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2-08-28 15:10:10)
中國發展得這麽快連美國都擔心了是因為共產黨宣言的精髓階級鬥爭和資本論的理論核心計劃經濟這二件法寶在21世紀的中國已經蕩然無存.這是鄧小平的千秋功業而不是毛澤東.華國鋒是個忠厚之人.他任主席期間去他女兒學校開家長會好像沒先例.他的下台就是因為他的忠厚,他牢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堅持二個凡是而被鄧小平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打倒.國內許多人懷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猝不及防的瘟疫讓世界心碎 從去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原武漢市二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發現患者到武漢市封城一共25天,這25天武漢市 政府的確對吹哨者艾芬,李文亮等醫生的警告不但不重視反而給予訓誡,以至於疫情迅猛爆發,這個慘痛的教訓根子 在於國內的體製,如要拿省市領導頂包明眼人是看不過去的.習近平在春節團拜會上的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二天瑞典辱華風波在網上引起熱議,有些帖子讓人氣憤不已. 9月的跟帖∶你說少跟這兒綁架華人,人家電視台清清楚楚講的是中國人,再講清楚點就是大陸.
你認為華人不是中國人,瑞典人和大陸人誰是你的祖宗?像你這種無恥的漢奸就不能稱為人.鴉片戰爭後的中國受盡了外國列強欺辱,上海黃埔公園門口掛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美國的排華法案,印度尼西亞的反華暴行,屠殺華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為悼念80年前慘死在禽獸不如的日本強盜屠刀下的30萬同胞的冤魂.為忘卻了的紀念.為遲到了的國家公祭日喝采.1972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勃朗特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驚天一跪震撼著千萬人的心扉,日耳曼這個堅強的民族在經過戰爭磨難後對納粹的罪行有了清醒的認識.聯邦德國曆任總統和總理在不同場所代表德國對戰爭進行道歉和懺悔.1998年赫爾佐克在紀念猶太人遭納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12-01 11:25:26)
這幾天裏約奧運會上澳大利亞的霍頓對孫陽謾罵引起的風波鬧翻了天,獲得了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的霍頓說得了銀牌的孫陽是嗑藥的騙子.事發後中國泳聯向澳大利亞泳聯提出抗議,要求霍頓道歉.而澳大利亞的回複是這是他的權利,他為支持幹淨的運動員發聲,祝他好運.拿了冠軍的霍頓對善意和自己示好的亞軍孫陽出陰招絕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澳大利亞的運動員服用禁藥世界皆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7-11-25 13:53:57)
我上小學三年級時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學校裏動員學生說榮毅仁捐獻了七架飛機.我回家向母親要了一角五分錢交給了老師,這正好是一顆子彈的價錢.
一.戰爭前的雙方背景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在雅爾塔會議上秘密協議將在二戰結束後把日本的殖民地朝鮮由美英蘇中四國實行國際托管.1945年8月9日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即三八線,
由美蘇分別占領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7-11-15 13:41:38)
國母宋慶齡在蔣介石逃往台灣時毅然決定留在大陸是下了何等的決心,國民黨的始祖孫中山的夫人竟然和共產黨站在一起,讓國民黨十分難堪.共產黨當然十分重視這位至關重要的重量級人物,開國時給了一個國家付主席的頭銜.宋慶齡看好共產黨是相信共產黨一定會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事與願違,從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宋慶齡就感到不太對勁,執政黨的承諾沒有兌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12 11:30:31)
我的曾祖父有三子,祖父排行老二,三叔祖李炳文外號李三聾子,吝嗇到了極致,他一個皮蛋吃七餐的故事在我們李氏親屬中是家喻戶曉。在他結婚不久,有一個和尚來化緣,一見他就問“施主一臉福相,不知一生要子還是要財?"要財,要財",三叔祖一生有用不完的錢,叔祖母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
故事主人公李立柔排行老三,我們這一輩都叫她三伯伯,為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7-11-05 20:08:17)
今年11月7日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誕生一百週年,盡管他已在26年前就煙消雲散.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強大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傾刻間也土崩瓦解,不費一槍一彈一座貌似堅強不可摧的鋼鐵大廈瞬間倒塌,這其中的玄機值得人們去深思. 共產主義為何能在世界範圍內堀起自有人類社會開始就存在窮富貴賤之分,生活在金字塔上層的一般是富貴之人,而在低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8-26 14:32:57)

香港回歸中國一眨眼已過去二十年,而今年也正好是鄧小平逝世二十週年.當年讓人遺憾的是鄧小平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1997年能去香港目睹150年前腐敗的清政府丟失的香港回歸祖國,他在香港回歸前幾個月與世長辭.如今的中國和四十年前的中國相比已脫胎換骨,許多人做夢也沒想到文革後千瘡百孔的中國會一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58年毛澤東喊出15年超英趕美,對經濟幾乎白癡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