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那點事

寫下來為了不再忘記。。。
博文
(2015-11-21 21:28:48)
因為排行第三,小時候母親為了方便,隨口便叫‘小三’,於是這就成了我的小名。除了外人喊我大名外,家人親戚包括發小都喊小名。不知什麽時候這個小名好像不登大雅之堂了,如果有人當眾叫我小名,我會覺得不自在,會站在那裏傻笑而不應,心裏還自我安慰‘曉珊’而已。我把這種感覺告訴過發小,她笑了,不以為然。因為叫順口了,一時半會兒改不過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30 23:08:27)
最近在文學博客中看到好幾篇有關抑鬱症的博文,因此讓我想起了幾個我認識的人:一.
2013年7月的一天,姐姐突然從悉尼打來電話告訴我:餘醫生死了,從單位的八層樓跳了下去。他是我姐夫的朋友,我們很熟。回國時有時候會一起購物吃飯,人很熱情,嘮叨。不知道為什麽一直沒有結婚,姐姐說是因為他挑剔。記得有一年回去吃壞了在他們醫院吊針,還是他裏外張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6 22:26:59)
我在打工時認識了一個上海男人,比我小幾歲,不高的個,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還帶著美音。他已經在這家公司做了十幾年,在留學生中算是很幸運的。他那時是兩個車間的工會代表,所以有時可以看到他上班時間在車間中繁忙穿梭的影子,尤其是在工會選舉的時候以及三年一次與公司老板談判的日子。
有人背後議論,說他自稱'百萬富翁',因為他90年代以18萬買的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中國城市到澳洲定居的第一件不習慣的事情就是,經常會聽到烏鴉的叫聲。中國農村把聽到烏鴉叫當做不吉利的事情,因為那聲音聽上去確實有點毛骨悚然。到澳洲後每次去shopping,停車場都能見到它們,烏黑油亮,細看時那眼睛是綠瑩瑩的,瘮人。
大家都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可是很多人到澳洲後卻發現還有一種鳥與烏鴉體型相當,叫聲相似,隻是黑白相間,就有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03-14 02:22:18)
讀了那麽多年書,兒子總算是畢業了。開始上班後,連他自己都說:我長大了。接著就考慮搬出去住的問題,還說:一直與父母同一個屋簷,在澳洲恐怕連老婆都找不到,也可能這是他想搬出去住的措辭。我17歲離家獨立生活,知道在父母的羽翼下永遠飛不高,長不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盡管舒服,但不自主.。因此對兒子的打算持支持態度。
兒子買了數件襯衫和領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5-03-09 19:33:33)
人生何處不相逢
人的一生中,雖然不奢望總是充滿陽光一帆風順,但當有人在陰霾寒冷黑暗裏伸出援手,你就會永遠記住那一瞬間的敞亮和溫暖,說不定還會鼓勵你有活下去的勇氣。那一縷光明,深深地嵌在了你記憶中的某個角落,時不時的冒出來,讓已經有點退化的大腦重溫走過來的路,感動其中與感恩其人。在我的印象中,母親提到過好幾次,在她最黑暗的日子裏,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5-03-05 20:28:22)
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回憶過去的事,尤其聽說同學聚會,小學的,中學的和大學的。當別人問起小學同學的名字時,很遺憾男生我大多叫不上,包括班主任,隻記得幾個過去常一起玩的女生。她們指責我說,人生的第一件事是應該記得很牢的,你怎麽都忘了?是啊?我怎麽都沒印象了呢,冥思苦想了半天,仍不得要領。
大概我的腦子象有的硬盤,會出現BadSegmen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2-27 22:55:28)
龍應台在她的那篇“從馬桶看文化”中,從馬桶的構造區別引申出了對待汙垢和克服過去,麵對現實的不同的文化觀。 好像大多數人都不像她提到的德國人那樣:如廁後認真地審視過去,反省完之後按一下,讓強勁的水流大聲地將過去衝洗得幹幹淨淨。大多數人可能都像我這樣,如廁時從不觀察馬桶的構造,完事後不加思索匆忙一按了之,繼續該幹嘛幹嘛。 但是到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