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喝茶,聊天,會友 - 壹嘉出版網上會客廳

美國獨立中英文出版機構壹嘉出版網上會客廳,以發表壹嘉書摘、人文資訊為主
個人資料
博文

【按:本文是著名學者徐友漁在《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論壇>紀事》新書發布會上的發言記錄。 《青年論壇》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的一群青年學者創辦於1984年,以其高舉“自由”旗幟,敢於觸及敏感政治問題的思想鋒芒、清新活潑的爽利文風大受歡迎,很快,雜誌周圍聚集了包括李澤厚、王元化等老一輩學者和易中天、鄧曉芒、陳東升、胡平等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隨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 徐斌口述吳鳶執筆 此文係吳鳶依徐斌口述寫成,從未發表過。徐斌原係國民黨某部炮兵團團長,1948年作為蔣經國幹部培訓機構“戡建班”成員被選中,成為“經濟管理工作隊"(又稱“戡建隊”)的一員,赴上海“打老虎”,負責清庫和檢查工作。本文原題為“我隨蔣經國在上海限價中的片斷”,以客觀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王雁翎退休前是海南《天涯》雜誌主編,也是夏榆多篇散文佳作的編輯。本文中,她寫出了一位優秀編輯對於優秀作家、作品的敏銳感覺與判斷,也寫出了一份優秀期刊與氣質相合的作家的相互尋找和共生:一個作家與一個刊物是否投緣,也有一個互相尋找、互相選擇的過程,同氣相求的話,終會尋找到對方。《天涯》1996年改版,突出純文學重圍,把觸角伸入到思想文化領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失去郵址對很多和我有關聯的人來說,也就意味著我從這座城市的消失,我的父母、愛人、兄弟、朋友,他們無法找到我,我成了一個不在場的人,雖然我還在其中漂流,但沒有人知道我的行蹤。“ 本文原題《失蹤的生活》,是夏榆的散文代表作之一,首發於《天涯》雜誌2002年第3期。 失蹤的生活 夏榆 漂流,將我們推入孤獨,推入一個絕對的遠景: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按:本文節選自摘自壹嘉新書《鳶飛戾天:一位國軍少將的抗戰軍旅實錄》,原題《在東戰線上》。這是一部罕見的由抗戰軍人親筆撰寫、發自前線的戰地報道集。作者吳鳶,1927年投身北伐,1934年起追隨王耀武將軍,加入後來被稱為"國民革命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74軍,經曆了從抗戰第一戰(淞滬會戰)到最後一戰(湘西會戰)的全過程,並以長衡戰役、湘西會戰中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吳鳶是原國軍第二綏靖司令部第一處少將處長,1927年從軍,曾隨國軍74軍參加了從淞滬戰役到湘西戰役的抗戰所有重大戰役,並多次獲獎受勳。1948年10月吳鳶在濟南戰役中被俘,隨後釋放。1950年“鎮反”運動中,他作為“國民黨在大陸的殘餘分子”再次被捕,開始24年的牢獄生涯。1975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中央統戰部關於寬大釋放在押的原國民黨縣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抗戰時期國軍後方的軍民關係是怎樣的?本文作者吳鳶,長期追隨國軍名將王耀武,隨74軍參加了從抗戰第一戰(淞滬戰役)到最後一戰(湘西戰役)的全過程,抗戰時期最後軍職是第四方麵軍司令部第一處少將處長。吳鳶同時兼任多家報刊的特約記者,撰寫了大量戰地報道,為抗戰史留下難得的第一手資料。本文選自吳鳶戰地報道集《鳶飛戾天:一位國軍少將的抗戰軍旅實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智取張古山吳鳶按:本文摘自壹嘉新書《鳶飛戾天:一位國軍少將的抗戰軍旅實錄》。這是一部罕見的由抗戰軍人親筆撰寫、發自前線的戰地報道集。作者吳鳶,1927年投身北伐,1934年起追隨王耀武將軍,加入後來被稱為"國民革命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74軍,經曆了從抗戰第一戰(淞滬會戰)到最後一戰(湘西會戰)的全過程。戰火紛飛之中,吳鳶將軍(吳鳶抗戰時期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論壇〉紀事》新書首發座談會將於2月24日(本周六)上午10-12點以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參會嘉賓包括斯坦福大學教授吳國光、著名學者徐友漁、胡平等,由原《青年論壇》北京記者站記者,多維、明鏡等媒體集團總主筆高伐林擔任主持,歡迎參加,並享受壹嘉思想人文類圖書6-9折優惠! 日期:2024年2月24日(周六)
時間:美西時間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珞珈之子本文摘自壹嘉新書,李明華著《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論壇〉紀事》(以下簡稱《紀事》)的第四章,“思想的群峰”。鍾靈毓秀、自由奔放的八十年代武大,孕育了一代領時代風騷的的武大人,以及《青年論壇》《這一代》等青年雜誌,但波詭雲譎的政治風雲,隻給了它們極有限的生命:《青年時代》跨四個年頭,《這一代》則僅僅出了一期。本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