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軸心國逐漸成型並開始準備三戰!

來源: 2024-05-07 10:08:1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新軸心是西方的說法,指中國,俄國,伊朗,朝鮮以及一些還不算國家的組織,對比二戰時代的軸心國。套上這個頭銜,有助於西方妖魔化這些國家,當然這些國家自己是絕對不承認的。

出現這種說法有幾個年頭了,但現在,西方的情報部門透露,這事恐怕成真!狼來了,本來是嚇唬人妖魔化人的口號,現在狼真的要來了!這也算了遂了西方的願,美國一直努力把本來矛盾重重的他們往一塊推!

美國CIA首腦在國會征詢時表示,有情報表明,一旦中國和美國盟國因為台海或南海出現衝突時,俄國會介入加入中國一方。有人會說,這怎麽可能?再說俄國太平洋艦隊那點破東西,能頂什麽用?

在俄烏戰爭期間,中國雖然沒有提供致命武器,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俄國是無法支撐住的,這點俄國心知肚明。現在美國對中國施加了極大壓力,繼續支持俄國將付出極大代價。為了保住中國,俄國必須提供足以讓中國繼續支持他的好處,什麽是俄國能提供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呢?那就是加盟!

俄國太平洋艦隊不算什麽,但這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從圖們江一直到白令海峽,俄羅斯擁有上萬公裏的海岸線和無數的軍港,機場,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導彈,軍艦,飛機可以進駐那兒,直接威脅日本和美國。阿拉斯加就在白令海峽對麵,戰爭升級後,甚至陸軍都可以打到美國。況且,俄羅斯是核大國,核彈頭是中國的二十倍,有了俄國的支持,中國才可以避免美國壓倒性的核打擊,具有和美國MAD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的能力。MAD意思是同歸於盡!另外,俄國雖然航母不行,但潛艇很厲害,這可以在海戰中提供很大的幫助!

俄烏戰爭近日急劇升級了。俄蘇的傳統戰略就是平行多點進攻,這表現在一戰中的伏羅希洛夫戰役和二戰中的巴格拉季揚戰役,在長達千裏的前線上多點發動進攻,哪裏突破了,主力就轉移到那裏加強進攻。這樣能使敵人無法正確判斷對方攻擊方向出現顧此失彼。但這個戰略需要具有人員和武器的優勢,目前俄國具有這種優勢。鑒於烏克蘭重新得到美國和北約的加強,俄國要在那些加強落實之前,提前進攻,能得到多少就多少!

俄國的攻勢把西方逼入牆角,英法都發出了直接介入的威脅,西方各國也都向烏克蘭提供了可以攻擊俄羅斯縱深的武器。烏克蘭發出了打斷克裏米亞大橋的威脅,戰爭急劇升級了。西方麵對烏克蘭可能崩潰的前景,這是他們無法忍受的。同時,對中國的威脅也加強了,類似於1942年發給日本的最後通牒,也發給了中國:如果不離開俄羅斯,就弄死你!

從實際的情況看,在俄羅斯表示忠誠和願意結盟後(這來自美國情報的透露),中國選擇和俄羅斯站在一起。普京不久訪華,一定會有個條約或密約確認這點。盟約都是相互的,可以想見,如果盟約中要求俄國在台海衝突中幫助,那麽中國也必然有義務在俄國和北約發生衝突中相助!

中國很早就開始作戰爭的準備了,而現在加快了。金融上,中國已經開始減持美元和歐元國債,大量購入黃金。這幾年,得益於從俄國,伊朗和沙特進口的能源都可以用人民幣付款,中國積省了大量的美元等硬通貨,與其去買美國國債,中國選擇購買黃金。在和伊朗貿易中,中國發展出一套逃避國際金融和貿易監視的係統,這套係統中,國營和大的與西方有密切聯係的私營公司都不參與,因此西方也無法製裁。現在,對俄國的貿易也逐漸導入這個係統,所以從表麵數據上出現的貿易額減少並不代表真實情況。

美國是否敢於發動針對中國的核彈級別的金融經濟製裁,是否有能力說服其它國家也采取同樣的措施,目前還很難說。畢竟俄羅斯隻占世界貿易的很小一部分,而中國占了30-50%的體量。沒有中國的參加,世界將要陷入混亂,美國的日常生活都可能難以維持。但中國采取了所謂的底線思維,為最壞的可能作打算。

雖然現在有俄國提供能源,中國可以避免馬六甲瓶頸,但中國的綠色能源計劃的成功實施,也為萬一陷入熱戰和冷戰,中國可以避免因為能源供應中斷而被迫投降。

中國很早以前就將電驅動運輸放在一個戰略的地位,因為考慮到中國缺油,70%的油來自進口,而70%來自中東,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一旦和美國發生衝突,馬六甲被控製,中國隻得投降。而為了將西部的煤電和水電運到東部耗巨資建立起來的超高壓輸電線路,歪打正著地成了現在綠色能源的輸電線路,因為光風發電需要大量的空地,這隻存在於中國西部。

