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9-09-13 19:56:22)


花茶(Scentedtea)又稱熏花茶、香花茶、香片。為我國獨特的一個茶葉品類。由精製茶坯與具有香氣的鮮花拌和,通過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葉吸附鮮花的芬芳香氣而成。產於福建、江蘇、浙江、廣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雲南等地。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上等綠茶中加入一種香料--龍腦香的製法。13世紀已有茉莉茶窨茶的記載,明朝(1592)程榮所著的《茶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是我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鬆溪和建陽等縣,台灣省也有少量生產。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曆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製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麽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采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由於原料粗老,黑茶加工製造過程中一般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為葉色多呈暗謁色,故稱黑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數民族飲用,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群眾喜好飲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加工工藝上,黑茶也有自己獨特的工藝。黑茶產區廣闊,品種花色很多,有湖南黑茶加工的黑磚、花磚、茯磚,湖北老青茶加工的青磚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雲南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紅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調、揉撚(切)。發酵。幹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幹茶色澤和衝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
  
  紅茶開始創製時稱為“烏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香氣物質從鮮葉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這種黃色是製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茶芽葉細嫩,顯毫,香味鮮醇。由於品種的不同,在茶片選擇、加工工藝上有相當大的區別.比如,湖南省嶽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茶,采用的全是肥壯的芽頭,製茶工藝精細,分殺青、攤放、初烘、複攤、初包、複烘、再攤放、複包、幹燥、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酵茶,以本茶的創始人而得名。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的產生,還有些傳奇的色彩,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載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南岩村裏有一個茶農,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采茶,采到中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撚、幹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衝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堿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9-13 19:08:45)


茶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健康不佳的人要慎之飲茶。主要可歸結為31條,如下:
1.發燒忌喝茶。茶葉中咖啡堿不但能使人體體溫升高,而且還會降低藥效。2.肝髒病人忌飲茶。茶葉中的咖啡堿等物質絕大部分經肝髒代謝,若肝髒有病,飲茶過多超過肝髒代謝能力,就會有損於肝髒組織。3.神經衰弱慎飲茶。茶葉中的咖啡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9-13 19:02:07)
茶葉品種繁多,其中中國最多。目前茶葉分類尚未有統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教授提出的按製法和品質為基礎,以茶多酚氧化程度為序把初製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紅茶等六大茶類。這種方法已被業界廣泛應用。此外,結合茶葉的商品形態可把茶葉分成紅茶、綠茶、花茶、烏龍茶、白茶、緊壓茶和速溶茶等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飲茶能養生,對此人們已是公認。按照我國傳統醫藥學的說法,茶葉的因品種、產地不同,便有寒溫甘苦等茶性的不同,對人體的功效作用也各異。為了取得更佳的保健效果,人們春、夏、秋、冬四季飲茶,要根據茶葉的性能功效,隨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品種為宜,以益於健康。
  春宜飲花茶:
  春天大地回春,萬物複蘇,人體和大自然一樣,處於舒發之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