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軒的博客

隨便講一講每天的感想和見聞。
博文
點評一
鎔基老朱,誌大才疏;
善誇海口,當代馬謖;
為相幾載,民國皆誤;
胸無百姓,心麵冷酷;
厚愛官吏,頻頻加銖;
國企改革,一塌糊塗;
剛愎自用,名有虛徒;
錯用此人,責在鄧夫;
悻得逃斬,苟且偷度;
曆史公正,恥辱之柱;
每談老朱,國人皆怒,
哀哉悲哉,可恨老朱!!!
點評二
鎔基朱胡來,治國是蠢才;
滿腦輕民意,百姓遭屠宰;
築起三座山,黎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被朱熔基害得最苦的是農民
中共十六大之後的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意義重大,事實上對江澤民,尤其是朱熔基在農業、農
村和農民問題上的失誤進行了初步的清算。因此,這次會議可能成為中共
經濟政策一個重大的轉折。正如大家所預料的,要製定新的政策,前提就是
要清算朱熔基的失誤。
 朱熔基任上最明顯的失敗是他的農業政策,這一點連他自己也不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對江澤民在一機部曾為"科級"一說的反對意見的總回複
首先,我必須聲明,我在此文章中所提到的基本內容,均直接來自一機部的老人們.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又是當年曾和江澤民多年相處的同事和老朋友.我沒有進行過任何猜測和推理."科級"一事更是來自三種不同人的說法,並非我本人根據公開發表的,江的簡曆上的一些研究所的名字猜測而來.順便說一句,這種猜測方法是本人曆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關於周恩來”九大”發言的幾點看法:回蓑笠翁兄
我非常感謝蓑笠翁兄的及時回應,但還想對蓑的回應提幾點看法.
1,蓑兄引出的是周恩來在中共九大全體會議上的”發言”,而非”報告”.兩者之間有本質上的不同.
”報告”是代表上一屆中央委員會向全體黨代表匯報工作,並提請全體代表審查,提出意見,然後表決是否通過.曆屆代表大會的”報告”(如七大的三個報告,八大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猶豫不決、進退失據、首鼠兩端”的朱鎔基最終放棄了農民利益在朱鎔基主管中國經濟期間,農民不堪承受的苛捐雜稅負擔引起人們的關注,從官方出版物到民間網頁,常有認真討論。農民──中國人主體──所處的困境,引起越來越多的有良知的、真正關心大多數中國人生存狀態的學者專家的關心。與此成鮮明對比,朱鎔基政府除了年複一年發幾份大同小異的紅頭文件,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92年作古的原副總理王任重是河北人.在文革前曾任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和中南局書記,深受當時的”中南王”陶鑄的信任.
文革初期,陶鑄被調到北京,一度官拜”第四號人物”.王任重也隨之春風得意,主掌中南五省,兼任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誰知好景不長,王任重的”老板”陶鑄很快以全國”最大保皇派”的身價被打倒,”湖北省最大的走資派”王任重也隨之被造反派掀翻在地.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民銀行前行長胡立教和他86年被胡耀邦處死的兒子胡曉陽
起軒
中國人民銀行前代行長胡立教是"紅小鬼"出身.1928年,15歲的胡立教即參加紅軍.長征中,胡立教在紅軍總部(軍委)二局做通訊情報工作,任副局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新四軍軍部三科(通訊科)工作.皖南事變那場惡戰中,胡立教和楊帆(解放初的上海公安局長)兩人,從槍林彈雨的重兵包圍圈中,最先冒死殺出重圍,可謂"英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貴人相助,平步青雲:八十年代江澤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起軒
江澤民於1980年到一機部時,僅僅是個科級幹部(一機部所屬二級所的所長).當時是被”借調”到一機部外事局的.剛到部裏的頭幾個月,由於沒有正式的辦公室,每到午休時間沒有地方呆,隻好和其它”借調”到一機部外事局的”哥們兒”一起,到處找空辦公室午睡.運氣好的時候,找到空辦公室,鎖上門,每人躺在四把椅子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目光短淺,見識平庸,眼高手低,好大喜功--淺談朱鎔基
自從朱鎔基升任主管經濟的副總理之後,中國的國民經濟就開始每況愈下直至今天的全麵蕭條。這中間固然與搞資本主義必然會帶來的經濟危機周期以及各種客觀因素有關,但朱鎔基及其幕僚搞出的一連串錯誤政策也是決定性因素之一。限於篇幅,這裏隻舉幾個例子。
朱鎔基上台伊始就進行了所謂的清理三角債和宏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懂經濟”的專家,還是剛愎自用的草包?評朱鎔基的"糧食流通體製改革"
很多人說,朱鎔基總理是中國”唯一懂經濟的領導人”,為什麽他主持的糧食體製改革的成效,竟和朱總理“懂經濟”的程度成反比?這一點使人頗費思量.
糧食流通體製改革,是朱總理1998年在人大會議上提出的六大改革之一。我所認識的經濟界人士,幾乎都認為糧改是一大敗筆,其中暴露出朱熔基在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