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海聽濤

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
博文
(2012-04-29 14:17:51)

偶然間讀到的一首詞,
不禁感慨自己的孤陋寡聞。
沒想到汪精衛當年也也曾填過這麽好的詞,
唉,真是可憐了才情
別後平安否,
便相逢淒涼萬事,
不堪回首,
國破家亡無窮恨,
禁得此生消受,
又添了離愁萬鬥,
眼底心頭如昨日,
訴心期夜夜常攜手。
一腔血,為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
倚寒襟循環細讀,
殘燈如豆。
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2-03-16 09:51:50)
小時候,雖說也買了不少連環畫,可是經典的“四大名著”係裏連環畫裏麵我真正有一整套的就隻有《西遊記》,其他的都不是很全。後來跟網上的一些朋友交流才發現,這還是跟所在城市的文化氛圍有關的,家在北京、上海的很多朋友,小時候有不少是把四大名著係列全套收齊的,即使自己沒有收全,也至少是整套整套地全都看過了。而我則是除了《西遊記》之外,其餘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在不同的時期
看待連環畫的角度往往會有所不同
由之產生的感受也會相應地發生著變化
就我個人的經曆來說
截止到目前來說大致經過了這麽三個階段:
連環畫可以說是我小時候的最愛
當時家裏給買了不少,光那種裝電視的紙箱子
都滿滿地塞了4、5箱
回想起來,
那時候看連環畫可能有兩方麵主要的興趣吧
一方麵就是通過圖文相配的方式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天偶讀《世說新語》,在篇當中,記錄了一段王濟(王武子)偷吃和嶠(又稱和公、和長輿)家李子的故事,茲錄如下:

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與不過數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將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詣園,飽共啖畢,伐之,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王武子這做法,不禁令人聯想到當年在五莊觀偷吃了人參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5-07 11:56:54)
誰害死了張自忠
文/ 阿憶
5月16日,是張自忠中將隕於湖北的忌日,算起來已有67年。在漫長的67年中間,很少有人探究過,到底是誰害死了張將軍。答案似乎非常簡單,不用細想,當然是日本人!
  這個結論固然不錯,沒有日軍入侵,張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軍人,無人可以置他於死地。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長驅直入,打到了華中,張將軍就一定會隕命前線嗎?要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5-04 20:47:58)
今天激辯廣場有篇帖子,原文如下:
************************************************************************************************
與何新交談記錄:冷戰時英美炮製偽邏輯學,以愚蠢思維語言模式為人洗
來源:飄來飄去於07-05-0416:17:53[檔案][博客][舊帖][轉至博客][給我悄悄話]
與何新交談記錄:冷戰時英美炮製偽邏輯學,以愚蠢思維語言模式為人洗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終於在一連幾天的熬夜之後,完成了本學期最後一篇論文,在還清了教授的“論文債”之後,也宣告了這個學期的結束。
生活模式由緊張到放鬆的突然轉換,使我好像變成一個扯過勁兒的彈簧,今天一整天,總是時不時地腦袋放空,雖然這隻是間歇性的發呆,卻也使得我整日難於專注地做點事情,就連上網逛論壇的感覺也變得遲鈍起來。
百無聊賴中,晃到自己的床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牟宗三”這個名字也許並不那麽熟悉,但是對於那些關心中國哲學或者中國思想的當代轉型的讀者來說,牟宗三恐怕是一個極為響亮的名頭。他雖然在民國時期已經成名,與唐君毅、徐複觀並稱“熊門三大弟子”;但是,他真正達到思想成熟的高度,以至於可以獨挑大梁撐起港台新儒家一片天的時候,應該是到港台之後的事情了。說起對牟宗三思想的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7-04-15 01:30:53)
黃仁宇,恐怕應該是那種身在學術圈,卻享有大眾性聲名的人吧;自然,這種情況恐怕也並不是黃先生自己刻意所求的,不過,他依然像所謂的餘秋雨現象那樣頗具爭議。史學界不乏鞭笞之聲,而史學圈以外卻有大量的人力挺黃仁宇的。於我而言,感覺將黃仁宇與餘秋雨相提並論,總有一些“不相稱”的,黃的人品、學問和文字等諸多方麵,餘秋雨恐怕是難望其項背的。讀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