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城軒

沒啥好說的,感興趣的朋友自己進來看吧.
博文
剛才有幾位加國朋友談論到溫哥華的地產投資,其實這二十年拜托中國大陸的飛速發展,亞洲移民的大量湧入和溫哥華本地的市政發展,隻要在溫哥華有地產投資的朋友,基本都有收益,隻是收益大小有差別。如果能夠趕上下麵幾個大的熱點,收益更是天壤之別。 進入2000年,經過了九十年代近十年的低迷之後,溫哥華的房市開始複蘇。以ubc大學為中心向東環繞的傳統溫哥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01 08:29:07)

現在每到一個地方,首先要陪同太太旅遊觀光拍照,最後如果有空餘時間,才輪到淘寶節目.先上幾張美景圖. 驚豔於夏威夷的美景,還有她的文化.夏威夷是近代亞洲人到達比較早,比較多的地方.最近幾百年來中華文物已經遍灑世界各地,夏威夷也不例外.隻要你用心觀察,在許多角落都會發現具有中國元素的收藏品.由於時間倉促,這次隻是到了歐胡島,其他幾個大島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每個人都能夠具有很高的鑒賞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嚐試培養自己的鑒賞能力就不是那麽難。 老祖宗有句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現在把這三件題材相同的瓷板畫局部放在一起,請您鑒賞。 這種臥虎不是我們常見的猛虎下山體裁,而是清晨的大夢初醒。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認真分析,您就會有自己的判斷力。 在經過您的認真比較後,如果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11-21 10:08:27)
看了萬發兄轉發的文章"古玩收藏,小心贗品",有幾點感受,寫篇讀後感. 最近剛剛拍出的達芬奇的救世主,以前一直被認為是贗品.幾年前,在荷蘭發現一幅梵高的名畫,之前也一直被認為是贗品. 收藏需要有兩個基本功,一個是鑒別年代的能力,一個是欣賞藝術水平的能力.許多初學收藏人都陷入一個誤區,一上來就想要自己馬上具備鑒別年代的能力.告訴你句大實話,即使是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0)
(2017-11-13 10:27:46)
前些年一提到收藏,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不務正業,傾家蕩產的花花公子。這些年隨著國內收藏市場風生雲起,財富的示範效應,越來越多人加入收藏的隊伍。海外收藏隊伍也是日益擴大。目前在海外市場隻要有中國元素的東西,無論國人,西人,懂貨的,不懂貨的,都會坐地加價,三兩塊錢撿漏的時代似乎不再了。 收藏大眾主要有利益型和興趣型兩類,利益型的收藏者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7-11-08 08:40:04)

先說點題外話,目前海外的收藏人群很大,本城就有許多藏友,但是好像還沒有一個專門的壇子,需要通過走小門才能進去,有時還不得要領。建議論壇給予考慮。 廣彩在十九世紀之前主要出口歐洲,在嘉慶道光之後,越來越多的廣彩瓷器出口到北美. 早年銷往歐洲的有許多是為家族定製,帶有徽章紋飾,而銷往北美的很多都是大路貨.像這種美國鷹旗圖案就屬於美洲本地比較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其實這兩者許多地方是相通的,炒股不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買樓不碰自己不熟悉的地段. 本人玩了十幾年的北美股票,買賣的股票總是那兩三隻,隻要上市公司不關門,炒股就是炒波段.隻要證交所不關門,就沒有崩盤一說. 在房地產市場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各種情況也都遇到過.當然是有幸上漲多過下跌,碰到過坐地加價一粒米,也碰到過買房子搭送汽車的年份.同股票不同的是,股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兩天壇子主要是美國地主討論關於S8租客,仔細地閱讀了每篇文章及其評論.作為加拿大的投資者,也發表點看法,先給大家分享一個親身經曆的投資故事. 這是溫哥華傳統的高尚住宅區,左右鄰居都是千萬豪宅,這套房子的上一任屋主是個華人,當時作為投資房買下來,把房子分租給了八位年輕的學生租客,即使這樣,每個月三四千元的租金仍然是負現金流.他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去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07 19:18:04)

海外的朋友都有去舊貨店淘寶的經曆.在北美洲有許多舊貨店,裏麵的東西都是一般人家裏打掃衛生,或搬家清理出來不要的東西,免費送到舊貨店,還有一些屬於慈善機構捐贈.店裏收集整理後標出價格再賣.本人也經常把家裏不穿的舊衣服,不用的舊電器捐到店裏. 我家附近那個舊貨店,散步經常去轉轉,根本是淘不到任何古董的。那天偶爾進去竟然一眼看到這個道光礬紅獅子葵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