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美國,加拿大的華人,尤其是大陸過來的華人,華人支持共和黨和Trump,反對民主黨,其更本原因是在大陸受到的狼性教育,很難理解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心,因為生長在資源源缺乏的環境中,長期受到優勝劣汰觀念根深致固,在心裏上對共和黨的理念更為貼近。認為自己是層層考試中選拔出的人才,看不起體力勞動人民,崇拜金錢,權力。隻可惜,膚色無法改變,被極端白人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漸進的政治製度改革,徹底改變不透明的黨選,避免黨爭和內鬥,以及利益集團的金錢選舉。 選民並非理智,選民的選擇可能是糟糕的選擇,選舉製度應有過濾功能來選擇最優的數個候選人給選民做選擇。 好的選舉製度應是對人才的優勝劣汰,應走出人治,應給予大眾以真正的投票權,應能避免黨爭和內鬥,應能避免個人的獨裁,應該能避免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香港特別行政區司法權和終審權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高度自治權”授予的, 並非基於主權而產生的權力,是中國具有地方性、區域性的司法權, 隻能在基本法授權範圍內行使其權力。 在任何時候,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都不得依其司法權和終審權自行創設新的權力, 更不得行使管轄和審理涉及與國家主權相關事項的權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對於有權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4基地是中國的第一個反導基地,父親1968年開始加入640工程,剛開始在新疆庫爾勒,20基地第四實驗部,當時是一個師級單位,70年隨24基地搬到雲南尋甸大石洞,24基地隨升級為軍級單位,640工程在70年代初達到高潮,到70年代末,國家決定下馬640工程,而1979年父親調離24基地,他整整在24基地幹了11年,而全家就一直兩地分居到1975年,直到母親可以隨軍做醫生,全家才可以團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9-27 19:50:07)
有的朋友可能疑惑,解放初,人那麽窮,怎麽上的起學呢? 父親回憶,上私塾需要交學費(糧食),低年級交5升糧食(小麥),高年級交1鬥(10升)糧食。
但是,上民國小學,並不需要交學費。民國的國民教育是公辦的,教授國文,數學,父親還記得一篇國文“去,去,去,去上學,大家去上學”。此國文教材為知名學者梁實秋編撰。 解放後的小學,也並不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9-25 21:11:56)
父親生於1939年12月,父親上過私塾半年,又接著上民國小學直到小學三年級,上民國小學,進學校,唱三民主義,給孫中山鞠躬。小學四年級,解放了,不過小學課本沒有什麽變化。 父親回憶,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 尤其初中升高中,一個汝南地區(包含幾個縣),僅僅隻有一個高中,每屆僅招4個班,200人。 據父親回憶,在他上初二的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9-25 18:35:05)
母親一家一共9個兄妹,家裏除了她和舅舅都餓死或病死了。母親是最小的,舅舅比母親大10歲,每次都是背著她去要飯,後來被姥姥一家收養,再後來上中學,考上中專。 我可以想象到,母親和舅舅在寒冬臘月裏,衣衫襤褸地出去要飯,母親還小,隻好趴在舅舅背上,兄妹二人,走過一家又一家... 後來被姥姥一家收養,雖然姥姥家也有孩子,但他們倆依然是最親的...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9-25 18:16:38)
母親是軍人,母親是1967年從信陽醫專畢業,分配到汝南縣下屬的鄉級醫院工作,可穿上軍裝一直是母親的心願,和軍人的父親結婚後,在父親在70年代初調動到雲南24基地後,母親終於可以穿上軍裝,從軍了。 母親今年8月29號離開了我們,她的遺囑是穿著軍裝,蓋著黨旗離開... 父親說,你母親一生的願望就是穿軍裝...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的父母都是貧農出身。
母親是1940出生的,母親一家一共9個兄妹,家裏除了她和舅舅都餓死或病死了。母親是最小的,舅舅比母親大10歲,每次都是背著她帶著她去要飯,後來被姥姥一家收養,解放後,上中學,考上中專。
父親是1939年出生的,父親沒出生,我的爺爺就被抓壯丁抓走了,9歲又沒了我的奶奶,父親是真正的孤兒,父親說他那時最大的心願是能吃飽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