。無理數讓畢達哥拉斯夜不能寐, 通過謀殺找心理平衡。無理數往深了想,確實很折磨人,無窮無盡, 無規律,好消息是我們無需經常跟它打交道。
?
上述的這些數,我們使勁捶腦瓜,好歹能理解個大概, 可虛數太顛覆了。十七世紀笛卡爾首先提出虛數:- 1的平方根是虛數i。這話別人說肯定被當作神經病, 笛卡爾說出來,沒人敢反駁。萊布尼茲矯情的讚美:“ 虛數是美妙而奇異的神靈隱蔽所, 它幾乎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兩棲物。”這可以當文科生的詩歌看。
?
實際上,虛數在隨後的300年中毫無用處, 除了工具性質的複平麵表示。20世紀初,時來運轉, 虛數結合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有了意義。數學裏“病毒” 概念的潛伏期也忒長了,3個世紀啊!
?
我猜“鬼吹燈”的作者“天下霸唱”讀過萊布尼茲的“詩”, 編出一個虛數空間。這空間是什麽,誰也說不清,不能說有, 也不能說沒有,但至少比冰川火瓢蟲沙漠行軍蟻更靠譜。 說不清就可以胡說,能寫出若幹本科幻小說神秘劇本愛情篇章。
?
怎麽從實數變虛數呢?一個輪回的劇本:一個人活著,是正實數, 歲數大了,生命力枯竭,終有一日,歸零,死了。人死了後, 並非萬事休,走過0那個點,人還在負數軸上繼續前行,但很快, 被平方根分解,魂靈降維進入虛數空間……
?
從虛數變實數,可以寫成愛情劇本:兩個虛無的靈魂,i和i( 都是自我的唯心派),一乘積(性融合?),就有了實際的存在, 最初的存在是負數,那是等待投胎。找到一個待懷孕的女人, 生命從0開始,隨後有了1,2,3.
?
這種對數學的實相解讀基本不靠譜。 但正是因為不能解釋也無需解釋, 純抽象的數學有了終極王者的風範,可能包含萬物奧秘。 畢達哥拉斯也許是對的,隻不過說法要改一改:數學是萬物本源。 是數學,不是數,不是數字,因為現代數學已經從集合起步, 數不再是根基。
?
?
第二節 物理衰敗數學興起
?
在近代現代科學中,物理扮演關鍵角色,如果不是最重要的。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帶來的不僅是物理革命,還有哲學理念的顛覆。
?
人都試圖對世界有一個終極的解釋。遠古靠神話,近古靠巫術, 有文字後靠宗教。文藝複興後,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有人拋棄先驗的絕對“真理”,開始試圖從自身的思考中尋找答案, 哲學誕生。但哲學終究是空對空,屬於不可驗證的假說類,不靠譜。 近代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大多數靠物理學來完成。
?
古典物理大致搞清楚了地球上物與物的關係,相對論放眼整個宇宙, 量子力學深挖微觀粒子。看這個架構,物理是全尺度的, 方方麵麵都覆蓋到了。愛因斯坦的光子說打開了量子物理的大門, 可他老了後又對此學說大力反對,隻因這理論過於玄妙。
?
量子物理的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觀測者的介入影響了觀測的結果, 粒子也許是量子化存在,但人一開始觀察,量子態立即塌縮。 科學家看到的是觀察者和對象的整合體, 而對象自身的規律也許存在,但人看不到。
?
還有,就是實驗方法已經到了極限,粒子太小,看不到, 實驗的方法是用另一個粒子去撞擊。粒子相撞,又落入“測不準” 陷阱,速度準了定不好位置,位置精確估不定速度。 現在的物理研究靠超級粒子對撞機,很費錢, 能看到的東西隻是量的積累,不大會有質的飛躍。
?
實證的物理研究方法到頭了,再沒有提高的可能, 那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不是也到頭了?有些天才說:No, 咱換個路子,物理不行了,上數學。
?
量子物理火爆時,數學隻是個輔助工具,從來不挑大梁。但偶爾, 數學也高光一把。一個有名的例子是數學預測了正電子, 後來實驗中觀測到。
?
另外,在描述微觀粒子運動時, 薛定諤方程和海森堡的矩陣力學打架,兩個理論都能吻合實驗數據, 但表述截然不同。在物理學家們爭吵時, 一個既是物理大拿又是數學牛人的馮諾伊曼, 證明兩者在數學上是等價的。
?
這開啟了一個思路:從實證出發有不同的表述形式, 但最深層的動因是同一個數學內核。既然如此, 數學內核才是最本質的,那些物理的表述反而是次生的。 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可以直接從數學入手。 物理學為粒子的有限維度建立模型, 數學家們直接思考任意維度的希爾伯特空間,立見高下。
?
在用數學思考時,不得不提一個人:圖靈。他不僅用數學看世界, 還用數學看人看AI。
?
?
?
第三節 人和AI的數學等價
?
圖靈號稱計算機祖之父,但常被人質疑。因為, 現在的計算機沒有圖靈照樣會出現,有他一個不多,沒他一個不少。
?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46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那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工程師的傑作。造出來後,要向上級匯報, 馮諾伊曼(就是證明薛定諤方程和海森堡矩陣數學等價的那位) 是他們的上級。他的腦瓜特好使,隻聽了一番介紹, 回去刷刷刷寫成一篇論文,總結了計算機5大部分的體係架構。 因為這篇文章,馮成了計算機發明人。直到現在, 所有的計算機都還是這個架構。看看,會做的不如會說的, 說得足夠好就行。
?
那圖靈幹啥了呢?他隻做數學思考,純數學的符號邏輯, 但又與實體世界有聯係,聯係的部分就是後來的計算機。 他奠定了計算機理論的數學基礎。但圖靈不僅僅想到了計算機。 他走得很遠,他在研究AI,用數學的方式。而現在AI炙手可熱, 是不是如圖靈所預料的那樣,拭目以待。
?
在圖靈的世界裏,數學描述一切,人的思維由數學表示( 沒有什麽神秘的靈性,都是數學符號的組合), AI的智能也是數學描述。既然都是數學,隻是形式不同, AI與人終究會等價,在數學本質上。
?
圖靈的AI不靠死算取勝,有自我意識和情感,甚至長跑後會累。 這個觀點直到現在也難得到認可。
?
數學真有這麽神嗎?很多人體會不到,因為到不了那個層次。 人類似乎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真正能用數學思考的人都是極具抽象能力的超級大腦, 平權在這裏不適用,民主的文明理念要改寫。 世界就是被這些超人設計的。圖靈本人很不合群, 按理說他跟馮諾伊曼能夠溝通,但他也沒接馮的offer。 一輩子孤單,交往多的隻有一兩個聰明的同性戀好友。對他來說, 與別人溝通,是水往低處流,降低了他的層次。
?
既然說世界的奧秘都在數學裏,而數學又那麽抽象, 那個體生命的體驗是不是就毫無意義呢?當然不是, 豐富的生命體驗會活躍大腦思考, 更寬泛更接地氣的實相生活能夠反推抽象的高度。
?
所以,好好生活,偶爾犯軸,用抽象的大腦數學一把這個世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