最近中國在沙漠光伏發電方麵取得了很大成就。由於光伏板的大量生產和成本降低,使得可以在荒漠上大量建設光伏田,而兩個意外的現象極大擴大了光伏田的意義。沙漠的根本成因是缺水,但空氣中還是有水分的,而光伏板提供的平麵成了夜晚冷凝最好的界麵,也在白天抵擋了強烈的日光照射沙麵。假以時日,光伏田區域竟然出現返綠現象,反而草長得太高成了麻煩。有人試著養羊,結果兩全其美。而冷凝水集起來也成了洗板水的來源。中國荒漠總麵積達國土的25%,據估算,隻要其中的1%變為光伏田就可滿足全國的用電需求。現在,光伏除了發電,還有綠化沙漠的作用,因此,中國加大了投入。另外,為了防備意外,中國同時建設了大量的煤電廠,已備在光風電不足時作為替代。能源方麵的進步,為中國在未來的爭鬥中提供了一個保障!

有文章回顧了美國創造石油價值鏈的曆史,總結出了三端理論:在生產端,洛克菲勒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通過改良設備、以及高效的冶煉技術,提高了煉化效益,繼而控製了美國95%的市場,又通過價格戰、雇文痞、收買黑幫等方式,一度控製了全球85%的市場;在運輸端,洛克菲勒放棄了當時廣泛流行的鐵路運輸,開創性地建立了龐大的輸油管道,大幅降低了石油成本;在消費端,亨利·福特開創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搞出了廉價的T型車,把洛克菲勒的石油消化的幹幹淨淨。“高效煉化技術-全新輸油管道-創新汽車生產線”,最終形成了“生產-傳輸-利用”的循環體係,成功取代了由英國主導的“煤炭體係”,大大加速了美國工業的發展。在1929年時,美國擁有全球78%的汽車,汽油和燃油料占石油總消費量85%,工業文明遙遙領先。

仿造美國建立石油價值鏈的路線,中國現在開始“矽能源”革命,即由光伏-特高壓-新能源車組成,對應一個新的“生產-傳輸-利用”循環體係,希望以此建立一個新的價值鏈,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價值。這在戰略上,也對西方產生一個挾製作用。西方都知道綠色能源對地球存在的重要性,但又不願意將這個價值鏈的頂端交給中國。而中國事實上處於的壟斷地位,對西方也是一個很大的威懾。

盡管美國和西方可以用貿易壁壘的方法,阻斷中國綠色產品的進口,但它無法禁止其它發展中國家進口中國的價廉物美的產品,而其本國的商家也會千方百計得到中國產品。那些宏偉的綠色計劃,沒有中國產品的加入就無法完成。而綠色的需求,在這些民主國家也會構成對政府的壓力。因為需要中國的綠色產品,對戰爭會產生一種遏製作用。

伊朗和朝鮮,不用勸,他們肯定會加入中俄軸心。兩個國家從戰爭角度上,都很有用。朝鮮擁有核武器,有相對於其經濟來說很強大的軍事工業,可以保持對日本,特別是韓國的威懾,吸引住這兩個國家大部分的注意力,使得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伊朗則通過威懾以色列,將美國很大的注意力吸引在中東,如果幫助它獲得核武器,中東的局麵將變得不利於美以。

二戰時大多數國家都是西方各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德日意就是沒什麽殖民地才發動戰爭的,現代屬於西方陣營的隻有二十來個國家,大多數國家都是獨立的發展中國家。和二戰時殖民宗主國能調動殖民地的資源不一樣,現在交戰雙方都得爭取這些國家,而他們中應該大多數會保持中立。這和二戰中大多數國家都反軸心國不同。西方國家都是民主國家,並不一定會都參戰,都得按照其國內的民主程序決定。而中俄伊朝都是獨裁國家,很容易搞定內政。

新軸心國如果完全成真,對美國也是一場噩夢。因此,現在已經有人建議,不要把他們推在一起,而要實行分裂政策。內部透露的川普的對俄方針,就是壓烏克蘭放棄被占領土,放棄加入北約,來防止俄國徹底東倒,就像當年杜魯門想以放棄台灣來換取毛澤東不一邊倒蘇聯一樣。

但政治有種慣性,也不完全決定於一個人和一個集團。從目前形勢看,確實有這種趨勢,就是戰爭集團開始成型,各國都在擴軍備戰,進行供應鏈脫鉤,戰略產業重構,戰爭的陰影越來越逼近。

二戰並不是在1939年9月1日突然爆發的,而是經曆了長達十年的醞釀期。三戰現在的階段,俄烏戰爭相當於當年的中日戰爭,而巴以戰爭相當於當年的西班牙內戰,如此看來,全麵爆發,可能還有3-10年吧。按愛因斯坦的說法,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麽武器不好說,但到第四次世界大戰時,肯定用石頭和棍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