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二月份最後一周的多倫多下了大雪,刮了大風,原住民的抗議從封鎖全國鐵路轉為城際上班小火車,中小學教師的罷工還沒有結束,又一波多倫多戶外工人罷工就在眼前。更讓人焦慮的是我們村新冠發病人數與日俱增。直到上一周某天晚上,連平時很少網上發聲的老爸都在轉發”囤貨抗疫“的文章,我才發現焦慮比病毒在我們村蔓延得速度快多了。不但是朋友圈的小夥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聖誕新年將至,給家人和朋友送禮物大概是北美人民最經典的年末必考題。和中國過年直接給紅包不一樣,送禮物不僅考察送禮者的財商,更是情商的一次集中年檢。周末我在人民的Costco看到一對中年國人夫婦在給朋友家的孩子挑節日禮物。隻見先生抱著一摞<EnglishSmart>,<MathSmart>之類的數學英語習題冊如獲至寶:”這個太合適了,過節放假在家孩子也不會閑著了!&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英國回來的某天晚上,我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把休·格蘭特和茱莉亞·羅伯茲在1999年拍攝的愛情喜劇《諾丁山》重溫了一遍。作為孩子都到早戀年紀的兩娃媽、上次戀愛還是20多年前的中年女人,複習“無腦愛情片”說起來都不好意思。不過那個晚上特別美好,看著俊男美女終成眷屬,借用電影裏的一句台詞“Surreal,butnice”(超現實,但很好)!"Surrealbutn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西區看戲,大概是我們倫敦行的亮點之一。刷了《漢密爾頓》和《女巫前傳》,比百老匯價格親民不少。把我們在西區的見聞編了個視頻,和大家分享! 倫敦西區是和紐約百老匯齊名的世界戲劇中心。這次去倫敦,帶娃西區看戲也是一項重要行程,同時也感受了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腐國活躍繁榮的文娛市場。 倫敦西區也被稱為劇院區,大致是以皮卡迪利廣場,托特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英倫之行,喂鴿子可能是我們家娃印象最深刻的免費活動。11月中的倫敦,雖然有點清冷,不過大部分天氣都還算晴朗,戶外走走停停還是很愉悅的感受,不像我們村已經早早地下起了雪。 Trafalgar廣場算得上倫敦最有名的"鴿子廣場",實地考察後發現果然名不虛傳。腐國的鴿子熱情友善,有吃的便是大爺,甚至還爬到遊客的手上,終於理解為什麽梁朝偉會打著飛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幾天我中學同學群裏有人秀了幾張照片,人過不惑依然美麗動人,讓大家最為驚歎的是身為三個娃的媽,竟然沒有“媽氣”! 於是我們一班中年老母馬上低頭自我檢討,是什麽讓當年一樣在食堂搶過肉包、在操場上跑800米的花季少女,分隔幾十年後氣息就如此不一樣? 先說說“媽氣”是什麽?就是每天所有的生活都是圍繞著孩子、已完全化身“誰誰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世界上有兩種秋天,一種叫“楓葉國的秋天”,一種叫“其它地方的秋天”。今年的天氣冷熱適宜,楓葉季來得比往年都長。我們沒有象往年一樣出大多倫多地區加入“賞楓隊伍”,就在多倫多市區,也收獲了美麗的秋景。我做了下麵這段3分鍾的視頻,分享一下多倫多的秋。雖然短暫,但要讓你們相信,加拿大不隻有“冬季”和“大約在冬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每年十月的第二個周一是加拿大的感恩節,慶祝豐收、感恩所有。吃火雞大餐是北美感恩節的一個習俗,今天的故事要從火雞講起。 火雞個頭傻大傻大,肉質也說不上細膩,對中國人來說,哪有北京烤鴨、重慶辣子雞、上海白斬雞、港式乳鴿、東北小雞燉蘑菇、南京鹽水鴨(此處省略n個地方的飛禽)好吃呀。 可是每年我都會在過節前去超市認領一隻大火雞,花幾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個老外基於多年的觀察跟我說,“當放學後看不到孩子們在小區裏打曲棍球,而是聽到家家戶戶傳來的鋼琴聲,就知道那是到Markham(馬村)了”。我感覺這也算來自多倫多的“東城土著”對我們“海澱人民”的一種客觀認識。 在別的地方,“進城”去市中心是郊區人民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可是對居住在我們大多倫多地區“宇宙中心”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個導演,七段曆史,七個視角,七種風格,我是懷著讀高考作文的心情來“拜讀”電影的,感覺七位導演雖然得分有上下,總的來說都是課代表水平的命題作文了。 主旋律賀禮式電影,搶到了多倫多村裏首映當天周票很不容易,值得記錄下來一點觀感。兩個半小時,有淚點,有笑點,宏大敘事背後有小人物的悲喜命運,讓普通人感同身受,難怪有人說“祖國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