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data/radio/album/02/36/236_120_120.jpg?rand=9280">
介紹和閱讀老莊思想相關的書籍
總節目 61 總播放 55595 總點讚 39 總評論 102

第十二講《焦慮,你躲過了嗎》

2023-09-08 18:16:59 播放 1320 評論 10
0:00

“誰能在動蕩中安靜下來,像水一樣慢慢變清澈,誰能在長久的安寧中慢慢生動起來?”

免責聲明:本節目內容為媒體或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文學城電台(海外電台)的觀點、立場以及投資建議。
評論
評論不支持HTML代碼
注意: 請不要在評論中留下不友好信息或者類似侮辱性的言辭。

謝謝收聽:)

很同意!不同意見帶來的思想的火花還是帶來口角的火花,其實都是辯論者自身決定的;但是這種傾向似乎是大環境決定的,因為都要成功,必須贏!

其實如果辯論的目的不是贏,而是把自己的觀點論據說出來以供參考,那還是值得的。可惜現在人心浮躁,贏還不解氣、還要把你打倒在地。修道之人隻好不辯為上

好文章。 不辯論,隻陳述事實,不去評論,不去評價。

我理解的“自由的靈魂”,要先給予他人自由,也就是認識到每個人的不同,欣賞個體的特性,尊重和盡量摒棄分別心,不因為表麵的一些跡象就去judge別人,這些是實現自我靈魂自由的基礎,當然這些要做到很難:)

而美加的孩子,大部分的家庭,父母從小都是誇孩子,鼓勵個性張揚,來自父母的肯定,鼓勵,和愛是培育自信的來源。學校也是同樣,所以孩子普遍能說會道,自信滿滿。

是的,你說的對,凡是都有好處和壞處,所謂陰陽一體:)) 但是中國學生的表達能力問題,我覺得根源在於大環境。一味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標準答案是最好的出路,孩子的天性和個性都得不到足夠的尊重,更別說鼓勵了。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是班裏唯一一個敢提出不同意見的,老師把我當愣頭青,我發言的時候,沒有一個同學附和我,但是課後有些人私下說同意我的看法。

其實,該辯論說出來就應該說出來。中國學生的表達能力總不如美國學生,我以為就是在課上學生的發言不受到鼓勵。而美國從小就鍛煉孩子們的思辨與表達能力。你年輕時喜歡爭論辯論,所以才練就出非常好的表達能力,不是壞事。隻是我們不一定刻意追求對錯輸贏,心裏就會比較輕鬆。

謝謝亮亮媽媽提綱攜領:)我也很喜歡,因為我年輕的時候經常和人爭論,辯論 ,而且非贏不可:

不需要解釋,不需要辯論。辯論的目的就是贏,而真理是不需要辯的。天什麽也不說,四季輪回,萬物生長。沒有必要在辯論上浪費情緒。謝謝你的播音,很喜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